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路径

2022-03-24 16:44于飞王青王睿
教育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博园劳动

于飞 王青 王睿

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先后发布,对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提出新的要求。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博园小学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学文件、解政策,带着问题踏上“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的征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了解劳动教育“是什么”“为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此基础上,对本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情况进行反思,逐步形成了新的劳动教育观——“劳动教育就是以劳动帮助孩子回归真实生活、实现自我的正常生活状态,从而体现生命的价值;劳动教育既不能脱离孩子的生活,又要有其教育意义;劳动即生活,生活即劳动”,并由此构建起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大劳动”课程。

架构劳动教育课程模型

劳动教育课程理念。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理念可以用“全、真、常、融”来概括。“全”,指的是全学科、全过程、全方位、全参与;“真”,指的是劳动教育的情景是真实的,劳动教育要源于生活、基于需要,劳动教育的过程需要真体验,要出力流汗,劳动教育的感悟是真实的,因真实经历有感而发;“常”,指的是劳动教育与儿童的生活、成长是密不可分的,要用平常心看待劳动教育,因“常己”而“常人”;“融”,指的是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五育融合”。

劳动教育课程目标。《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基于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在国家政策法规和本校构建“未来学校”的目标框架下,结合劳动教育的师资、时空场域等要求,同时,关注五育之间的融合,博园小学形成了本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三级目标:总目标、学段目标和年级目标。以学段目标为例,低段目标为: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中高段目标为: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构建劳动教育课程群。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和劳动教育观,我们提炼出构建劳动教育课程须综合考虑“三个三”的关系:三类劳动落实(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域劳动空间(家庭、学校、社会)、三项劳育支持(资源、师资、课时),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情感。据此,学校构建起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大劳动”课程群,包括“生活技能”“劳动·STEM”“耕种&养殖”“职业体验”“社区服务”和“大国工匠”六大类课程。

“大劳动”课程的实施

劳动清单,让课程内容更清晰。课程群确立后,摆在学校面前的新问题是:如何让劳动教育课程落地?如何实现劳动教育“全、真、常、融”?如何让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显而易见地“摆在纸上、握在手上”?博园小学的解决方案是制作劳动清单。何为清单?清单是任务、目标、要求,是方案、计划,是一种课程实施的路线图,是师生、家长庄重的承诺。学校基于政策的要求及三类劳动内容,把低中高三个学段的能力、目标全面区分,按年级用六张清单呈现。六大课程中每个学段、每个年级必修哪一项、选修哪几项很清晰,并且每个学期按实际情况不断细化与优化。

《劳动教育指导手册》,让学生认知更系统。劳动清单只是让实施者“知其然”,为了让师生、家长能够“知其所以然”,学校对照清单内容,编制了《劳动教育指导手册(试行版)》。这本手册以学生、教师和家长为服务对象,用文字、表格等方式清晰呈现了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各学段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相应年级的清单、项目评价标准等,并且用图示的方式对必修项目中的劳动技能进行指导,如叠衣服、炒菜等。不仅如此,为了确保劳动教育课程更好地落地,全体师生还一起制定了学校的《劳动公约》,就三类劳动实施的时间、空间(场域)、知识、技能、目标等进行了约定。

巧用时间管理,确保劳育课时充足。在课程框架、清单厘清之后,学校重点围绕教什么、谁来教、何时教、在哪教等问题开展进一步研究,以解决场地、师资、课时等关键问题。为了确保学生在校劳动教育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从课表入手,向课堂要效率。将课表设置为“1134”:1个80分钟大课、1个20分钟自由时段、3个30分钟晨诵与运动、4个35分钟小课。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将综合实践课与劳动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另一方面,每天20分钟的自主时段中包含一个劳动时段,这个时段学生或到校园种植养殖,或到餐厅、图书馆、走廊等区域做志愿服务,由班主任按劳动教育清单的落实情况自主安排。此外,学校还借助家长进课堂、延时课程等,让学生了解、探究、实践。同时,学校还利用节假日开展“家庭劳动周”活动,让家长指导孩子洗衣做饭、拖地浇花、整理房间等。

培养“双师”队伍,补足教师资源。学校每一位教师除了教授至少一门主学科之外,还是兼职劳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劳动技能、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同时,学校还充分了解校园里保安、保洁、厨师、面点师等人的特长,并结合需要把他们发展为兼职劳动教师。此外,社区中的每一位职业人,如消防员、园丁、售货员、收银员、图书管理员等,也都是孩子们身边的劳动教师。学校借助“行走的课堂”,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和志愿者服务,例如:走进消防大队体验消防战士的职业,走进山东艺术学院体验扎染技艺,走进山东齐鲁工业大学了解酿酒工艺,等等。家长的支持也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推力。学校的很多家长不仅承担起家庭劳动教师的职责,还走进校园,成为孩子们的社团老师,“大劳动”课程群中的每一类课程,都有他们的身影。

充分挖掘劳育场域,让劳动随时发生。劳动即生活,衣食住行都是劳动资源,目光所及都是劳动场地。为了方便开展劳动教育,博园小学对部分校园区域进行了划分,设置了“百草园”“百花园”“养殖区”等多处耕种养殖的场地。除此之外,校园内只要目之所及的地方,均充分开发为学生的劳动教育场所,如食堂、图书馆、教室、走廊等,借助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同时,学校还将与校园相邻的济南国际园博园作为校外实践基地,借助园博园内的土地及园丁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进行耕种养殖、社区服务、职业体验等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坚持过程性评价,让劳动成为好习惯。劳动教育要日常、恒常,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博园小学学生人手一本《学生成长护照》,这是学校自主编制的学生评价手册,用来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如每天的学习集印章、每周的家校交流、延时课程记录等。劳动教育课程构建之后,学校将《劳动教育清单》《劳动教育指导手册》添加到《学生成长护照》中,以便班主任和家长跟踪记录学生每周的劳动情况。

多种形式的技能展示,让学生信心满满。除了通过小护照记录劳动过程,学校每学期还会开展一次劳动教育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集中展示的舞台。同时,结合六大劳动教育课程,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我是家庭小主人”“我是辛勤小园丁”“我是最美志愿者”“我是未來大工匠”等板块,专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家长和学生可以把劳动心得、生活技能比拼、对劳动者的采访记录等发布到学校公众号上,只要愿意展示劳动技能、感悟劳动快乐,人人可分享,班班可展示。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博园劳动
南京园博园悦榕庄酒店
绿博园旅游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探索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参观园博园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