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2-03-22 10:54:40唐朝霞刘璐任奇黄英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肢体程度康复

唐朝霞 刘璐 任奇 黄英华

脑卒中是目前危害中老年群体生命健康的高发疾病,该病死亡率较高,多数存活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故脑卒中患者多伴随焦虑、精神不振、悲观、失望等情绪,严重者甚至出现轻生念头[1-2]。常规护理下的心理疏导措施较为单一,针对性不强,护理效果具有局限性。既往研究指出,希望与患者的康复及个人体验联系密切。希望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其作为一种护理理念已逐渐在护理领域中广泛应用[2-3]。Snyder希望理论从目标、路径信念、意愿信念方面展开细致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鉴于此,本研究以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对其具体影响,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纳入标准:符合文献[4]《脑卒中院前急救诊疗指导规范》诊断标准;首次发病,且病程<12 h;认知、语言功能正常;住院时间≥1个月。排除标准:病情恶化;合并恶性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脏器功能受损严重;发病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6~72岁,平均(53.44±3.69)岁;脑卒中类型:21例脑出血,22例脑梗死;文化水平:9例小学,13例初中,14例高中及中专,7例大专及以上。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4~73岁,平均(53.62±3.74)岁;脑卒中类型:19例脑出血,24例脑梗死;文化水平:11例小学,12例初中,15例高中及中专,5例大专及以上。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48 h后予以心理疏导,指导其进行床上、床边活动及坐位活动、站立活动、走廊行走、户外活动等康复训练,并根据患者耐受度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在患者出院后每月进行1次上门随访,了解上述康复训练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小组,由护士长、神经内科专家、心理咨询师、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共同组成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均接受专业培训,4次/月,主要包括Snyder希望理论概念、重要性、具体干预措施、沟通技巧、脑卒中相关康复知识等。(2)建立目标,由小组成员根据患者健康问题,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远期及近期康复护理目标,帮助患者建立正性希望状态。(3)建立路径信念,详细询问患者工作状态、家庭状况,帮助其寻找现在和未来目标建立连接的途径,使患者重塑希望,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4)建立意愿信念,采用微信平台、视频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脑卒中相关知识、坚持运动重要性,并针对脑卒中康复护理进行亲身示范,保证患者准确掌握。由心理咨询师运用专业沟通技巧,帮助患者度过情绪波动期,密切关注其心理状态变化,协助其不断调整自身情绪,使其正视自身疾病。安排亲朋好友探视并与患者聊天,不少于30 min,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温暖。(5)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穿衣、桥式运动、上下楼梯等肢体功能训练,以不引起疼痛为宜,45 min/次,1次/d;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展开翻身-起坐-站立-步行训练,行足部关节活动,40 min/d。指导患者大声发音练习,训练内容由易(单词发声)到难(短语、句子),采用手势、卡片等方式辅助患者进行语言训练,每次训练15~20 min,2次/d。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锻炼(穿脱衣服、进食、洗漱等),每次训练30 min,2次/d。(6)评价。对患者取得的成绩需予以肯定、鼓励,对于未能坚持康复锻炼者,由护理小组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分析,寻找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制定下一阶段的目标。两组均干预3个月,并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心理状态、希望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上下肢运动功能,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脑卒中恢复程度。(1)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SAS量表分为无缘无故感到害怕、手脚发抖打战等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标准,重度焦虑:>70分;中度焦虑:61~70分;轻度焦虑50~60分;正常:<50分[5]。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SDS量表分为精神性、情感障碍、抑郁性心理障碍等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重度抑郁:>72分;中度抑郁:63~72分;轻度抑郁:53~62分;正常:<53分[6]。(2)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从采取积极行动、对治疗充满信心等方面评价,共12项,采用1~4级评分,总分范围12~48分,分数越高则希望水平越高。(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价,共11个项目,包括感觉、语言等,共42分,分数越高则神经损害程度越严重[7]。(4)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包括穿衣、梳头、活动、进食、上下楼梯等,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能力越强。(5)上下肢运动功能:使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评估运动功能,包括上肢(0~34分)、下肢(0~66分),分数越高则肢体运动功能越好。(6)脑卒中恢复程度:随访6个月后,使用Brunnstrom分期评估,包括:无活动、迟缓性瘫痪(Ⅰ期);可活动、肢体痉挛(Ⅱ期);肢体共同性运动、肢体痉挛(Ⅲ期);肢体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痉挛减轻(Ⅳ期);肌张力逐渐恢复,有分离静息运动,无痉挛(Ⅴ期);肢体活动接近正常水平(Ⅵ期),级别越高则恢复程度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s)]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s)]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n=43) 54.78±4.12 45.37±3.52 55.26±4.25 46.17±3.21观察组(n=43) 54.59±4.08 40.28±2.86 55.39±4.37 41.35±3.04 t值 0.215 7.359 0.140 7.149 P值 0.830 0.000 0.889 0.000组别 SAS评分SDS评分

2.2 两组HHI、NIHSS、ADL、FMA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HHI、NIHSS、ADL、FMA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HHI、ADL、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HHI、NIHSS、ADL、FMA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HHI、NIHSS、ADL、FMA评分比较[分,(±s)]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n=43) 29.25±2.27 34.58±3.64 20.47±5.44 16.34±3.39 47.82±5.63 58.91±6.74 40.83±4.61 68.21±6.20观察组(n=43) 29.43±2.31 41.73±3.76 20.61±5.52 10.24±3.08 46.73±5.45 65.76±7.23 41.92±4.55 74.10±6.84 t值 0.365 8.959 0.119 8.733 0.912 4.544 1.104 4.184 P值 0.716 0.000 0.906 0.000 0.364 0.000 0.273 0.000组别 HHI NIHSS ADL FMA

2.3 两组脑卒中恢复程度比较

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脑卒中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卒中恢复程度比较[例(%)]

3 讨论

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高血压、吸烟、生活习惯不健康等因素息息相关[8]。脑卒中患者由于受病情、肢体功能障碍等因素影响,常伴随自卑等一系列负性情绪,导致躯体症状加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既往研究指出,希望能够起到缓冲压力、调节身心、激发斗志的作用,在脑卒中患者应对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9]。

希望理论作为一种强大精神动力,能够在患者遭受不幸时将潜在动力激发出来,保障其身心健康[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AS、SD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HHI、ADL、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脑卒中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本研究成立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小组,强化其业务素质,保证护理程序更加系统、全面,同时掌握患者具体情况,为康复护理计划的实施奠定基础。Snyder希望理论作为一种认知特征,以目标为核心,帮助患者建立正性希望状态,使其正视自身疾病,进而激发斗志。由于部分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自制力下降,不能够完成康复训练计划,不利于控制病情发展[11-12]。建立路径信念可帮助患者重塑希望,使其明白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从而提高患者自我价值感,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康复锻炼。建立意愿信念通过心理、社会支持等方式,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温暖,减少其不良情绪,提高希望水平,有利于帮助患者尽快完成所定目标。且运用倾听、暗示等沟通技巧予以患者尊重、鼓励,使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帮助其走出失望的阴影,提高患者意愿信念。另外,脑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本研究实施康复护理,从肢体运动、语言日常生活等方面展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同时能够改善肌肉群平衡协调功能,提高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致残风险,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使患者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综上所述,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效果较佳,能够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希望水平,改善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快患者恢复进程。

猜你喜欢
肢体程度康复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意林(2021年2期)2021-02-08 08:32:47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断块油气田(2014年6期)2014-03-11 15:33:53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幸福的程度
环球时报(2012-03-21)2012-03-21 14:05:51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