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加工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浅析

2022-03-24 15:45梁珊珊魏晴熊瑞王建科姜珊珊林昶侯晓杰李玮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药典中药材青年教师

梁珊珊,魏晴,熊瑞,王建科,姜珊珊,林昶,侯晓杰,李玮

(1.贵州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2.贵州中医药大学 植物多糖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25;3.贵州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中药材加工,早期文献中叫作“采造”“采治”“采收”“收采”“采药”,现代一般称为 “采集”“加工”“采制”。中药材加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礼记·月令》记载:“孟夏月也……聚蓄百药”,是我国最早记载中药材加工的文献;西周、春秋时期的《诗经》曰:“八月剥枣”“八月断壶”,记录了大枣和葫芦的采收季节。可见,我们祖先很早便意识到中药材采收;《神农本草经》中写:“药有……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 ”而阴干,暴干便是中药材加工方法;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宋金元明时期,均收集整理了中药材加工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出版了《中药材手册》《中药大辞典》《常用中药材采集法》《采药参考手册》《中国药材学》《中国药材商品写》《中华本草》等与中药材加工相关的专著[1-2]。

中药材加工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植物、动物、矿物(除人工制成品及鲜品)进行采收、加工处理的技术[1-2]。中药材加工是中药材在产地的一个初加工阶段,得到的商品称为中药材,是中药饮片的前处理阶段。因此,中药材质量直接影响中药饮片质量,进而影响中药疗效。中药材加工学是专门研究中药材采收、加工处理的理论、方法、中药材规格、质量标准及其发展的学科[1-2]。中药材加工学学科形成较晚,且是小门类学科,故本学科教育与研究起步较晚。笔者针对我校中药类专业中药材加工学的教学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期提高中药材加工学的教学质量。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中药材标准与现行药典标准不符

目前,我校使用的中药材加工学课本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出版,主编龙全江,专供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使用。截至现在,已经经过了两个5年计划,而《中国药典》也经历了2015 版(第十版)和2020 版(第十一版),最新版药典相比历版药典,对中药材名称、来源和药用部位进行了修订和规范,对传统采用硫磺熏蒸的中药材改为无硫加工方法,明确了50 个大宗品种中药材开展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全面提升常用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水平。然而,目前教学使用的教材并未体现出新版药典对常用中药材品种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

1.2 教学资源匮乏

中药材加工学课程教学资源匮乏,可参考资料较少,同时缺乏影像视频、图片标本等教学资源。 本学科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掌握各类中药材的加工技术及方法,从形、色、气、味、质地等五方面对中药材加工品进行判别。而目前,学生只能通过课本文字知识描述进行学习,缺少对实践技能知识的掌握,以及加工后成品性状的鉴别经验。此种情况,逐渐使学生丧失了对中药材加工学的学习兴趣,课堂表现不积极,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中药材加工的现代研究进展不完善

中药材加工涉及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而采收又包括采收季节和采收时间,加工又包括净制、切制、干燥等一般加工方法和蒸煮烫、发汗、揉搓、石灰拌、刮皮等特殊加工方法。 教学中,学生对于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以及加工方法存有质疑,由于缺乏科研数据的支撑,学生对中药材采收及加工方法难以理解,不能掌握中药材加工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从而忽视中药材加工的重要性。

1.4 青年教师授课经验不足

本教研室共有教师8 人,其中专职教师7 人,兼职教师1 人。 其中30 岁以下教师1 人,30-35 岁教师4人,36-40 岁教师2 人,40 岁以上教师1 人,青年教师占比87.5%。 由于中药材加工学学科形成时间较晚,且教材的出版时间为2010年,30 岁左右年龄段的教师本科时并未接触该学科,对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及原理不甚了解,又由于青年教师刚刚开展教学工作,对于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及手段比较生疏,导致青年教师在该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缺乏。因此,青年教师对本门课程的熟悉程度有待提高。

1.5 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中药材加工学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模式单一,呈现固化的教学形态。主要原因是中药材加工学教学资源、教学平台的匮乏,以及青年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生疏。

2 拟解决措施

2.1 更新教材,融入新标准

如,教材中附子药材的质量要求中规定,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采用滴定法测定,含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计,不得少于1.0%,而在2020 新版《中国药典》中规定,附子药材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苯甲酰新乌头原碱(C31H3NO10)、苯甲酰乌头原碱(C32H45NO10)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C31H43NO9)的总量,不得少于0.010%[3];教材中桔梗药材的质量要求规定,桔梗含有总皂苷的含量不得少于6.0%,而新版药典中增加了桔梗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不得少于17.0%,同时修订含桔梗皂苷D 不得少于0.10%[3]。此外,相较于现用教材,新版药典增加了百合的质量要求,以水溶性浸出物和百合多糖作为评价百合药材的质控要求。

除了对中药材质量要求进行修订以外,同时对部分中药材的加工方法也进行了修订和规范,比如黄精在教材中的加工方法为直接晒干,而新版药典规范为置沸水中烫或蒸至透心。 对传统采用硫磺熏蒸的中药材改为无硫加工方法,如生晒参,教材中仍然描述为硫熏,而药典中已取消硫熏的加工方法。对于加工过程确需硫熏的中药材如山药、白芍、白术等,药典中均规定了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不得过400 mg/kg,以上关于硫熏加工方法的变化,以及硫残留的检测均应随新标准而更新。

