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药品质量控制工作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属于重大民生问题,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怎样完善药品质量控制工作,还是会存在一定的药品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用药安全。鉴于以上问题,需要加强对药品检验工作的研究投入,通过提升药品检验技术来实现药品质量控制的目的。另外,药品检验中不合格检测结果调查分析也会对最终的药品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下文对药品检验中不合格检测结果调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后续的药品质量控制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药品质量控制,OOS调查,问题分析
OOS是out of specification的缩写,中文意思是不合格检测结果。对于药物检测工作来说,即使是耐用性和可靠性比较好的试验方法,也会有OOS发生,可以说 OOS已经是药品检验中十分常见的现象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FDA从1998年起就开始起草OOS分析指南草案,目标是食品企业和制药企业,直到2006年才正式发布这一指导原则。随着人们对药品和食品质量问题日益关注,近年来欧洲一些国家根据 OOS分析指导原则,对企业和实验室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组织专门的 OOS论坛,针对实验室数据、 OOS调查向相关内容等进行探讨。国内近年来也开展了针对 OOS分析的研究,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
1 OOS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OOS调查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刚发现OOS的阶段,通常要求实验者能迅速作出反应,在发现 OOS时就立即开始调查。需要对 OOS的整个测试过程进行分析,看看引起 OOS的原因是否仅仅是由于分析错误造成的。另外,要根据仪器的精确度、样品的稀释程度、样品在检测前的储存条件是否会影响样品的特性、取样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以及最后得出的检测结果的计算等综合分析,找出导致 OOS问题的主要原因。
1.2 OOS调查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为实验室主观人员对 OOS问题进行客观评价阶段。需要对实验所得数据和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各种类型的分析图进行分析,调查是否有错误信息;检查实验中所用的各类仪器的性能,确保它们在实验中所起到的真实作用;确认所用标准品、试剂或溶剂的质量,看看它们是否具有作为标准品的性能。
1.3 OOS调查的第三阶段
如果以上调查未能确定 OOS原因,则需按照 OOS调查程序进入 OOS原因调查的第三阶段,对实验的各种过程实验方法进行深入调查,以进一步研究产生 OOS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纠错措施和预防措施。这一阶段,首先要了解实验方法的性能特征,然后是设定取样、复验、复验的次数,实验过程要严格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避免出现反复实验直至合格的检验方式,同时要对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核。这一阶段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OOS调查显示 OOS问题并非由实验过程引起,而需要将具体信息反馈给生产者,生产者需要对生产的每一环节进行调查,方能确定 OOS起因;可以从生产环节、储存环节、维护环节和运输环节等整个生产链进行调查,同时对生产链中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相关经验,为后续生产质量提供保障。
2 如何看待OOS调查结果
2.1 OOS调查是基于风险的对产品质量和测试方法的内部监控手段
通过对 OOS产生的原因及各种累积、共振效应的研究,进行分析,可以找出造成药品或检验不合格的真正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达到提高药品质量、降低药品质量风险的目的; OOS调查也是现代质量管理的一种新思路,它改变了以往仅判定合格与否的思路,成为质量控制的重要工具。期望人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工具,更好的评价和监控产品的质量和药品的检验过程。
2.2 OOS 调查离不开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在 OOS分析中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不仅能提高工作报告的可信度和科学性,而且大大提高日间药品生产、检验工作的质量,使其更符合现代质量管理规范。对于日常工作,可以采用以下统计控制方法:①对数据进行带限制控制的分析:同一种产品或检测方法虽有变异,但一般都在规定范围内,如产品质量标准的上下限。将每日探测的数据累积起来,并在趋势图中设置警戒限和干预限,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数据有无 OOS倾向,可对质量风险进行预先有效控制,而警戒限是指监测数据偏离其正常运行状态,但在可接受程度或范围内,警戒限以日常监测数据的 来判断(其中 表示平均值,SD表示标准差)。超出警戒限值时,应引起实验人员的注意,但不必立即介入。但由于监测数据严重超出了其正常的运行状态,给产品的质量带来了风险,因此必须进行干预。通常以 来判定干预限度,且不超过法定标准。②过程能力指数:这一问题已在前面阐述过,不再赘述。③统计区间,特别是在预测范围内。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统计间隔的方法,通过对现有的一批装量样本的分析,预测其在未来生产中出现的装载量范围,以便及时调整分装线,以免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
2.3 不应单独评估 OOS结果,而应作为整个检测过程的整体评价
不仅要从操作过程出发,还要考虑仪器、试剂、环境设施条件等各种影响因素,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发现产生 OOS的原因。举例来说,如果某一产品的检测值经常在标准范围之外,就应该除了注意实验室的操作是否正确之外,还要注意仪器是否有问题或实验室环境造成的。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验证,如对仪器进行 PQ鉴定等。
3 小结
通过对实验室 OOS调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 OOS问题的成因不仅与实验阶段有關,而且可能是在生产阶段就已存在的问题,而实际 OOS分析则是从实验阶段操作、仪器设备、实验方法等方面着手,展开 OOS调查工作。如发现 OOS引发问题是由于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问题所致,则需立即停止实验操作,将引发 OOS问题的操作记录在案后,重新进行实验。若没有在试验过程中出现 OOS原因,就需要追溯到产品追溯到相关厂家,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改进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谢青.浅谈制药企业的OOS调查[J].生物技术世界,2014(02):75.
[2]于泳.浅谈药品生产OOS调查的实施[J].机电信息,2013(17):16-22.
作者简介:史胜杰(1989/02,男,吉林通化人,本科,研究方向:药品质量控制,OOS调查,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