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友基 贾敏忠 高 璐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AI)、云计算、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的出现,产业技术转型升级,我国亟须培养大批与之相适应的新兴工程科技人才,也对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继“复旦共识”[1]“天大行动”[2]“北京指南”和“交大篇章”逐步开启新工科建设的大幕以来,各高校面向未来,主动谋划,以新工科建设引领教学改革,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工科教育建设在满足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新型经济繁荣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适配区域相关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人才培养新战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3]师资队伍在培养符合“新工科”需求的人才体系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符合新工科需求的人才,其质量水平与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直接相关。“新工科”具备引导性的前沿特质、交叉相融性的学科特质、创造性的属性特质、跨领域性的产业特质、发展性的动态特质[4],进而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素质及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依照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阐述的相关要求,在新技术高速发展以及新型产业经济的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需具有广博的知识体系、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出色的工程应用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崇高的敬业爱岗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而,高校教师在新工科背景下,在知识体系、产业经验、实践能力、施教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都需达到较高的水平。[5]具体而言,就是要有宽广的呈结构化知识体系。新工科着重于多学科相互交融,要求高校教师关注学科前沿、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新技术、新产业;掌握通过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寻求解决产业界存在的问题并积累相关经验,同时与产业界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具备运用交叉学科中相关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方式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具备应用型教学理念、工程实践教学育人能力,还要着重于“互联网+”平台和新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敬岗敬业精神的综合素质,成为学生道德品质修养的榜样。[6]
虽然目前高校实施新工科建设的生师比能够满足基本要求,但按新工科对高校教师基本的要求,其人数还是无法满足在担任相关课程的前提下胜任实践教学的问题。
教师根据入职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新进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资深教师,职称也各不相同。每种类型的教师成长要求不同,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应具有针对性,且注重发展的差异性。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传达的理念,培养人才需要教师教学水平高、工程经历丰富、综合素质好,特别强调多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和产业背景。显然在产业经历和产业能力上对教师有着更高要求,需要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与社会服务能力。但目前应用型高校中,任职的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术型高校的研究生,他们直接从学校到教学,中间缺乏相关的产业项目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
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聘任核心条件上,学校重点强调反映科研水平和能力的纵向项目、论文、专著、获奖等,导致教师将科研摆在主要地位,特别注重理论研究、科研项目申报和论文发表,而把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放在次要地位,使得教师对科研高度重视而对教学明显投入不足。
新工科建设需要搭建起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让一部分有丰富工程产业经验和产业项目能力的企业工程师兼任教育教学工作,以解决兼职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让企业兼职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将企业搬到学校,将企业课题和工程新技术带入课堂,培养出的工程师更能满足社会需要。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首要在立德。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是新工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保证师德师风建设关键在于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福建工程学院制订了《福建工程学院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将师德建设贯穿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全过程。以爱岗敬业、学术规范、教书育人、学术诚信为核心,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谨治学为重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高尚师德,强化师德教育,推进师德建设工作改进创新。并将师德规范纳入师资培养培训计划中,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的引路人。促使教师自觉提升师德师风,促使师德师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建立师德考核机制,由各单位师德建设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师德考核与教师年度考核。在教师招聘、人才引进、职称评聘、岗位聘任、干部选拔、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绩效考核、研究生导师遴选和人才项目推荐等环节强化师德师风审核,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师德考核优秀的教师,实施“一票否决制”,并将考核结果存入教师档案,以保证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
在以往教师的任职引进中,通常是以“出生”、“文凭”高低、“论文”成果和“理论成就”作为判定标准,进而忽略了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工程性实践教育对教师的关键要求,更没有突出工程类科学在实践经验和创新创造性方面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因此,在招聘过程中,不仅需要评估应聘方的思想品德、教学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外,还需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应聘者设立不同的考核标准,对青年还需考核其工程实践方面的经历和相关的实际操作,对于中年还需考核其具体的工程项目经验。综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渠道完成教师的招聘工作。
一是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出站人员。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最好是国有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或者是省内重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本身有着较好项目开发条件,博士毕业后进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承担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研究项目,这对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很有好处。
