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 邢江浩 王华年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傩起源于远古图腾崇拜时期,以驱逐为主要祭祀方式,以原始宗教信仰为主要源流的巫文化现象,跨越古今,积淀着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文化[1]。而傩面具作为人与神祇“通灵”的工具,无疑是傩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物质载体,其承载着先民强烈的神灵信仰与精神追求,诠释着跨越千古的民俗文化风貌。湘西地处湖南西部边陲,自然资源充沛,自古便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滋养,湘西至今仍保留着完备的傩文化传统。但在当前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中,依赖口传心授的湘西傩面具艺术表现出了明显的发展不适,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其生存环境恶化、传承路径缺失,这一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趋于边缘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及新的抉择。以湘西傩面具艺术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字媒介发展特征及现代设计思维,探寻其设计应用形式,可为数字媒介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与素材,也是传播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目前学术界对于傩面具艺术的设计应用研究多从文创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取相关元素移植于现代产品的设计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创形式,对传播傩面具艺术起到了促进作用。如有学者在阐述傩文化与傩面具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湘西傩面具装饰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2];也有学者结合现代设计思潮和人的精神需求,从形式要素和内容要素两方面论述了湘西傩面具艺术创新设计的新思路[3]。总体来说,其设计应用多基于实体媒介开展,而关于湘西傩面具艺术在数字媒介中的设计应用,相关研究尚少。“非遗”作为文化传播的对象,必然借助传播媒介拓展外延[4]。而随着当前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媒介已取代传统媒介成为非遗传播的更优载体。对于湘西傩面具艺术而言,同样可凭借数字媒介来更新发展环境、扩展传播路径,从而激活其艺术生命的活性。另一方面,湘西傩面具艺术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与丰富的造型范式,也可运用现代设计手段广泛汲取、重构,从而形成特征鲜明的设计元素助力数字媒介的发展。因此,以湘西傩面具艺术为对象,开展其在数字媒介中的设计应用研究,具有实践价值与特定的社会意义。
“傩”在字形上由“人”字和“难”字组成,可引申为驱邪避难之意,源于先民早期对于自然、先祖、图腾、头颅等元素的崇拜,以及来自自然万物皆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的影响。傩文化其实质是农耕社会发展阶段的人类所固有的鬼神崇拜文化[5]。湘西自古巫风盛行,千百年来奇异的自然地貌与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滋养孕育了傩面具艺术的发展,造就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从艺术设计学的角度来说,湘西傩面具可归类为造型艺术的范畴,目前学术界也多以傩面具的造型(或称傩面具的形象)对其进行分类解读,一般可分为正神面具、凶神面具及世俗人物面具三大类别。三类面具在造型上虽风格迥异,但艺术特征及创作手法皆源于湘西民众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
正神面具即象征着正直、善良的神灵,寄托着先民祈求驱邪避难、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景。此类面具造型上多表现为五官端正、圆脸长耳朵、神情平和、刚劲或面带微笑,与人们印象中高高在上、坐享世间香火的神祇不同,正神面具形象多取之于民众的生活原型,以写实的手法进行雕刻,就如平日里常见的普通男女老少一般,呈现出和蔼、儒雅之态,使人倍感亲切。另外,在正神面具的雕刻中常辅以纹样对面部或是头顶的冠帽进行装饰,以此来塑造并强化面具慈祥、端庄、圣洁的形象特点,常见的纹样主要有波浪纹、三角纹、祥云纹以及植物纹样等。在颜色的运用上,湘西傩面具的用色,具有民间色彩的表征与内涵[6]。正神面具多表现为色调温润、色相纯净,喜用大红、土黄、浅绿等象征着生命与朝气的颜色对面具进行装饰。土地公公、傩公、傩母等面具是湘西正神面具的代表,如图1所示。
