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梅
摘要: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它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知识、能力的提升。可见,做为一线生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探索出了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有效课堂是使学生从中得到发展,同时也使教师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课堂,让课堂中的参与者尤其是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下面结合本人在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植物的生殖》一节教学中的体会,谈一谈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灵活利用实物,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教师来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不老的话题。“亲其师而信其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一个老师学生就会认真听他的课,对某一学科有了兴趣就会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发展成为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生物课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讲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的过程,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你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也不会太高。如果这时灵活利用实物,拉近了学生与生物课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激发主动去探究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植物的生殖》本节课,我课前准备了桃子、苹果、花生、龙眼、玉米、缺粒的玉米棒、蚕豆、马铃薯、山芋等一些植物果实、种子和营养器官。课堂导入环节,学生分辨出植物果实、种子和器官后,我拿出桃子立即抛出问题,这只桃子是怎么形成的?讲到花的结构,课前在学校周围采了一些垂丝海棠的花,课上让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结构;观察种子数目多少时,引导学生对比花生和龙眼,一目了然一个龙眼果实有一粒种子,一个花生有多粒种子,种子是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的,种子是花的哪一结构发育得来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甲学生回答:胚珠发育成种子,乙学生回答:龙眼开的花的子房有一个胚珠,丙学生回答:花生花的子房有多个胚珠;胚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陌生,这时我让学生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学生一下子就出了花生,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指果实的哪些结构?引导学生说出白胖子就是花生种子的胚,接下提问胚乳存在种子的哪一部分,引导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分别观察玉米和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突破难点;讲到植物的营养繁殖时,让学生观察不发芽的马铃薯和发芽的马铃薯,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长出新植株?课上我明显感到学生对这些实物有种亲切感,拉近了生活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激发他们对生物学感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给课堂教学插上翅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延伸到教学领域,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服务。初中生物学学科的抽象性要求我们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其与生物课堂融为一体,从而更好的为学生、为生物老师提供技术服务。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课上合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化理性的教学为感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植物的生殖》本节课,利用视频让学生能很好的接受教与学,获得知识,形成概念,认识规律。①开花的概念;②自花传粉;③异花传粉;④双受精。双受精是一个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如果只是讲述,估计班里没有多少学生听明白,运用动画可以轻松地突破这一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视频完整地呈现出双受精的过程:一个绿色的花粉粒落到柱头上,静止一会儿,开始萌发花粉管先伸出一点点,随后慢慢地生长、伸长,在花粉管中形成的两个精子也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往下移动,并随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而伸入到胚珠。接着两个精子从花粉管出来,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融合,此时,旁边的注字改为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又进行两次闪烁。在这一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所以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就变得比较容易。⑤桃子的形成。课堂上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生物知识,培养生物学科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利用概念圖,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生物学是一门非中考科目,学生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对整个社会和学生的生活来说,生物学却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另外初二每周只有2课时,有时上好一节课后等到上第2节课时学生已经忘记上节课所学内容,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把一节,或几节内容相关知识归纳成概念图,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记忆,使学生在第一次接触知识时能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体系。概念图可以作为一种模板,去帮助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哪怕是支离破碎的知识,有了这种模板,就可以用较小的彼此相关的概念及命题框架单元把这些知识组成结构。《植物的生殖》本节课,引导学生完成概念图,总结归纳出果实和种子形成的过程。
四、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关系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学好学活,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生物课堂上,学生能讲的最好要让学生自己来讲,包括上课内容以及课堂练习题目,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给课堂注入生机,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让全班同学都参与了学习,都能充分发挥他们每个人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植物的生殖》本节课,开花、双受精和营养繁殖三个概念我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再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分别请学生来描述概念,再师生进行补充,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都有限,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节奏的调控、教学效果的评价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其中有的同学回答的很好,这时要及时给与表扬,回答不好的学生找出闪光点并给与适当鼓励,让学生期待下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评价语言不拘于一种形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学生也会全身心投入学习。另外,课堂练习我请一个学生讲一道题目,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像老师一样,还会有题目解析,而且讲得很到位,无需再补充,其他同学也听得认真,讲解的学生也很有成就感,学习生物的热情和自信心也随之而来,这样一学期下来,一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带动了很多同学同时学生自身水平也提高了很多。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长期不断地探索,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 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陈华杰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