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艳,苏发强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 454000)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使命,高校积极与地方企业联合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专业学位是政府部门为满足经济社会产业专业需求,培育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1]。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4073 号提案答复的函(摘要)明确指出: 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类型和学科专业结构,着力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支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高校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3]。截至2020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经超过了学术性研究生的规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满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2020年以来,根据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力度比较大。 一方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深造的机会,同时,也对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带来了一些挑战。 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多个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人数激增,很多地方高校面临着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瓶颈问题,尤其是提高解决工程应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和改革方向。
近年来,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生源中应届本科毕业生居多。而这类研究生的实践体验大多局限于本科阶段的课程实验、各类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缺乏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且,一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是跨专业考生,没有做过本专业的相关试验,也没有相关的实践经历。 另外,很多学生虽然参与过创新创业的项目,比如参与“互联网+”竞赛,但在参与过程中,侧重于写申请书,缺乏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部分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实践经历欠缺,实践基础薄弱。
很多院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在原有学术型研究生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存在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雷同的情况。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没有体现出企业需求,未能充分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特点,尤其是行业需求。 目前,一些地方高校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是模仿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培养目标没有突出“问题导向”和“企业需求”,未能建立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为导向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难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另外,由于借鉴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没有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以及对学生的指导模式[4]。很多地方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配套实践资源短缺、 校外指导教师主动性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依然是地方高校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最直接的考核方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4],并不是培养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所侧重的原创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人才。所以,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评价机制不能只通过学位论文来考核,应注重过程考核和实践考核,考核方式应体现出该专业领域的特点,评价体系除了学位论文的质量以外,还要重点考核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就业质量等方面[5]。
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卓越的工程人才,有着突出的实践性。为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国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经历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政策,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并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实习基地,让行业内部人才指导学生的实践、参与教学评估,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也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专业人才。各高校应该对地方经济、各大企业进行调研,主动对接行业产业人才需求[6],对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基于地域优势,以地方企业需求为导向,探索不同专业领域可以提高实践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能力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高水平专业学位研究生。
师资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以及教学水平,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影响较大。目前高校教师多是应届博士毕业生,指导教师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实践育人能力,首先需要培养一支具有实践经验和应用指导能力的导师队伍[7]。学校可以定期选派导师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以提高导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对于校外的企业导师,即实践导师,应由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担任。校外企业导师的职责不仅对专业学位学生的实践提供相关的指导,也可以在培养过程中教授侧重于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课程。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指标,应该适当倾斜于实际业务能力强、与企业合作较多、学术水平高的指导教师,有利于产出更多实践创新成果,从而使得研究生与指导教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为例,材料学院范老师参与多家公司的科技创新和项目运营工作,在范老师的帮助下,很多企业不仅研发平台和研发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还在培养技术人员、产品升级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范老师在与企业合作实践中指导学生申请发明专利10 余项,积极引荐学生与企业对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对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所培养的多名学生在当地企业担任重要的科研开发任务。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应系统设计并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地方高校应邀请当地企业、事业单位专家共同商讨课程规划、课程目标和设置标准。课程设置上,根据专业特色,明确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学习的专业内容,重视实践教学,区分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基础课程等,优化这些课程的比例,并鼓励开设交叉学科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注重案例分析教学,将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纳入理论教学当中,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提高专业实践能力。适当提高学生的评教权重,可以将优秀的实践教学案例或者创新型的实践成果纳入教师评教制度中。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该以校企联合培养为宗旨,以项目为抓手,加强实践过程的控制。 学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可行而有效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实践教学环节,地方高校不仅需要在校内建设大型实验室等实践科研平台;而且要结合地域优势,在校外大力开展产教相融、校企合作模式。 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多年来河南理工大学为当地的大、中型企业输送了大量研究生人才,从而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产学研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一批专业实践性强、 具有行业特色及优势的校外实践基地。 以材料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河南强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定期接纳本科生和研究生去企业进行实践实习,企业和学校可以在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过程中实现互利互赢。
专业实践的培养,对研究生掌握学科专业领域前沿、提高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高校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平台,探索适合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学习-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8],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从事与企业实践紧密相关的课题研究,还需要参加实习基地实践课程学习。实践环节结束后,需通过企业和高校共同组织的专业实践考核,才可以进入专业学位论文的答辩环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核标准应当注重开题或项目中期的考核,完善论文答辩和评审模式。积极推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即进项目、进企业,以项目成果、发明专利、成果转化应用等作为毕业的重要依据,论文选题必须能够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侧重于实践创新,从而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本文梳理了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重新打造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围绕“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实践发展质量”三个层面,建立适合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内涵式发展的培养体系,对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