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珊
思想政治引领是共青团凝聚青年的首要职责和光荣传统,也是党组织团结教育青年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体现了党对青年群体的重视以及共青团“对党的事业的忠诚”[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站在确保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围绕增强党的思想政治引领力、共青团工作和青年成长成才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引领”[2]对于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性,其新思想新论断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明晰了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主轴主线。《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要求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为新时代共青团推进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明确了使命。历史地看,思想政治引领历经教育引导、思想引导、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引领等概念话语变迁,且“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表述有所区别”[3],实质在于通过宣传教育,增强青年对中华民族、社会主义中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引领青年投身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向中国共产党指引的方向和目标前进。纵观从救国到兴国、从富国到强国的百年历程,中国共青团始终秉承“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政治信念,引领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党和人民事业并取得重大成就,与共青团在不同时期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引领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共青团百年思想政治引领的历史轨迹,总结基本做法和经验,以期为共青团立足百年奋斗再出发提供启示和借鉴。
马克思主义认为,青年作为最有生气、最具活力的社会力量,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主体,也是为无产阶级政党输送新鲜血液的主要群体,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思想政治引领作为共青团思想建设的重要范畴关乎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保持以及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的培养。中国共青团推进思想政治引领的百年探索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具体内容和策略的变化反映了党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工作重心的变化。在“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优良传统的指引下,共青团围绕党的各项政治纲领和中心工作推进思想政治引领,在不同时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青年实际的模式和方法,为党的事业以及共青团组织发展壮大提供了思想保证和可靠支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青团引领青年培育崇高理想、投身革命洪流,教育青年矢志改变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面貌,成为救国救民的勇毅前行者和革命生力军。这一时期,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职能主要体现在将反帝反封建革命观念植入青年心里,“在原理上要与团员以关于共产主义的教育”[4],提升青年斗争觉悟,引领青年生成参与革命的价值诉求,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等,进而成长为共产主义革命战士。
在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共青团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注重青年革命动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之初制定纲领,要求“养成青年革命的精神,使向为解放一般无产阶级而奋斗的路上走”[5],规定青年团的任务,明确引导青年发展方向。1922年7月,党的二大在《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中提出开展革命教育计划,引导青年“做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奋斗”[6],进一步明确团组织的思想建设任务。1923年6月,党的三大在《青年运动决议案》中强化青年团组织及教育青年工人的职责任务,要求“从普通的文化宣传进而为主义的宣传,应从一般的学生运动引导青年学生到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国民运动”[7]。同年8月召开的团的二大强调教育工作在团的工作中的根本地位,并在《教育及宣传决议案》中阐明了教育青年的目的和方法,即“宣传改良目前利益为起点,以次引导他们到改造社会的思想,以致国民革命和共产主义的理论”[8],为完成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凝聚更多进步青年。1925年1月,团的三大强调要做共产主义的宣传,引领青年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在受压迫青年中开展宣传和组织活动。1927年5月,团的四大在大革命遭遇挫折的境遇之下宣告,共产主义青年团作为无产阶级青年组织,应在党的指导下吸引劳动青年群众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使其在斗争中“养成共产主义者的精神”[9]。综上所述,建团之初和大革命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引领侧重共产主义教育和革命觉悟激发,为此后党团组织发展提供了力量支持。
与此同时,共青团创办的报刊在更广的社会层面上发挥青年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团中央机关刊物《先驱》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影响力。1923年10月,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创刊,发表了《告全世界工人书》《告全国青年书》《上海“五卅”惨案及中国青年的责任》等文章,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分析中国社会现状,批判影响青年的诸多反动思想,引导青年“到活动的路上,到强健的路上,到切实的路上”[10],吸引青年投身革命队伍。除了代表性报刊,团组织还运用传单标语、宣传队和演讲队等方式开展朋辈动员,配合党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纲领,团结青年一致对敌。这一时期团组织注重革命动员,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道理,极大提升了青年觉悟,为革命凝聚了青年力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青团团结指引青年农民、青年工人投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保卫中,“引导青年群众参加党领导的一切政治争斗”[11],服务军事斗争并在实践中锤炼成革命者,进一步壮大党团组织队伍。随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明晰,面对土地革命和保卫苏区根据地的严峻任务,党对共青团引领青年的要求更为明确。193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要求团继续向“青年群众化和无产阶级化”[12]转变;为了满足斗争形势发展和青年群众理论学习需要,中央苏区于1931年7月创办了《青年实话》杂志,刊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或语录,发表党的主要领导人的理论文章,提升青年群众的政治觉悟。1933年5月,团中央专门就服务根据地武装斗争发布了《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引导青年积极参军或支援前线。