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旭红,苏 莉,李成云,古雪岩,陈仁彤,李响利,王俊玲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新冠肺炎疫情为公共卫生体系人才建设敲响了警钟,即在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时高水平公共卫生专家缺乏,公共卫生的专业人才数量不能满足需要。构建基础理论扎实、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公共卫生课程体系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当务之急[1]。因此,本研究选择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专业实践基地带教和管理教师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对本科生专业实践培养的满意情况和对实践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建议,探讨目前本科专业实践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为更有效地提升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和未来的岗位胜任能力提供依据。
本研究选择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在基地进行专业实践)的管理和带教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主要来自蒙自市、昆明市、广元市和北京市等相关教学实践单位。
根据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实践安排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平台调查、收集资料。
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单位、性别、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工龄)、基地教师指导专业实践情况、基地教师对专业实践培养的满意情况、本科教学安排情况、专业实践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学生具备的能力。
问卷设计完成后通过预调查讨论完善调查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电话统一培训各单位调查负责人,课题组人员对收集到的调查资料进行完整性和合理性的评判。
本研究采用问卷星在线平台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描述指标主要为构成比。
本次调查来自蒙自市、昆明市、广元市和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实践单位的25名管理或带教教师,其中北京市朝阳区人数最多,为10人(40%);女性(52%)多于男性(48%);硕士研究生学历居多,为14人(56%);副主任及以上职称医师16人(64%);20~29年工龄的人数占比最高(40%),详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近3年基地教师指导101名本科生的专业实践,其中调查研究类实践85人,实验研究类实践12人,其他类实践4人。12名(48%)教师认为指导本科生专业实践过程中不存在困难,13名(52%)认为存在困难,其困难有指导时间不充足、与教师缺乏沟通、学生实践技能差等,详见表2。
表2 基地教师指导本科生专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4%的教师认为指导的本科生专业实践质量符合预期结果,48%认为较符合,28%认为不符合,其中不符合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学生的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能力弱、毕业设计时间不充足和实践单位指导水平有限。教师对现行本科生专业实践地点(40%)、时长(32%)和效果(20%)满意度较低,详见表3。
表3 基地教师对本科生专业实践培养满意情况
36%的教师认为现行理论教学安排不能满足本科生专业实践培养,主要原因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89%)和内容安排欠合理(33%)。只有44%的教师认为现行实验教学安排能满足本科生专业实践培养,不满足的主要原因为实验内容设置欠合理等,详见表4。
表4 本科教学安排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48%的基地教师认为现行本科生专业实践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主要原因为实践时间不足、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和学生参与度不够等。80%的基地教师认为本科生最佳的专业实践培养模式是实践单位与学校相结合,这样可以实践与理论结合、工作经验与科研思维结合、工作资料与论文要求契合。20%的基地教师认为本科生最佳的专业实践培养模式是全程在实践单位,其原因为学生能全程跟踪一个现场调查,时间充沛,能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实习的内容多。56%的基地教师认为全程在实践单位实习的学生在实践单位和学校均可答辩。所有基地教师均认为本科毕业生去疾控中心实习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88%的基地教师认为本科毕业生去外省(发达地区)的实践单位实习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详见表5。
调查显示,带教教师认为在实践单位实习的学生应该掌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文件撰写等技能,同时学校也应该在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文件撰写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加强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80%的教师认为实践单位实习的学生需要配备校内指导教师,主要提供开题、数据分析和答辩等方面的指导,详见表6。
表6 专业实践学生具备的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凸显我国复合型、应用型、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缺乏,需要把公共卫生教育纳入国家应急战略体系,拓展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和应急能力培养非常重要,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培养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的重要保障[1-2]。因此,本研究调查了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4个教学实践基地的25名管理或带教教师,有13名(52%)教师认为指导本科生专业实践过程中存在困难,其困难主要是指导时间不充足。随后调查结果也显示,只有32%的基地教师对现行本科生专业实践时长的安排满意。因此,合理安排基地教师带教学生数量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专业实践时长,对改进本科生专业实践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调查发现[3],专业实践过程中学生欠缺的能力主要为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能力、阅读外文文献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文章写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本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带教教师认为本科生专业实践质量不符合预期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学生的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能力弱、毕业设计时间不充足和实践单位指导水平有限。学生在实践单位实习阶段,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亲身参与疾病预防控制的实际工作,但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单位的实际工作存在脱节[4],导致专业实践效果不是很理想。本研究显示,只有20%的基地教师对现行本科生专业实践的效果满意。本研究结果提示带教教师认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安排不能满足本科生专业实践培养,主要原因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及内容安排欠合理。因此,在理论课程设置中需要及时将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的最新成果融入教材,体现公共卫生教育的时代性。在实验课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细化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程序和流程,培养学生应急技能和应急意识。
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仍然面临着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够的困难,以传授专业课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本科生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力的主要原因[5],院校教育与实践基地实践相融合已成为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主要教育方式[6]。本研究显示,80%的基地教师认为本科生最佳的专业实践培养模式是实践单位与学校相结合,此模式单位可以提供实践训练,学校提供理论知识帮助,使本科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更好地完成学生实践和毕业论文撰写。在实践单位实习的学生需要配备校内指导教师,主要提供开题、数据分析和答辩等方面的指导。因此,两者的结合对于充分发挥在校教师的理论指导和基地教师的实践指导,使学生通过专业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提升在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基地教师的理论水平,相互促进达到整体带教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是对学生专业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考核[7],本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基地教师认为全程在实践单位实习的学生在实践单位和学校均可答辩。
公共卫生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本科毕业生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受实践培训非常重要。本研究显示,所有基地教师均认为去疾控中心完成本科学生专业实践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88%的基地教师认为本科毕业生去外省(发达地区)的实践单位实习会更好。因此,高水平专业实践基地的拓展和教师带教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加强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坚实基础。本调查结果提示,基地指导教师认为部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稍差,活跃度不够,变通能力有待加强,需提升科研思路和社会交往等能力。但也存在基础好,综合素质较高,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较好,能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学习生活纪律好等优点。提示在以后学生专业实践教育过程中可进行强化优点和改善缺点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