图1 正神面具——土地公公、傩公、傩母
凶神面具相较于正神面具而言,其艺术特征则更为鲜明,与正神面具写实的创作手法不同,其造型范式多超脱现实,表现为半人半兽且夸张彪悍的形象。基于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湘西先民认为“神鬼”本是一体,因而自古信奉“凶神”。在傩面具的雕刻中同样深受这种理念的影响,认为越是凶狠怪诞的形象越拥有震慑邪灵的强大神力,故取自然中外形凶猛的动物形象与人面五官结合制成凶神面具,祈求其能制服传说中的妖魔鬼怪,从而使人们获得幸福安定的生活。因此,凶神面具虽是面目狰狞、爆眼獠牙,却仍然是守护平安的善良之神。在凶神面具的雕刻范式中,同样善用纹样对其进行装饰,如在五官的塑造上常运用火焰纹、立刀纹或是动物纹样来体现面具的性格特征,如此奇异夸张的雕刻手法也反映出湘西先民对自然力量无限的崇拜与敬仰。凶神面具的色彩体系极其跳跃、丰富,常用红、绿、蓝、黄、黑等多色搭配的色彩形式来渲染出凶神面具原始、野性的美学特征。五猖、山魈、开山猛将等面具是湘西凶神面具的代表,如图2所示。
图2 凶神面具——五猖、山魈、开山猛将
世俗人物面具由民间人物演化而来,形象粗俗、滑稽,具有浓厚的世俗、粗犷之美。与前文所述的两类神性面具不同,其在巫傩仪式中用途不大,主要用于傩戏表演。按其面具的角色属性又可细分为正面人物面具与丑角面具两类,其造型特征也略有不同:正面人物面具五官端正、淳朴,而丑角面具则表现为五官失调、眉眼扭曲。在装饰手法上世俗人物面具具有极强的戏剧性与娱乐性,例如面部明显的法令纹、黑痣、大红胭脂等,与神性面具的形象特征形成极大的反差。在颜色的使用上世俗人物面具同样表现出明显的民俗审美情趣,常用红绿对比色及与人脸颜色接近的肉色,浓郁的乡土民俗气息缓解了傩文化的神秘与压抑感,拉近了人与神灵间的距离。笑和尚、农妇、瞎子等面具是湘西世俗人物面具的代表。如图3所示。
图3 世俗人物面具——和尚、农妇、瞎子
数字媒介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传播介质[7],可泛指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信息内容及承载这些信息内容的平台。例如,影视动画及其播放平台、线上通知及其发布平台等。相较传统媒介的实体传播形式,数字媒介可依托于数字虚拟空间实现信息的传播,能最大限度地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压缩传播时间,具有覆盖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的特点。借助数字媒介可赋予湘西傩面具艺术全新的设计应用载体、重塑展示与传播空间,为其创新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湘西傩面具艺术在数字媒介中的设计应用研究路径与方法见图4。
图4 湘西傩面具艺术在数字媒介中的设计应用研究路径与方法
影视动画是当前炙手可热的文化产业之一,而角色是其灵魂与核心。从近年来大火的国产影视动画中不难发现,其在角色原型的选取上越来越青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大量运用了面具艺术对角色形象进行塑造。例如,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以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具及青铜人像为原型创作的结界兽,其独具特色又呆萌可爱的造型不仅深受观众的喜爱,也将三星堆文化的魅力广泛传播;在武侠动漫《秦时明月》中同样运用了传统面具艺术塑造了朱家这一经典角色,在面具的加持下角色的神秘属性显得愈发浓郁。而就湘西傩面具艺术而言,其神形兼备的面具造型以及面具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巫傩文化,同样可为影视动画的创作提供丰富的角色原型。
依据湘西傩面具鲜明的形态特征,正神面具可导入品性善良、正直一类的神性角色或正面人物角色中,凶神面具可导入巫师、法师或是邪神一类的充满神秘色彩与宗教意味的角色中,世俗人物面具则可导入性格滑稽、五官夸张的丑角及普通配角中。在具体角色创新设计方面,面具原型以湘西民俗摄影大展中黄永明所拍摄的傩面具作品为对象,其作品对傩面具的造型及色彩特征还原度高,利于开展前期的艺术特征采集工作。首先将该组摄影作品中的三类面具分别置于Photoshop软件中,运用画笔工具对照原型图例绘制面具基础轮廓图,采集造型艺术特征,然后利用吸管及拾色器工具采集色彩艺术特征,塑造面具五官细节及明暗关系。角色导入类型定位与原型艺术特征采集结果详见表1。
