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视角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探析

2022-03-22 02:49李进忠
榆林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放管服建设管理

李进忠,雷 娟,祝 剑

(1.西安邮电大学 科研处,陕西 西安 710121;2.西安邮电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3.西安邮电大学 学报编辑部,陕西 西安 710121)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和科研人才成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而“放管服”是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的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以“放管服”的视角审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组织管理的改革,通过对组织、管理权力的重新分配和下放,达到团队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同时优化科研服务工作,以促进科研人才成长和科研团队建设。

1研究背景

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科技创新不再是单个人开展的小规模的创新,而是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依靠创新群体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创新[1]。国家十分重视科研创新团队的培育。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 “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计划,教育部于2004年设立“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计划的实施,各省市也纷纷出现制定实施了科研团队资助计划,科研团队建设引发的问题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并形成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团队建设存在的研究目标不清晰、凝聚力弱、持续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2]。

“放管服”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的一项重要改革。2015年,李克强总理首次明确提出“放管服”改革,其主要内容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简政放权即政府系统内的权力转移、取消以及下放。其核心是如何看待公权力,进行权力重新分配。放管结合是强调政府不仅要放权,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而且要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其核心是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的制度。优化服务是“放管服”改革的最终体现形式。其核心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打造服务型政府[3]。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对人的服务和对事的管理,同样需要进行一场“放管服”的改革。如何看待和管理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如何组织和管理科研团队成员,需要对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和做法进行深入的思考,逐步破除一些制度性和机制性的弊端。以“放管服”为视角,重新审视科研团队管理中公权力的行使、理顺管理流程、增强服务意识,以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2“放管服”视角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团队建设目标不清晰

科研团队建设目标一般为,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但是在实际管理和考核中,存在将“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当做普通的科研项目来管理的倾向。以陕西省为例,在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计划中,其建设目标是“培养和造就高水平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但是其团队项目考核的指标与一般科研计划项目基本相同。考核内容详细具体的弊端是使团队研究过于分散,不利于形成团队凝聚力。往往是团队项目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书时,为了能顺利拿到项目会选择填写多个预期指标;项目立项后,团队负责人又会将多个项目预期指标分配给团队成员去分头完成,而同时团队成员往往还在开展研究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造成科研过程中研究内容分散;项目结题时,团队负责人将团队成员完成的成果组织在一起,并形成团队成果以达到结题要求。团队项目研究过程中,研究者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太强不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形成[4]。

以陕西某高校为例,研究者设计了“高校科研团队组织发展状况的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26份,包括科研团队负责人问卷43份,占比34.1%,科研团队成员问卷83份,占比65.9%。如表1所示,在被问到“科研团队中有共同科研目标的人数”时,选择“2人以下”的共有31人,占比24.6%,选择“3~4人”的共有39人,占比30.95%,选择“5人以上”的共有41人,占比32.54%,选择“不清楚”的共有15人,占比11.9%。5人以上有共同科研目标较为稳定的科研团队占比不足三分之一,2人以下和1人(不清楚)开展科学研究的超过了三分之一,表明多数团队规模小而且分散,整体上凝聚力差、目标不明确,在科研团队中各自为战现象比较突出。

表1 科研团队中有共同科研目标的人数及占比情况表

2.2团队管理松散

科研创新团队如果按照立项部门来划分级别,从高到低可以分为四个层级,即国家级团队、省部级团队、地市厅级团队、校级团队。由表2以看出,按照管理层级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即立项部门、校级科研管理部门、二级学院。不管是何种类别的科研创新团队,其管理权限按照内容可以分为项目管理、经费管理、人员管理。地市厅级以上级别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其项目管理的权限主要在立项部门,包括项目立项、过程监管、组织验收等,而校级科研管理部门、二级学院主要是配合立项部门,组织申报、校内评审、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等工作;经费管理权限主要在立项部门和校级管理部门,包括立项部门负责经费的核定与拨付,校级管理部门负责立项建账、间接经费中管理费和科研项目绩效的分配等;团队人员管理权限主要在二级学院,这是由我国现行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所决定[5]。这就造成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和人员管理分属不同的管理单位,这些管理单位从各自职能出发,参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由于立项部门、校级科研管理部门、二级学院对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管理的权限和内容不完全相同,他们关注的重点也不相同,这样就造成了团队管理松散的现状。

表2 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管理权限分析表

2.3重立项轻结项,重管理轻服务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着重立项轻结项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科研团队建设中依然存在[6]。高等院校都希望获批更多更高级别的科研创新团队,以此来标明单位科研实力的增强。但在实际执行中,项目的过程管理基本上交由二级学院管理,二级学院更关注本单位科研任务的完成和自身学科的发展,对项目的执行情况关注较少,加之高校及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人数少、精力有限,共同导致在校内和院内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过程监管的工作开展不多。

