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芝
有这样一个数学题:王老板花30元了进一双鞋,零售价40元。一个小伙子来买鞋,拿一张100 元人民币,王老板找不开,只能去找邻居换了这100元,然后找了小伙子60 元。后来邻居发现这个100是假币,没办法王老板又还了邻居100元。问这场交易里,王老板一共损失了多少钱?
这个题目大家都很容易懵,数学老师给了一个公式:王老板损失的钱=小伙子赚的钱。这个公式瞬间就把大家的思路理清了,再也不要管邻居的事了,直接得出结论损失90元。
这种思维模式就是逆向思维。
所谓的逆向思维就是对司空见惯的习惯或者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我更喜欢跟学生说这就是“反着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也尝试着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一来可以拓宽学生们想问题的角度,再者可以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进行训练,最后这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啊!现在试着把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提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常规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1.常规课教学中,尝试反着问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大量的赏析句子的题,如“这一句好在哪里,请赏析”。当学生疲惫之时,完全可以这样问“这一句还可以怎么改更好?”这就是很好的运用逆向思维的例子,就说原句不好,让你改,你改不好,就自然能体会到原句的好。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在写作中也能注意到怎么能把句子写的更精彩。
诗歌教学中的炼字问题同样也可以用逆向思维解决。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生”和“入”有哪些好处?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这样问“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改成“海日出残夜,江春替旧年”,这样改有哪些不好呢?这样问的好处,第一个是学生能迅速地明白问题核心所在,第二学生很有兴趣,修改选进书中的文章,都有点跃跃欲试,第三答题过程就是思维的活跃过程,也是知识从被动接受到在主动内化的过程。
2.常规课教学告一段落前,多问一个问题
《春》中有一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在课堂上问学生一年之计真的在于“春”吗?花了大概10分钟左右时间,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到汇报的时候,就很容易围绕核心“春”进行总结:只要坚定不移的去计划实施,任何季节都是繁花似锦的春天;若是消极颓废的活着,人生不会逢春。这就是用逆向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并得出哲理的尝试,也是把学生思维向更深一层引导的尝试。
二、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1.大题目小处着笔
《我的偶像》,这个偶像大部分人会写谁呢?是遥不可及的电影电视明星,还是已经远去的古人,又或者是现代为世界国家民族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这样立意是人人都能想得到的,也都是我们生活中无法触及的,题目很大,可是又有什么新意呢?
我不这样教写作。我告诉他们,偶像请从身边找,因为身边的人对你的影响力大部分时候是最大的,而且写作的时候可操作性更强,关键是立意更加新颖。这一顿说,学生就开始找身边的人了,“每天不知疲倦的妈妈”、“在外打拼却会在意我一举一动的爸爸”、“无私奉献的老师”、“乐于助人的同学”......我一看这不行啊,都是认识的人,来,再来找找不认识的人却经常在你身边而且让你佩服的。学生们又开始叽叽喳喳的说开了,“严寒酷暑坚守的警察”、“不怕脏不怕累的清洁工”、“不顾生命安全的消防员”、“尽职尽责的保安”......当学生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思考之后,写作文就真的是“下笔如有神”了,30分钟不到,一篇像模像样的作文就出炉了。
2.小题目大处升华
以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为例,通过母亲种田、喂猪、纺线等小事,朱德看到的却是勤劳简朴;母亲周济亲戚,朱德看到的是宽厚仁慈;母亲对“吃大户”的愤慨,朱德看到的是坚强不屈的性格,以及投身革命的决心。这就是逆向思维,小的事可以变成大的品格。
如《餐桌前的谈话》,题目很小很琐碎,那怎样能理出头绪呢,就看你的逆向思维能力也就是看你能否对琐碎的谈话进行概括和升华。父母经常容易谈孩子的学习,升华一下就是父爱母爱;谈邻里积极向上的事,就是互帮互助;谈一日三餐,蔬果肉价,就是精致的生活家;孩子们打闹玩笑,各种趣事,就是反馈给生活以热爱......这种逆向思维,教师只要带着学生操作几次,对拔高分数来说是最立竿见影的,更高层次的目标还是在于让学生的思维更灵活,当然这也是对三观的塑造。
给论题打上问号。
逆向思维可以让我们在司空见惯的名人名言中起疑发问,不断拓宽思维的深度。我最经常性的做法是:在论题后面打问号。
如“磨难成就人生”,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磨难成就人生?”。对,后面跟了一个大大地问号。这就很值得人深思了,学生立刻就被问号难住了。然后就开始分正反方,搜集理论和论据,抽出一节课来辩论。最后学生就会明白,现代社会,哪来那么多磨难啊,难道要去故意出个车祸截个肢吗?显然不现实,所以磨难并不是成就人生的必要条件,积极的信念才是。你看这个论题虽然用了两节课才上完,但孩子们锻炼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还知道了想问题要往深层次挖,这就是逆向思维在主导。
三、于看世界中树立大格局,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创造更多的可能,我订了《环球人物》、《环球科学》,我还在开课前三分钟设立了《全球小剧场》栏目,就是着眼国内国际新闻,为学生开思维的另一方天地。当学生思维拓宽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就有了,逆向思维的可能性也就存在了。
以上是逆向思維教学案例带给我的启示,也是我正在语文课上的实践。我想未来,逆向思维还将以更多的形式、更多的次数出现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只要为人师者从一点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开始做起,学生一定会还给祖国一个更加思辨、务实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