二是国外知名高校工程类博士。这些学校除了教育理念较为领先,在工程方面的教改也有着很好的实践经验,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归纳、借鉴和吸收。聘任这些获得知名高校工程类专业研究学位的学者,不但可以改善师资的“学缘结构”和促进校际合作交流,而且可以进一步融合国外的工程教育实践成果,这对完善新工科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是台籍教师的引入。台湾地区教育产学结合紧密,合作已经内化为一种行为文化。台籍教师与产业、企业互动关系较好,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是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企业高层次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人员希望能够到高校任教,这些具备一线工程项目实践经验以及深厚的工程底蕴人员,与高校中有着较好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实力的教师团队融合后,便能很好的与新工科的需求相适应。
新工科建设触发全体教师本身的内生发展需求。基于当下社会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在不断升级,应用型高校教师需不断完善自身相对应的能力,并且要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体系,以便不断将新技术联系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福建工程学院制定了《福建工程学院教师培养实施办法》,结合学校不断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与教师的发展需求,将全校教师纳入培养体系。从师德教育、教育理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实践能力等五个方面着手,不断提升学校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助推教师过好“师德关”“教学关”“科研关”“实践关”“国际关”。
一是分阶段培养原则。按照教师成长规律,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根据不同阶段教师的不同需求,建立相对科学、完善的师资培养体系。初级阶段为新进校1~2年(博士学位教师)或新进校2~3年(具有硕士学位教师);中级阶段为初级阶段考核合格后2~3年(博士学位教师)或5~7年(具有硕士学位教师);高级阶段为中级阶段考核优秀的教师或达到教授聘任条件的教师的培养阶段。初级阶段教师培养工作重点为加强师德修养,掌握教育教学、教研和科研的基本能力,促进教师尽快融入学校新环境,掌握教学基本规律,基本适应高校教师岗位工作需要。初级阶段教师培养实行“三定”(定导师、定培养目标、定培养时间)原则。中级阶段教师培养工作重点为提升专业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拓展教师国际视野,促进教师胜任高校教师岗位工作需要。高级阶段教师培养工作以教师个人专长为重点,提升学科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研教改、科研和服务社会能力,促进教师承担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项目。
二是分层管理原则。充分发挥二级学院(教学部)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激发教师个体在教学发展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主动性,结合实际发展需求,不断改善教学成长机制。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供培养条件和机会,对二级学院(教学部)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整改。二级学院(教学部)负责执行制度,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将教师纳入不同培养阶段,制定教师培养计划,落实推进培养计划的实施,及时反馈培养情况。
三是注重实效原则。坚持以入职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教师为主,兼顾全体教师,校内培养为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自主选修和必修相结合,培养形式灵活多样与讲求实效相结合。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多为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但存在工程项目实践经验或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基于该痛点,如何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丰富实际工程方面的经历是他们的着重点。新进教师首先到校内实验室参与1个学期的实验室工作,并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与实践项目,为他们到企业实践打下基础。其次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企业的选取优先考虑国内外与新工科学科专业相关、在产业和行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具体参与到实际工程问题中,在有丰富工程经验和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能更快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在过程中不断提升具体的工程能力。最后通过主持或参与源于企业的工程项目,分析和解决企业面临的工程问题,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探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程应用能力,逐渐形成教师应具备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通过三个层次,有计划地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一方面,在制度上对教学能力提出相应要求。如,在教师的岗位聘任条件中强调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使得应聘到各种不同岗位的教师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能够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上,对不同专业技术职务提出具体的教学研究、教学成果、教学质量要求,晋升到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成果的要求上,较原先专业技术职务有一定提高,对于教育教学质量未达到良好的教师,实施“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政策。另一方面,在政策上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制定《教育发展基金奖教金管理办法》,对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敬业爱生、无私奉献、教育教学取得丰硕成果的教师给予表彰与鼓励。
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主要问题是工程经验和产业能力欠缺。聘任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打造一支在素质、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工程项目经历等全方面达到“新工科”专业需求的兼职教学团体。通过聘任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还能够达到扩充、优化师资队伍效果。企业导师在校内主要承担一些专业实践性强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活动,开设工作坊和做专题报告。利用企业导师参与工程实践的活动,促进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进步,带动校内教师队伍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有利于产学研用的长期深入发展。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教师的评聘与考核标准是引导师资队伍建设方向的有效手段。第一,福建工程学院对教师进行分类评价与考核,突出品德、能力、业绩、效能导向。从过去的论文考核中跳出来,转向根据新工科对教师的要求,将专利转化、咨询报告、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学科竞赛,以及教师在产学合作和技术类的服务等过程中落地的成果列为评价指标。第二,重视教师教学研究、教学建设和服务学生考核,将考核评价作为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中心地位,强化对教学研究、教学建设和服务学生考核。第三,提高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对等权重。引导教师服务企业,将技术应用于企业,提高教师自身的工程应用能力。第四,对教师聘任提出工程经历的要求。为了推进学校建立的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制度的实施,要求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需要有半年及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在制度上对实践提出明确要求。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把握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建设是一项结构系统化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是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基础和保障。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其制度的建设、激励措施、具体组织和实施需要有机协调。通过新工科背景下师资队伍的研究和实践,将有效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