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探析

2022-03-23 12:44:29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内容思政

王 雪

(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天津市 3002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作为思政课教师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现实规律,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消除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消极情绪,有效引导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纽扣。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发挥应有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环节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形成有效的教学新模式甚为重要。因此,笔者尝试论证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以期对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推广做出努力。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已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重视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思政教学实际的现实需要及新时代大学生学情特点的变化使得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尤为必要。

(一)科学技术的推动

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尤其是依赖网络技术,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当前网络教学突破了地域、时空的限制,网络教学的实时性、便利性被更多的学生群体所认可。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催生了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在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成为常态。教学模式的变化给予实践教学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改造传统的课堂。情景再现课堂、沉浸式课堂、问题解决式等实践课堂应运而生。

(二) 思政教学实际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为党和国家培育时代新人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我们党非常重视思政课程建设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思政座谈会,不断强调思政课程的重要性。立足新时代,发挥好思政课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思政课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育教学实际。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程作用发挥的主阵地,通过延伸课堂教学,将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甚至是可以触碰到的教学内容,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创新,调整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切实地将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结合起来。

(三)新时代大学生学情特点

新时代教学对象是“00后”的学生,00后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通过调研,发现00后的大学生具有很多的特点和优势。从学情特点来看,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和求知欲强,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好;动手能力强,参与度高,便于开展合作探究,情景模拟的教学手法;他们是伴随信息网络技术成熟而成长的一代,运用网络技术娴熟度非常高。因此,在课堂上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率,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困境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真正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必须自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知行合一。但课堂实践教学由于诸多方面还未成熟,也未形成教学新模式,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

(一) 实践教学理念远未形成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先进而正确的理念可以促进一系列有效行为的产生。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而言,国家鼓励实践教学在思政教学实际中的应用。但就目前而言,实践教学远未成功开展。这一方面受制于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未成为共识,即实践理念并未形成。这就使得在现实教学中,基本上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单方面理论输出占据重要地位,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法普遍存在。有的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就是简单的参观、志愿活动等,对实践教学认识和理解上颇为狭隘。

(二) 部分教师存在抵触心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发挥关键在教师,实践教学对教师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一方面,实践教学是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更突出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凸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更多是规划者和引导者,需要教师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熟练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及应对突发事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所需要的教师是全方位的“多面手”。另一方面,实践教学还需要教师角色必须做出转变,重新设计教学内容,科学调整和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因此,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实践中实施难度较大。现实中,思政课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的信心和勇气,定期的技术培训和支持不足等现象同时存在。因此,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很少主动实施或直接参与实践教学。

(三) 学生参与及实践能力不足

实践环节重在参与和互动,学生参与和能力至关重要。虽然实践教学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但还存在部分学生在课程实践环节参与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始终对思政课持轻视态度,课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再现活动中存在“搭便车”的行为;二是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因基础知识的相对薄弱和理论知识的不扎实,不能有效地参与到思政活动中去;三是部分学生未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实践课堂中,仅仅将实践等同于参观游览、志愿服务,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考验学生能力,包括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等,任何一种能力的缺失或不足都可能会影响最终的表现效果。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拥有所需要的全部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每个小组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小组还不能精准提炼教学内容,分不清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些小组不能将教材内容很好地转化为教学内容,只是刻板地再现教材知识点;有些小组还不能运用现代技术助力课堂的升级改造,依赖于传统的板报形式;有些小组成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欠缺,不能依赖于精准的语言有效地传递知识内容;有的小组成员在参观、实习等社会化过程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的小组成员实践课堂中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种种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的能力不足影响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 传统课堂自身的有限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虽然理论性强,但更多的是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有效理论。因此,在思政课程中增加实践环节能够有效提升思政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学实践中,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确实激发了学习兴趣,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定性和空间的有限性,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这就需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拓展第二课堂或校外课堂。学校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举办思政演讲比赛、辩论赛、情景剧等一系列锻炼和提升学生能力的活动,同时可借助当地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调研甚至实习等,不断挖掘红色资源的内在精神价值,将传统课堂延伸。

三、解决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困境的策略

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因存在种种难题使得在教学中不能有效开展,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也使得高校必须正视此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的困难加以研究并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 转变教学理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应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这就需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对实践教学给予充足的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要彻底摒弃对实践教学的狭隘认识。实践教学是传统教学的延伸,是教学内容入心入情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途径。为此,既要重视第一课堂的理论讲授,又要合理规划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真正将校内与校外、学校与社会完整联系在一起。因此,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的教学。

(二) 打造实践型教师队伍

打造过硬的实践型思政课教师队伍意义重大,也是落实实践教学要求的重要举措。学校可以从人才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首先,在人才引入方面,思政课教师引入方面要多吸收实践能力强、组织管理能力强、技术运用熟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教师入口方面选足选齐合适人员。其次,大力提升在职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为在职思政课教师进行技术、能力等多方面的培训,同时增加考核环节,使在职的教师具备充足的实践教学能力。再次,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多种方式激励思政课教师致力于实践教学的运用与实施,鼓励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倡导科学规划思政学科内容。此外,还要加强思政课教师交流、评比工作,鼓励思政课教师参与到社会各领域锻炼,并设定每学期或每学年社会实践天数。因此,一系列措施的运用可以打造出实践型的教师队伍,也真正才能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起到积极作用。

(三)增加激励措施,提升学生能力

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中引入多种激励手段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激励手段可采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物质激励包括通过设置思政课程学生课堂奖项、奖金等方式激励,精神激励大部分指荣誉激励,如通过实践课堂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得到学生们的支持和信任。为此,学校既可以通过评选“学生教学能手” “语言表达能手” “信息技术能手”或“思政课程宣讲优秀个人”等来激励学生。以实际情况看,往往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取得效果最佳。

实践课堂依赖于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一代。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既依赖于学生自身,也需要成长环境的熏陶。高校必须要重视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思政课程的实践课可以给学生能力提升创造机会和舞台。学生在思政课程的实践课堂中提升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这是一种综合能力提升实践教学。大学生要自觉地将“思政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转变,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中锻炼自身、提升能力。

(四)扩展和延伸思政课堂

思政课程的实践课堂从某些意义上就是对传统课堂的突破,为此,要真正使实践课堂卓有成效必须要进一步扩展和延伸思政课堂。一是在课程学时的设置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增加实践课课时。当前思政课程摆在重要位置,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为此,思政课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可从思政课程的学时设置入手,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设置较为灵活多样的课时安排,达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二是实践课堂可设置半天甚至整天的“大课”,实践课堂依赖于学生的有效互动,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广的空间,因此可以设置成“大课”形式,让学生自主地去完成教学任务。三是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空间。传统的课堂局限性强,空间较小,可以尝试对教学空间进一步拓展,选择本地的纪念馆、红色基地等作为教学阵地,让学生在视觉、听觉、感觉的统一中完成课程内容。另外,学校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也极为重要,学校可根据实际打造适宜的实践基地,也可以跟校外的实践资源进行整合,真正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结语

立足新时代,着眼新征程,思政课教师理应在立德树人的教学环节中发挥更大作用。既要在思政教学中持续发力,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科学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融入实践环节,积极创新教育模式,打造更多思政“金课”;又要重视学生价值观引领,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此,思政课教师要以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干劲和拼劲,做学生行为上的示范者,思想上的引路人,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互动中增强思政课程的感染力和时效性。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内容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