以上表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青团重在吸引青年群众加入党领导的政治斗争,反映了中国革命形势对青年群体的迫切需要,也凸显了党组织对团的思想政治引领的关注和指导,为此后思想政治引领积累了经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青团根据党的要求带领青年“进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13],团结青年共同抗日。首先,积极开展抗战宣传和动员。1935年,团中央面向各界青年和学生发表宣言,号召青年集结在“抗日救国的义旗之下”[14],积极应对抗日救亡形势。1936年,中共中央在《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中引导根据地青年争做率先走向共产主义道路的青年模范,要求“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每一具体环境的认识来教育青年群众”[15]。在党团组织号召下,各地先后成立青年抗日先锋队、青年救国会等抗日组织,形成“共青团组织团结各阶层青年共同抗日”[16]的局面。其次,以多种形式发动青年参与革命和生产。以《边区青年》《学联通讯》等为载体,唤醒青年加入战斗;组建秧歌队、歌咏会、同乐会和识字班等,引领青年参与支持大生产等运动,推广先进文化,开展青年抗战教育,提升青年革命热情。解放战争时期的共青团引领青年活跃战斗在军队、前线、工厂、农村、学校等战线,发挥团组织的“先锋作用和核心作用”[17]。
综上所述,共青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围绕“革命救国”主题,结合斗争形势要求,代表青年利益需求,以多种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党的政策,教育引导青年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熏陶,引领青年在革命实践中发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18],提升青年的革命热情和觉悟,凝聚青年加入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行列。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在全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党,高度重视青年教育,以激发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毛泽东有关“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19]的论述,为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定义了方向和目标。社会的重大转折促使人们转变思想观念,这一转变在青年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这给思想政治引领提出了新课题。与此前相比,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职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行了调整与转型,集中体现为注重青年思想和活动动员,引领青年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保卫祖国事业的实践中。
第一,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提升青年的共产主义素养。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专门就加强对青年团的指导作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团组织重视青年教育引导,“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以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革命斗争经验武装青年”[20]。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届三中全会根据毛泽东指示,提出“引导青年善于学习是青年团更加突出特别的任务”[21]。抗美援朝时期,团组织以报告会、汇报会、讨论会和控诉会等方式对青年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提升青年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意识。自1953年起,开展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毛泽东著作学习运动等,引导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提升共青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共产主义教育、引领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成为这一时期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
第二,动员青年参与实践活动,提升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生长着社会主义事业的突击力量”[22]。新中国成立之初,青年团组织号召各族青年和团员参与“三反”、“五反”和增产节约运动,为此后社会主义改造创设有利因素。20世纪50年代初,团组织号召青年加入军干校、突击队、垦荒队、节约队和扫盲队等行列,激发青年政治热情,提高自觉投身国家建设的意识,在巩固新政权、土地改革、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凸显青年突击队作用;1954年至1955年间,中共中央多次批转团组织引领青年从事农业生产的报告,涌现了从事劳动生产的青年先进典型,弘扬了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团组织以“劳动、学习、团结”[23]为口号,凝聚青年投身新中国建设实践,团结青年为社会主义奋斗。
第三,举行典型选树活动,开展榜样示范教育。抗美援朝时期,团组织选树英模榜样,宣传英雄事迹,引领青年向黄继光、罗盛教等志愿军战士学习,教育青年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团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帮助青年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强化青年的共产主义价值取向,教育青年为新中国建设作贡献,使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更加高涨。
经历调整与转型的共青团围绕“建设兴国”主题,强化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宣传共产主义理想,在政治上统一青年认识,坚定不移在党的领导下筑牢青年思想防线。这一时期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引领形式更为多元、内容更为丰富。在共青团的鼓舞下,青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24]。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青团紧随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心工作强化和深入思想政治引领职能,通过典型选树、示范评选、集中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以新旧媒体结合、品牌活动打造、寻求社会支持等手段,引导青年“以四化为己任,与改革共命运”[25],进而投身改革建设实践,努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人才。
第一,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引导青年坚定信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共青团在青年中掀起学习宣传十一届三中全会热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公共生活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引领形成挑战,故而团组织引领青年“在重新认识并实践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定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26]。20世纪80年代,共青团集中开展“振兴中华读书立志成才”、“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引导青年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27]。20世纪90年代,共青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将其作为“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的伟大旗帜”[28],引领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进入新世纪后,市场经济以及互联网引发的多元价值取向淡化了部分青年的政治意识,共青团深入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主题活动,教育青年培育和践行基本道德规范。2006年起,共青团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活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青年,学理论与抓实践相结合,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以及为民族复兴而奋斗意识,助力青年健康成长。
