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分析

2022-03-24 22:24:24雷瑞云
成长 2022年9期
关键词:深度数学教师

雷瑞云

正宁县山河镇移风小学(甘肃省庆阳市 745300)

从理论上分析,数学深度学习是基于数学本质,以提高数学思维而形成的过程,问题占据了主导地位[1]。此外著名的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基于深度学习是做好核心问题教学是目前的重中之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批判理解能力与内容整合能力,也能开发学生知识构建与迁移运用的高阶思维,在不断开发中实现教学的可行性与全面性。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深度学习的重要意义

1.1 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明白,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在为学生展开核心问题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以语言讲授为主,此种方式无法实现抽象知识的具象化和简单化,且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因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在学习中如果遇到问题,难以理解与接受,导致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有所降低,然而将深度学习融入其中,能够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①深度学习具有个性化、情境化的特点,教师能够实现对学生良好的引导,能促进学生去主动思考问题,并探究问题,化被动为主动,使其更好的掌握知识。另外情境化下学生能够置身于情境之中,在自我思考中实现自我感受,更好的消化数学核心问题,还能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②深度学习能够实现抽象知识的具象化,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小学生对数学思想进行领悟,也能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发挥知识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新课改发展背景下如果仍旧采取传统且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能力,然而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下,有利于对学生展开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是开发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在为学生讲授核心问题时,通过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目前的重中之重,所以深度学习教学法的有效应用下,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增强教学质量。

2 深度学习是解决小学数学核心问题的有效对策

2.1 从情感体验入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毋庸置疑,深度学习符合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对于学生主体性进行了强调,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此外,数学教师要深度剖析深度学习法,并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展开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差异性,发挥出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喜爱度的同时,于无形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选择寓教于乐的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学生保持友好的关系,如果学生对知识不甚理解,教师要及时的指导。同时还要加强对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基于多媒体技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整合,能够使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而且以趣味图像的方式展现,不仅可以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与畏难情绪,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整合,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教学中列举生活当中的问题,以此能够将生活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2.2 从情境创设入手,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质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的进行核心问题的教学,需要给予自己准确的定位,不仅要分析小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而且还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为其创设真实的情境。比如在学习“运算定律”时,教师便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引导学生分析认知规律,做好教学整合,明确导学案,并让学生将导学案作为依据,展开自主学习。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发放问答卡的形式,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问题1:你对加减乘除法有没有认识?问题2:3+2 和2+3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在不断的引导以及循序渐进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维思考能力,且根据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也能引导学生对知识加以掌握,有效的解决实质问题[4]。

2.3 基于知识本质,构建深度关联的新课堂

深度学习下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本质加以理解,并挖掘深层次的内容,教学当中教师要明确其教学目标,以知识本质为基本载体,为学生构建深度关联的新课堂。比如在学习“图形与几何”时,如果教师仅仅讲述理论公式,学生即便背诵的滚瓜烂熟,但是在做题时无法实现理论知识的转化,对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对公式的转化有一定的了解,并加强记忆。或者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回忆,在由浅入深当中学会对平行四边形的计算,这种方式下能够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也能实现知识之间的转化与关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掌握知识。换而言之,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不足,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面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尤其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有效应用,将图片与图形以立体的形式进行展现,这种方式可以改变抽象的现状,也能让晦涩难懂的知识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对图形的相同点、不同点展开讨论与分析,形成高效互动的课堂,以此在碰撞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4 基于教师定位,提高学生主体性

新课改下数学教师要一改传统的定位,提高学生的主人公地位。众所周知,在原先的教学中教师占据了主导性,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长此久往,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在深度学习下要转变教师的职能,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在学习“小数的性质”时教师要摒弃直接讲授的方式,可以在黑板上写下1、10、100 数字,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怎样才能让这些数字等式成立,要添加哪些数字单位?”并指导学生展开讨论与分析,鼓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通过这种方式的探索,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换而言之,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所给出的答案加以重视,比如有的学生说1 元=10 角=100 分,教师要告诉学生这种等式是成立的,并要对学生展开鼓励,给予肯定的评价,引导学生实现深度理解,对教师的讲解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5]。

