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婷,刘安生,王华,高文瑾,傅蔷
西安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陕西 西安 710003
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性综合征,具有起病隐匿的特点,临床研究表明,该病因血小板免疫性被破坏,使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临床表现为牙龈、皮肤出血和皮肤紫癜,严重的可出现颅内出血的症状,救治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命健康[1-2]。临床研究表明,相对缺乏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可能会导致ITP 患儿出现血小板生成障碍,目前临床上对于ITP 的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uTPO)注射液是人工合成的血小板生成素,可减少出血,升高血小板[3]。本研究为了探寻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在地塞米松序贯泼尼松治疗ITP患者的基础上联合使用rHuTPO注射液治疗,观察其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2 月至2020 年10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72 例ITP 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建议》中ITP 诊断标准[4]。纳入标准:①经骨髓检查确诊;②多次血小板减少但其他细胞正常;③配合研究者;④皮肤黏膜出血,血尿活动性出血。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余重大躯体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②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者;③其他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 例。研究组中男性20 例,女性16 例;年龄2~9 岁,平均(6.01±1.23)岁;血小板(PLT)计数(12.78±2.18)×109/L。对照组中男性19 例,女性17 例;年龄2~10 岁,平均(6.28±1.26)岁;血小板计数(11.98±2.17)×109/L。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地塞米松序贯泼尼松治疗,地塞米松(生产厂家:武汉兴起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天0.3~0.5 mg/kg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时间为3~5 d,然后给予序贯泼尼松(生产厂家: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 mg/kg口服治疗,治疗时间为14 d,剂量逐渐减少。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rHuTPO注射液(生产厂家: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治疗,每天300 U/kg进行皮下注射,治疗时间为14 d。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检测)方法 (1)治疗效果[5]:于两组患儿治疗14 d后评定疗效。患儿出血症状完全消失,PLT 升高超过100×109/L 为治愈;患儿出血症状改善,PLT 升高(30~100)×109/L 为有效;患儿出血症状得到缓解,PLT升高低于30×109/L为进步;以上指标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免疫功能:分别于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后等待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球蛋白A(PAIgA)、免疫球蛋白G (PAIgG)、免疫球蛋白M (PAIgM)水平。(3)PLT: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7d后、14d后的PLT水平;(4)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6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41,P=0.029<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AIgA、PAIgG、PAIgM水平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PAIgA、PAIgG、PA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IgA、PAIgG、PAIgM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AIgA、PAIgG、PAIgM水平比较(±s,ng/107PA)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AIgA、PAIgG、PAIgM水平比较(±s,ng/107PA)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PAIgA PAIgG PAIgM治疗后7.03±1.26a 10.36±3.27a 5.701 0.001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36 36治疗前11.26±2.17 11.30±2.13 0.079 0.937治疗后7.05±1.34a 9.85±1.70a 7.761 0.001治疗前135.23±26.17 136.29±26.58 0.171 0.865治疗后50.26±12.39a 75.92±16.01a 7.605 0.001治疗前12.85±2.11 12.90±2.15 0.100 0.921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LT 水平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PL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 和14 d 后,两组患儿的PLT水平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略高于对照组的13.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9,P=0.234>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LT水平比较(±s,×109/L)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LT水平比较(±s,×109/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χ2值P值例数36 36治疗前13.36±5.21 13.32±5.09 0.033 0.974治疗后7 d 109.07±10.82a 103.01±10.73a 2.386 0.020治疗后14 d 145.86±15.78a 138.57±13.62a 2.098 0.039
表4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比较(例)
ITP 是血液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还尚不明确,但临床认为,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发ITP的主要因素,在感染病毒2~21 d后会发病[6]。以往的临床研究认为,该病主要是血液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引发了自身的免疫反应,从而对血小板造成破坏。因此,以往的主要治疗方案是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首选用药,若治疗无效则进行脾脏切除,若以上两种治疗方案都无效则认定为难治性ITP[7-8]。此外,临床也会在切脾治疗的同时,给予免疫球蛋白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但临床发现,会造成较高的并发症,若长时间采用该药治疗可增加出血概率[9]。因此,选择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临床研究认为,血小板生成素可有效促进血小板生成,能够促进骨髓巨核细胞生成,从而增加血小板数量[10]。
ITP 序贯治疗概念由Quintiliani 于1987 年提出,其治疗机制为:先采用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等途径给药,待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后,改为口服用药治疗[11]。该方法安全有效,可明显减轻治疗负担。临床研究表明,应尽量将重症ITP患儿的血小板水平提升至安全阶段来缓解病情发展,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皮质类固醇,具有抗炎、抗内毒素、抑制免疫等作用,广泛运用于多种疾病治疗中[12]。本研究采用早期地塞米松治疗,然后给予泼尼松序贯治疗,可巩固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本研究显示,采用地塞米松序贯泼尼松后,PTL水平明显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血风险。
临床研究发现,ITP存在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可减少造血功能的血小板,rHuTPO 为一种人为提供造血功能的因子,可促进巨噬细胞分化生长及成熟,释放血小板,增加血小板数量[13]。另外,有研究发现,rHuTPO 经仓鼠细胞内提纯而成,与人体内的血小板生成素具有较高的相识度,因此,治疗效果较高且无严重不良反应[14]。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PLT 计数均明显上升,两组治疗7 d 后和治疗14 d 后PLT 计数及治疗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rHuTPO 注射液可有效增加血小板计数,缩短血小板生成时间,提高治疗效果。ITP 患儿血清中可存在血小板表面抗体,大多为PAIgG,而PAIgG是抗血小板抗体,会促进巨噬系统过多,对血小板进行破坏,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对于评估ITP 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15]。本研究显示,研究组PAIgA、PAIgG、PAIgM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也说明rHuTPO注射液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rHuTPO 注射液在地塞米松序贯泼尼松治疗ITP 患者的基础上辅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小板计数,提高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少。但由于本研究观察例数较少,还需进一步增加样本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