第二,以典型选树、志愿服务等活动为抓手,弘扬美德正义,引领青年成长。20世纪70年代,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引导青年以投身现代化建设为荣,着力提升青年服务现代化本领。20世纪80年代开展“学习张海迪”活动,教育青年向张海迪学习,培育自强不息、刻苦钻研的精神;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引领青年树立可持续发展以及环保理念;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培养青年树立乐于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现代社会意识,弘扬诚信与美德,引导青年争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参与者。共青团通过进一步强化青年思想政治引领,重视在青年中弘扬理想和美德,“稳定了青年思想并巩固了团的队伍”[29]。
以上分析表明,这一时期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围绕“改革富国”主题,探索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新方式新路径,思想政治引领形式更为多样、成效更为突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了青年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指出团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0]。2017年颁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目标和任务,要求推动“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明显提升”[31]。共青团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深化中国梦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引领青年构建符合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意义世界,引导青年投身“四个伟大”实践,投身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第一,强化理论武装。党的十八大以来,共青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为首要任务,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32]。实施青年大学习行动,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与认同。组建青年讲师团,常态化开展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发挥理论武装“轻骑兵”作用。开展抗击疫情正面宣传,强化青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和制度自信教育,带领青年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精神,引导青年将先进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深化中国梦教育。持续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新时代青年将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3年,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激励青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进青年责任感、使命感和奋斗精神,引导青年投身中国梦伟大实践。2014—2015年,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实施思想政治引领行动,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引导青年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并指导自身实践,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实践证明,持续开展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有效引领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勇于追梦圆梦。
第三,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庆祝、纪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教育活动,如主题团日、寻访参观、纪念仪式等,通过集体教育活动培育青年的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引发青年理性思考并勇于实践。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紧跟党走”教育实践等活动,遵循青年认知和接受规律,采取组织化学习、新媒体宣传、“沉浸式”实践体验等方式推动教育活动走深走实,显著提升了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引导青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入团入队仪式教育,培育青年政治骨干,强化党、团、队相衔接的链条式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党的工作作风的深刻转变,这一时期共青团紧紧围绕“复兴强国”主题,结合社会变革和青年成长实际需求,针对青年群体思想意识发展的关键点,适时借力时事热点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引领的现实教材,综合运用思想宣传、价值观引领、典型选树、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由动员宣传扩展至文化引导,在思想政治引领内容和形式方面实现突破和创新,提升了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进了团组织的引领力和凝聚力。
回望百年历程,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于不同时期配合党的战略任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系统回顾中国共青团坚定不移推进思想政治引领的百年历程,全面总结实践中积累的成熟做法和宝贵经验,能够为共青团引领广大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借鉴和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必须坚持的最重要的政治原则,即“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33]。思想政治引领关乎青年发展方向和目标,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特征,亦即青年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认同关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发展。作为无产阶级组织体系的重要构成,共青团的组织使命由党的奋斗目标所决定,用共产主义教育和引领青年成为团组织的首要职责和基本任务。就此问题,列宁指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34],应建设专门的青年组织以教育引导青年,而青年担负历史使命则需要培育共产主义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共青团应坚持为党育人,“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35]。一百年来,共青团坚持党的领导,恪守“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36]的基本原则,引导青年服务党和国家各项中心任务,始终做到“与党同心、跟党奋斗”[37]。早在1937年,中共中央便明确“共产党应该是青年运动的唯一领导者”[38],表明党领导共青团的立场态度。