表1 角色导入类型定位与原型艺术特征采集
根据前期角色导入类型定位,从当前热门的影视动画中选取人物角色作为重塑对象。正神面具选取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老头”角色为重塑对象;凶神面具选取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中的“国师”角色为重塑对象;世俗人物面具选取动漫连续剧《画江湖之不良人》中的“倾国”角色为重塑对象。上述三类角色在形象及性格特征上能分别与三类面具的艺术特征相匹配,因而可产生较好地重塑效果。从重塑结果来看,以凶神面具的重塑效果最佳,其狂野夸张的造型特征可为角色增添极强的原始宗教因素与野性、神秘的美感;正神面具、世俗人物面具在造型特征上与人脸构造较为接近,对角色重塑时其适用度会有一定缩减,需要与角色本身的特性具备极强的匹配度才能为角色的塑造增光添彩。总体来说,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将湘西傩面具艺术转换成特定的角色符号导入影视动画的角色塑造中,不仅能增强角色本身的文化基因与视觉感染力,也能有效地实现对湘西傩面具艺术的广泛传播。角色重塑效果如图5所示。
图5 湘西傩面具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角色重塑效果
交互界面是数字时代用户与智能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重要媒介,通过采集、重构湘西傩面具艺术元素,可对交互界面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视觉优化和装饰,提高其审美性与艺术性。通过网络调查发现,已有部分傩面具传承者、研究机构借助视频平台面向公众传播傩面具艺术,并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例如湘西傩面具雕刻师庄迅,通过备受年轻群体青睐的哔哩哔哩网站(国内知名创意视频弹幕网站)投放傩面具雕刻视频,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度,扩展了傩面具艺术的传播群体;另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也可搜索到关于傩面具的视频内容。但目前此类视频与同平台的其他视频在交互界面的呈现形式上大致相同,缺乏相应的傩面具艺术特征表现。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可提取出特征鲜明、极富象征寓意的湘西傩面具艺术元素应用于交互界面上,从而凸显傩面具视频内容与同平台其他视频内容在文化上的差异性与艺术上的独特魅力。在前文所述的三类面具中,凶神面具的识别性极强,使人过目难忘[8]。其超脱现实的艺术特征,赋予凶神面具一种浓厚且神秘的原始、野性美感。因此,可以以凶神面具为对象采集装饰元素。在凶神面具的雕刻范式中,火焰眉、灯笼眼、阔口獠牙等造型元素是其典型特征,首先截取此类典型特征的原型图例,置于CorelDRAW软件中,利用贝塞尔工具以线描的方式采集造型艺术特征,提取原型二维轮廓图,得到简化的基础图形。然后利用吸管工具对原型图例中的色彩进行采集,并标注色号。具体采集流程及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凶神面具的装饰元素采集
通过重复、连续、环绕等设计方法对所得到的基础图形进行创新重构,形成最终的装饰元素应用于交互界面上。将以阔口獠牙为原型所得的装饰元素应用于手机短视频平台,配色方案是以黄色相的#CD9E56号颜色与红色相#7A0B09号颜色的搭配使用,同类色系的运用可使得界面的各信息板块间形成统一的视觉调性及巧妙的关联性,从而辅助视频内容的信息输出及情感表达。应用效果如图6所示。另外,还可将以灯笼眼为原型所得到的装饰元素应用于网站视频平台,独具特色的装饰元素可增强界面的视觉识别度与艺术感染力,赋予界面特定的象征意义及情感寓意,起到强化受众的视觉映像、引发文化认同、情感共鸣的效果,应用效果如图7所示。
图6 在手机短视频平台交互界面中的装饰应用效果
图7 在网站视频平台交互界面中的装饰应用效果
在当前的社交平台中,以非遗为原型设计的表情包已成为新兴的传播载体,扩展了众多非遗的传播路径与形式。例如,在微信表情商城中搜索关键词“非遗”,即可找到“二十四节气”“京剧花旦”“黄梅戏”等多款非遗主题的表情包。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同样可基于社交平台开展湘西傩面具艺术的表情包设计,以此增强这一古老的非遗艺术与现代民众生活的关联性,进而实现其活态传承。对于非遗创新设计而言,如何在保留文化价值的同时,又适合当下社会的传播与推广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9]。因此,首先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采集当下大众的表情包使用情况及喜爱度倾向,以此明确设计风格。为增加调查对象的广泛性及结果的可靠性,该调研信息发布于微信、QQ等多个社交平台,历时两天共计收集到39组反馈,除去表情包过少及图片不清晰等情况,实际有效反馈35组。调研对象中年龄层以18—25岁区间居多,共计26人;25—35岁区间5人;35—45岁区间3人;45岁以上1人。其中,男性21人占比60%,女性14人占比40%。在有效的35组反馈中,表情包单个累积为832个,每组表情包仅选取前3列为分析样本——根据大众的使用习惯,前三列为其常用表情包,研究价值较高。故最终表情包使用情况样本共计482个,如图8所示。