2.5 基于鼓励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每一位小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赞美的语言都会让学生形成自豪感,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载体,且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崇拜之情,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其他科目相比较,数学科目具有一定的难度,无论是逻辑性还是抽象性较为显著,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即便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效果不容乐观,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并要有耐心、有爱心、有关心,如果基础过于薄弱,教师不可与基础过强的学生进行对比,而是要与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在循序渐进中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当学生进步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正面的评价与鼓励,让学生越挫越勇,在数学学习中发散思维。

3 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的措施--以“图形与几何”为例

3.1 结合生活现象创设问题

数学具有抽象性,小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且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如果不当会让学生丧失兴趣。对此,教师需要遵循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与目标,针对性的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设计各种有效的问题,同时还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图形与几何”教学当中,教师要融入生活气息,可以在教学中布置生活场景,比如在学习“厘米与米”的时候,教师要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多个小组,并让小组成员互相测量身高,得出组员的具体身高,测量过程中,学生会对厘米有更加直接的认知。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互整合,学生探究过程当中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也能有效的体现数学价值。同时,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之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阶段,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然而如果采取单一化的练习,无法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并引导学生学会深度迁移,为掌握数学知识而奠定基础[6]。同样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为其设计练习题,问题1:“一辆卡车重10t,卡车上面需装在平行四边形的钢板儿钢板的底边长4.5m,高0.5m,钢板每平方米的重量是4.5kg,请问卡车一次可以运几块钢板?”问题2:“某一工厂引进了一部分钢板,这些钢板属于几何图形钢板,两边分别是3m 与5m,现在需要从钢板上剪裁正方形钢板,那么请问钢板会浪费多少面积?”问题不同,考查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会提出一定的挑战,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理论知识入手,加快进入到问题情景之中,通过多种方法获得答案,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3.2 实现问题冲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制造问题冲突,让学生在问题冲突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态度的认知,并引发学生对问题展开分析,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程度。比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情况设计相应的问题,“一张桌子,两边分别长1m 与1.5m,而大门长度分别是1.7m 与2.5m,那这张桌子能不能顺利的通过门口吗?”当学生提出这一问题之后,学生会在脑海中形成问题冲突,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学习经验展开思考,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有更加全面的认知,也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探究欲望。

3.3 针对性的创设数学问题

在深度学习过程当中,数学教师需要精准的把控课堂教学的节点,而且还要对核心问题进行聚集,其中教师需要做好自身核心问题意识的培养,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精心准备问题,针对所遇到的问题展开预设,设计出典型的问题,其中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也能够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技能,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便要引导学生对圆的周长、直径展开测量,获得相应的数据,并提出问题,“圆的大小与直径半径有没有关系?”这个时候学生会加以思考,互相猜测,有的学生会说有关系,有的学生会说没有关系,当学生得出答案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圆的周长直径进行测量,实现合作交流,进而获得圆的周长,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3.4 不断拓展问题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问题是灵魂,教师要针对问题展开斟酌并设计问题,保证问题的深度和维度,能够满足基本的要求,以此才能拓展学生的思考维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设计问题时需从教学目标入手,紧紧的把控教材的知识点,抓住学生的思维活动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比如说在学习“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的时候,要及时的转化思想,让学生进行全面思考,并利用多媒体加以演示,让学生对转化方式有清晰的认知,掌握几何图形面积公式的基本规律,通过转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也能让学生对图形公式定理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图像在平移与旋转当中,学生需要寻找规律,教师不可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某一种规律之上,而要设计不同问题,把控不同的要点,提高课堂的有效率,并设计出具有梯度性的问题,架起学生与问题之间的桥梁。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需要从深度教学出发并展开数学问题核心教学,教师要发挥出问题的作用与价值,并基于数学实际,基于教学知识内容与学生能力的切合点,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构建问题链接,优化问题的呈现方式,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主人公地位,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到问题设计之中,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创建完善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到问题讨论之中,在有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也能增强数学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深度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