1949年调整与转型后的青年团进一步明确“党的领导的重要性”[39]及其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职能定位。1953年,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对共青团的政治领导”[40]。1957年,团的八大就党加强对团的领导予以规定,明确了团组织应如何服从党的领导等要求。团的十八大鲜明指出要在青年思想政治引领中增强政治性进而延伸思想政治引领的新维度。因此,共青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在政治上与党中央高度保持一致,把广大青年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发挥组织优势动员青年投身民族复兴实践,为满足社会需要汇聚青年智慧和力量,从而凸显思想政治引领的政治性。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1]思想政治引领的实质正在于“理论掌握青年”,使青年认同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先进理论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念和行动指南。马克思、恩格斯深刻认识到青年群体对于革命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在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更加确定工人阶级的未来便是人类的未来,而未来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长”[42];认为德国工人运动的关键在于青年,即“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43]。纵观百年历程,共青团紧扣不同时代需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引领青年站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前列。陈独秀提出,青年团组织应成为共产党员和共产主义的“预备学校”,并在《马克思的两大精神》演讲中号召青年“把马克思学说当做社会革命的原动力”[44],动员青年以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并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20世纪60年代“学雷锋”活动成效良好,其重要原因在于契合当时巩固发展新的社会制度的时代要求,更易引起青年共鸣并产生示范效应。新时代条件下,共青团应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与时俱进,“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45],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引导青年增强“四个自信”,提升青年拥抱时代、向时代看齐的能力。应把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青年的要求,科学考量时代进步变化,以伟大建党精神培育青年,引领青年将先进思想转化为建功新时代的行动力,从而彰显思想政治引领的先进性。
青年需求的满足是思想政治引领的基本动力,体现政党价值引领和青年成长成才的辩证统一。共青团百年奋斗历程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层面的巨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历史任务,党对团组织的期待以及青年的生存状态、利益诉求也存在差异。在满足青年需求的基础上推进思想政治引领是共青团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团的一大发布的《青年工人农人生活状况改良的议决案》倡导“筹办青年工人、农人的义务教育”[46],契合当时的青年在受教育等方面的迫切需要;团的二大发布的《教育及宣传决议案》提出针对青年不同需要应选取刊物、集会、辩论、讲演、游艺会和运动会等不同工作方法。就此问题,毛泽东强调,“青年团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要有自己的系统的工作,同时又要受各级党委的领导”[47],要采用适合青年的方法团结广大青年群众跟着党前进,从而获取更多青年的支持和拥护。新中国成立后,党要求团组织开展适合青年特性和要求的工作,针对工厂、农村、机关、学校、民兵等青年群体实施有区分度的引导策略,服务于青年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的提升目标,提升团结教育青年的实效。长期以来,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结合历史任务和青年需求,从青年的劳动、工作、学习、生活等实际情况出发,在思想工作中取得“春风化雨般的良好效果”[48],有效地团结教育了青年。新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引领应照顾青年特点,关心青年所需,将党的政策要求与青年利益诉求相结合,提升思想政治引领的科学化水平,切实实现“团的最大优势在于遍布基层一线、深入青年身边”[49];注重分层分类引导,增进对青年思想发展逻辑的把握和研究,针对不同群体精准供给教育内容;发挥互联网以及数字技术在搜集意见、反映诉求和舆情分析等方面的优势,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载体,从而提升思想政治引领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0],这就要求团组织在向青年灌输和传播进步思想意识的同时,引导青年“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增长才干”[51]。列宁指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培养必须放置于实际的生活实践中,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52]是不值得信赖的,不能满足青年对共产主义理论的领会,应将培养、教育和训练青年的步骤融入反对剥削者的斗争中,吸引青年参加实际革命实践,将所学习的共产主义理论与日常工作、社会实际相联系。共青团诞生之际适逢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来临,青年工人积极加入青年团并投身到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等斗争,切实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在浩荡的百年历程中,共青团坚持在实践中引领青年,使青年受教育、长才干。新时代条件下,共青团应引导青年在社会实践中磨砺锻炼,“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53],帮助青年克服并解决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弱化和奋斗精神淡化等实际问题,提升青年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科学理论的能力,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引领的价值性。
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青团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条件下,走过了百年辉煌历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在党的领导下矢志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政治引领,充分发挥青年在实现党的初心使命中的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在新时代共青团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强团的号角已经吹响,共青团的主责主业在于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目标在于“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54],应坚定“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格局,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这不仅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而且是青年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尖锐复杂、各种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等挑战,共青团应积极主动传承好经验,拥抱新变化,把握真规律,引导青年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培育爱国情怀,养成报国之志,践履报国行动,增进理论、情感和行动认同,引领青年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