图8 表情包使用情况样本
将表情包使用情况样本分别从风格、形式及用途3个方面展开数据分析。风格分为可爱萌趣、土味恶搞、幽默搞笑及其他风格4类,其中可爱萌趣占比最大,数量为161个占比33.4%;形式分为纯图片、纯文字、图文搭配、多元素组合(除图文外还配有其他元素)4类,其中图文搭配占比最大,数量为246个占比51%;用途包含日常问侯、情感表达、活跃气氛、其他用途4类,其中活跃气氛占比最大,数量为292个占比60.6%。依据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确认以图文搭配的形式,从可爱萌趣的风格出发,设计一款在社交平台用于活跃气氛、表达情感的表情包方案。具体数据分析结果详见表3。
表3 表情包使用情况样本分析
在湘西众多傩面具中,开山猛将是除了傩公傩母外最常见的神灵,被湘西少数民族村寨奉为护寨之神[10]。相传其头长尖角、口露獠牙、眉毛呈火焰形,相貌凶狠至极。从形态上来说,开山猛将能很好地体现湘西傩面具的艺术特征,表情包可以其为原型进行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标准也会发生变化,非遗因为地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不同,会和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产生冲突[11]。表情包作为社交平台中的交流工具,大众是其传播主体,掌握着传播的主动权。唯有满足大众的选择标准,才能实现对湘西傩面具艺术的有效推广与传播。因此,设计效果不是单一的追求对傩面具艺术特征的还原与复刻,而是在保有其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大众的审美喜好与网络使用情境,对其进行意向设计。设计过程首先是运用CorelDRAW软件提取线性基础轮廓图,然后通过控制节点调节曲线形态,进行圆润化处理,从而弱化面具本身的凶恶属性。同时,将火焰眉、灯笼眼、阔口獠牙等造型元素进行放大,强化其艺术特征,并将原本龇牙咧嘴的面部表情调整为咧嘴憨笑,以贴合当前大众审美倾向。艺术特征采集过程及创新重构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表情包原型艺术采集与创新重构
经过创新重构后的表情包形象上具有极强的识别性,既保留了面具原型的艺术特征,又符合现代网络环境中大众的审美标准。将其名称设定为“开山萌将”,名称与形象互为依托,可让大众更清晰地了解其艺术来源。配色方案沿用上文中以凶神面具为对象所采集的色彩体系,选用#CE4143号色为主色,搭配#466456号色为辅色,红绿对比的色相关系遵循了湘西傩面具艺术的色彩范式及民俗审美情趣。另在确保视觉效果和谐的情况下,用红色相的#7A0B09号颜色装饰表情包的配文,完善其社交功能。在情绪的设定上,根据表情包的初始形象结合实际社交场景延展了难受、喜欢、开心、发呆等多个不同情绪状态,使其能够满足更多元的使用场景需要,表情包最终设计效果如图9所示。同时,将设计所得的8款表情包分别置于Photoshop软件中,利用时间轴工具制作动态表情。与静态表情相比,动态表情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与共情性,可更好地模拟实际社交场景及情境,从而更为生动地传播湘西傩面具艺术。动态表情包制作完成后将其导出为GIF格式上传至社交平台测试使用效果,测试过程分别从私聊和群聊两种社交场景开展。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此套表情包能在社交平台中正常使用,画质清晰无损、动态呈现完整且顺畅,达到了活跃聊天气氛、表达情感的功能要求。表情包在社交平台的测试效果如图10所示。
图9 表情包最终设计效果
图10 表情包在社交平台的测试效果
湘西傩面具艺术作为一种内涵深厚的地域文化,以其神秘古朴的艺术特色及浓郁的民俗文化底蕴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区别于以传统媒介为载体的设计应用形式,从数字化传播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对湘西傩面具艺术在数字媒介中的设计应用形式做出了探索。从设计实践结果来看,借助数字媒介更广泛、更高效的传播优势,可更新、重塑湘西傩面具艺术的展示空间,扩展其传播途径及传承的主体,进而增强其艺术生命的活性,使古老的傩面具艺术在新的时代继续绽放独有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