高校作为科研创新团队项目依托单位,更重视对团队项目的管理,轻视对团队项目的服务。调研显示,陕西某高校科研团队成员,在被问及“科技创新困难主要来自哪些方面”时,选择“缺少科研场地”的占比达到69.8%,选择“缺少实验设备”的占比54.8%,选择“科研团队难以整合”的占比52.4%,以上三项均超过一半。概括起来科研团队服务不到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研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不高。在目前“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之下,高校科研办公场地、试验场地等资源都是按照教师的职称学历级别设定,一经分配,很少流转,科研资源统筹利用效率低,导致有些科研创新团队没有固定的工作和交流场地。二是配套保障制度设置不健全。科研创新团队要发展必须要有相关的制度来保障。当前高校在人事管理、人员考核中缺少有利于科研团队发展相应制度。在科研任务考核中存在“注重对科研人员的个体考评”且“ 科研考核周期相对较短”,注重科研项目数、论文数、成果数的量化考核,并将各项科研指标与岗位津贴、职称评聘等个人利益挂钩[7]。科研团队成员为完成各项科研任务而急功近利,各自寻找自己的出路,既不利于科研团队凝聚力和团队文化形成,也不利于科研团队进行长期持久的创新研究。另外,还包括高校内部学科组织管理模式不利于科研资源共享,科研创新团队组建、任务分配、绩效考核激励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重视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等[8]。

3“放管服”视角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对策

3.1明确目标,简政放权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所有管理和考核都要围绕目标展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主要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从而造就高素质的科技创新群体。从项目立项单位的角度讲,应该明确其政策引导的定位,除了必要的项目评审立项和结题验收等工作,应将科研团队建设的主导权下放给依托单位。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立项考核的内容应具有宏观性和可替代性,考核内容应注重科研团队人员和群体的成长情况,同时查看科研任务合同完成情况。科研团队建设立项单位在与科研团队负责人签订合同时,应创新项目管理模式,不再设置具体的论文、专利、著作、技术等指标,而是考核科研团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重大需要,确定重点科研任务,着力提升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其考核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解决重大问题、承担国家或省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等,具体的论文、专利、著作、技术等可作为辅助性成果。从项目承担单位来讲,高校应该明确其管理服务的定位,将科研团队建设管理权应放尽放,由二级学院结合自身学科发展和科研师资情况制定科研团队培养计划,按照科学研究发展规律实施科研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总之,通过简政放权,让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实际建设培养单位拥有更大的“人、权、事”自主权,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参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理顺流程,落实监管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不仅要简政放权,激发科研团队创新活力,而且要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监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的监管,按照项目执行阶段性,主要由立项单位通过查看项目执行情况材料、听取项目组汇报,团队依托高校和二级学院开展项目检查,组织专家召开项目研究进展情况汇报会、评价会等形式进行。在监管的过程中发现科研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做出政策调整和疏通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管的过程也是立项部门和依托高校转变职能和提供服务的过程。

依托高校及二级学院应提高加强监管的责任意识。二级学院是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最基层的管理单位,也是科研团队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最应加强对其监管。二级学院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建设科研团队,科研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成果又将支撑学科发展。二级学院拥有对科研团队人员考核、岗位设置、职称评聘等直接管理权,具有管理科研团队最有利的优势。依托高校应对全校科研团队有统筹管理,制定检查、备案、汇报等制度,按照执行期限或者年度开展检查监督工作。

3.3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优化服务

创新科研团队及成员的评价机制。科研评价在科研团队建设中起着核心的决定性作用。科研创新团队是由技能互补的科研人才组成的研究群体。其成员根据各自科研工作优势有不同的分工。这与现行的高校教师岗位设置、人员考核简单划一的管理模式不完全相符。高校教师为保住教师岗位、完成任务考核,不得不去完成各项岗位任务。因此,应根据科研人才的特长设置不同的考核内容,形成一种有利于科研人才聚集的评价机制[10]。在科研人才评价中,不仅要看各项科研任务完成情况,也要重视在科研团队中实际贡献,创设个人考核与团体考核互补的机制。同时,要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科研创新团队及其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1]。

完善校院二级管理,加强科研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为调动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积极性,学校应赋予学院更多的项目管理、团队管理、经费管理权限。科研管理人员的人数应该与单位的科研总量相匹配,保持充足的管理人数才能提供更好地服务。学校和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应做到专职专岗,定期开展培训或者安排参加业务培训活动,提高科管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完善科研助理制度。科研助理制度在高校中并不鲜见,但在实际工作中,以单个科研项目去聘请科研助理的情况并不多见,只有在科研项目和人才相对聚集的科研团队中才更具有实用性。这一制度在实行中,需要科研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协力合作,做好科研助理人员管理和工资福利发放。

做好人、财、物方面的支持与服务。高校在科研团队建设中,要在科研项目申报、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配置、科技创新经费划拨、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引人进人等科技创新要素方面给予倾斜,增强科研团队的吸引力[12]。同时要注意发挥科研基地在科研团队建设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完善服务平台、仪器设备等资源开放共享。

4结语

培养和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研究型大学所面临的共同任务。科研管理中的“放管服”改革,是国家“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细小分支。通过运用“放管服”的思路,发现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科研团队过程中存在的权、责、利不匹配的问题,并通过适度放权,理顺管理和优化服务等手段,不断提升科研管理的效能。同时,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要求高等院校正确认识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综合性和艰巨性[13],从总的思想上重视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紧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不断探索和转变工作思路。团队和人才成长需要良好的科研氛围,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机制放活等手段,不断加强和提升科研团队服务质量。总之,“放管服”在科研团队管理领域的核心实旨在于转变管理理念,激发科研团队创新活力,助力高质量建设科研创新团队。

猜你喜欢
放管服建设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