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评《临床康复评定与治疗》

2022-03-24 09:20梁艳,王晓娜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神经功能康复

《临床康复评定与治疗》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梅求安主编。该书主要讲解了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对各类内外科疾病的康复治疗进行了详细讲解,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骨科等常见疾病的康复。我们针对此次研究内容,深刻研读了本书中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部分,这部分内容可分为两大块:第一部分从康复基础理论的角度讲解了脑卒中功能的恢复机制、运动障碍的恢复过程,以及如何对患者功能障碍进行评价;第二部分着重讲述康复开始时机,如何进行康复治疗以及康复方法。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在科学实用的基础上介绍了新技术、新方法,非常适合想要在康复学领域深入研究或想要学习康复治疗及护理的相关医师、护理人员研读。本文结合《临床康复评定与治疗》中有关急性脑血管病的相关知识点,以下简要介绍并分析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类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栓塞等引起的急性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临床上将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具体病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脑病等。患者由于脑血管损害引起部分脑组织功能障碍,常会出现言语不清、一侧肢体瘫痪、头晕头痛等表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该类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对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因此,一旦出现以上症状,需及时引起患者及家属的注意,尽快就医治疗,避免耽误病情,因此,我们针对早期康复介入护理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展开了学习和探讨。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时机选择十分重要,该类患者发病第一周为“自然恢复”期,若在这一周内开始康复运动,患者发生后遗症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因此,在这一阶段内应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完成被动运动和体位变换,促进恢复。急性期结束后,“自然恢复”速度减慢。由于三个月内为神经恢复的最佳时机,所以此时要开始着重恢复脑功能。患者发病主要表现为言语不清,一侧肢体瘫痪,部分患者患病数个月,仍不进行康复治疗,就会导致肌萎缩、关节僵直、躯干肌力低下等“失用综合征”。若能在患病三个月内及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通过改善上述症状,患者能在病后六个月内逐渐恢复行走、使用手,甚至达到生活自理的状态。

因此,护理人员的早期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时,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体位变换以及坐位和站立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状态,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重点护理观察包括血压、心率以及患者的精神状态,为防止患者出现低血压,护理人员要每隔2~5 min测量一次血压,若收缩压较训练前降低30 mmHg,则应终止训练。训练过程中,患者心率不宜过快,无房颤患者要保持在100次/分以下的频率。此外,要注意患者训练过程中有无面色苍白、出冷汗、疲劳等症状,如有以上症状,需及时停止训练。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可在床边进行,在开始训练时就要养成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的习惯,正确的卧位及站位可以避免后期出现髋关节外旋、膝关节过伸或屈曲、足内翻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可在患者适应并掌握床边训练后过渡到训练室训练,在患者基本动作如翻身、骨盆上举、爬行、臀部蹭行训练完毕后,在训练室练习平行杠、持杖步行、上下阶梯等训练。患者在此阶段的训练中可能会稍感吃力,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鼓励,增强患者信心,协助患者一步一步进行训练,当患者明显劳累疲乏要及时带患者休息。下一阶段的康复护理以促进患者就餐、排泄等自主动作为主,其目的在于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可选择套圈、剪纸、书法、刺绣等方法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并提高患者的耐久力。等患者能完成这些较为精细的活动,代表患者神经功能已恢复得较为完善,此时可进行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患者可行自主就餐、洗漱、更衣、自主排便,来达到生活自理的状态。最后进行脑高级功能障碍训练,对患者神经发育或感觉运动进行刺激,恢复其功能。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神经功能康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