此外,新版药典中还新增了50 个大宗品种的特征图谱,用以保障药材质量。 如,规定了天麻的6 个对照特征峰图谱,分别为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 和巴利森苷[3];规定了金银花的7 个对照特征峰图谱,分别为绿原酸、当药苷、断氧化马钱子苷、(Z)-二聚断马钱子苷烯醛、3,5-二-O-咖啡酰奎宁酸、4,5-二-O-咖啡酰奎宁酸[3]。

2.2 丰富教学资源

由于本学科形成时间较晚,授课时间较短,目前构建的教学资源相比其他学科处于落后状态。 针对此种现象,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1)拍摄中药材加工操作视频资源:拍摄中药材加工步骤、中药材种植农户采收过程、中药材加工企业的加工流程等视频资料,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与理论知识相融合,在不同的加工方法的讲解中,播放相应的加工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工方法,加深学生的记忆。

(2)制作中药材加工标本资源库:本教研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容易混淆中药材加工学与中药炮制学,从而对中药材与中药饮片区分不清,目前,本教研室已经建立中药饮片标本室,在此基础上,建立中药材加工标本资源库,可以显著对比中药材与中药饮片,方便学生区分二者。 此外,对于特色的中药材加工方法,如发汗,可以对比其发汗前后表面颜色、断面颜色的变化。比如丹参,北方的加工方法为直接晒干,而南方的加工方法为发汗使其断面由黄白色变为紫黑色。

(3)录制中药材加工微课视频:微课具有时间短、知识点明确、播放灵活等优势。通过录制中药材加工微课视频,可以有目的地对内容进行讲解,将中药材加工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提炼出来,方便学生掌握和理解。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就可以进行观看学习,可有效地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

(4)构建中药材加工虚拟仿真平台:由于受到课时、季节、中药材及场地的限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中药材加工的操作。 构建中药材加工虚拟仿真平台,学生通过网上模拟操作,熟悉中药材加工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可以反复地进行演练,实现全员真人上机操作,从而巩固中药材加工的理论要点。

2.3 更新各类中药材产地加工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学者在继承传统的采收、加工方法基础上,对其进行最佳采收期和加工工艺条件研究,一般以单一有效化学成分或多组分有效成分作为评价指标。 李晓娅[4]等人以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和木犀草苷含量为指标,考察金银花在不同生长期(三青期、二白期、大白期、银花期及金花期)、不同采收月份(5月份、6月份、7月份、8月份和9月份)和不同加工方法(阴干法、烘干法、蒸汽杀青烘干法及微波杀青烘干法)条件下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最终确定金银花最佳采收时间为5月份,宜在二白至大白期采收,最佳加工方法为微波杀青烘干法。 周雅雪[5]等人以白术多糖作为考察指标,研究阴干法和烘干发汗法对白术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确定80°C 烘干减重至45%后发汗7 天,再60°C 烘干条件下得到的白术多糖含量最高达到38.83%。

另外,中药材加工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化学成分,同时还对不同加工品的药效学进行了研究,如刘娅琴[6]等人在考察丹参的不同产地加工方法时,以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标准,分别研究晒干法、阴干法、烘干法、晒法减重发汗后晒干法、晒法减重发汗后烘干法、烘法减重发汗后烘干法等6 种不同加工方法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影响,最终确定丹参药材阴干法和烘干法药效最好。

除此以外,中药材加工方法现代研究逐渐增多,如厚朴“发汗”[7-8]、钩藤“蒸制”[9-10]、石斛“干燥”[11-12]等,因此,应更新总结各类中药材现代研究进展,为中药材加工方法提供科研支撑,同时方便学生理解,引起学生对中药材加工学的兴趣,鼓励学生投身科研事业。

2.4 强化青年教师专业技术能力

强化青年教师中药材加工学理论知识掌握:目前,本教研室对无本学科学历背景的青年教师实行跟堂学习,青年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期末考核,合格后需要进行为期半年的听课、说课、试讲等过程,并撰写课程教案及讲稿,教研室主任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教学工作。通过对青年教师实行“跟堂—考核—听课—说课—试讲—审批”制度,保障青年教师对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也间接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强化青年教师中药材加工学实践技能: 关于中药材的加工方法,各地各法、一药多法的现象居多。 青年教师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应到全国各地药材种植加工地进行实地调研,参加全国或区域性学术研讨会进行学习交流,在已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反复的操作实践,并通过“教师实践技能大赛”检验青年教师的实践成果。

此外,我院积极建立“以老带新”“薪火相传”“教学导师”等制度,新青年教师以老教师为导师,系统学习本科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3 结语

在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中医药在防控疫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证明了中医药的疗效,而中药质量直接影响中医药作用疗效。 中药质量包括中药材质量、中药饮片质量和中成药质量,而中药材质量是中药饮片质量和中成药质量的源头所在,中药材加工过程直接决定中药材质量。为此,现代高校培养中医药综合型人才不仅要传承传统中药材加工方法,还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验证传统加工方法的合理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保障中药材质量,进而保障临床用药疗效。中药材加工学课程在中药资源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学、中药制药等相关专业中处于关键地位,是中药类专业人才必备技能之一。 笔者在中药材加工学授课过程中,总结教学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药典中药材青年教师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编制完成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