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行
摘要:木雕,是從传统民间工艺——木工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精细工种。木雕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浙江河姆渡文化中便已初现雏形,那时候的木材被削尖用来做防御武器,抵御外敌入侵,同时也因通信技术的不发达,原始人类在木头上雕刻做简单的记号;这从考古学家挖掘的木雕人面像中可初见端倪,可以说木雕在物质条件落后的原始社会是不可或缺的。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不再需要木器来自卫和维持基本的物质生活,木雕作为精神文化的一个依托似乎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关键词:湘南木雕;工艺传统;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314.2;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2) 01-0124-04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of “Xiangnan Wood Carving”
CHEN Si-xing(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423000, China)
Abstract: Wood carving is a fine type of work derived from the traditional folk craft carpentry. Wood carving has begun to take shape in the Hemudu culture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Neolithic period of China’s primitive society, at that time, the wood was sharpened and used as a defense weapon against foreign invasion.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underdevelop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imitive humans carved on wood to make simple marks, this can be seen from the wood carved human face excavated by archaeologists, it can be said that wood carving is indispensable in the primitive society with backward material condition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modern society, people no longer need wood tools to self-defense and maintain a basic material life. Wood carving, as a support of spiritual culture, seems to slowly fade out of people’s vision.
Key words: Xiangnan wood carving; craft traditi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木雕是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大中国地广物博,木雕种类十分多样,如驰名中外的福建龙眼雕以龙眼木为雕刻原料,以雕人物花鸟见长;再如江苏省苏州市的红木雕,以红木作为雕刻原料,雕刻出诸如床、柜、桌、笔筒等实用性非常强的家具什物;再如湘南木雕以具象夸张,风格隽永著称。湘南地域指湖南南部的三个市(永州、郴州、衡阳),南北错落有致的独特地貌为湘南木雕的产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湘南木雕在盛唐达到鼎盛,随后便逐渐衰落,到现世湘南木雕技艺仅掌握在少数民间师傅手上,几乎濒临灭绝。下文将就“湘南木雕”传统工艺的传承现状与创新展开研究。
1 “湘南木雕”的文化意义
湘南木雕作为传统民间文化,是湘南地区独特风土人情的真实写照。湘南地处洞庭湖之南,是楚文化发源地,这里文人墨客不绝于缕[1]。湘南木雕有浓重的湘南宗教色彩,以神话、传统寓言、鬼神等作为图腾模型,多为建筑物作装饰用。湘南依山傍水,独特的山地地貌为人们的木雕创作注入了无限灵气,在湘南木雕中最常见的日、月、山、河等都源自人们对自然的无限尊崇和向往。
2 “湘南木雕”的传承现状和传承途径
2.1 传承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化和标准化成了工业发展的代名词,也是造成手工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木雕不再是生活必需品,且通过钢制模具可以浇铸出分毫不差的工件,避免了手工雕刻的可能误差及不同人雕刻手法不同产生的不一致。于是,湘南木雕的重要性开始慢慢地被忽视。在传统民居中随处可见的雕花走廊,镂空回廊,以浮雕或圆雕篆刻的装饰画越来越少见。木雕手艺只掌握在一小部分老工匠手中,这些老工匠大多很乐意将毕生所学不遗余力传授给后辈期望他们有更深的造诣,然而愿意承接这个文明火种的后辈却少之又少。笔者之前看过一期著名湘南木雕师傅谢子龙的专访视频,谢子龙说的一番话非常发人深省,他说“我不想让这门手艺在我手里断了,在我之前的很多代,我的祖先们都把它(木雕)发展得非常好,我不能让它在我这止步”。但是现世的状况确实是,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研究木雕的越来越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比比皆是,木雕文化几乎只存在于展览馆中了,在生活中即便是在湘南木雕的发源地,也尽是工业化建筑林立,那抹木雕的浓墨风采不知何时被尘封为飘零的往事了。对此,积极的文化传承在保障湘南木雕的文化传递上就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传承呢?
2.2 传承的途径
2.2.1 扩大木雕文化影响
从宏观至微观方面逐一加强——宏观方面,政府加大政策投入,分区建设展台展示湘南木雕并呼吁全民关注,激起新生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由热爱升华为保护和发扬的情愫[2]。微观方面,政府可结合各省市学校教师,根据湘南地方特色和木雕文化特性,设立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将湘南木雕知识化为文字,使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增加对本地区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政府和学校还可组织新时代青少年儿童参加木雕博物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实践中升华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爱惜之情。例如,2021年5月,湖南省博物馆展开了“木雕里的桃源”主题的木雕展,展会中展出了200多套桃源木雕作品,并引导观众通过不同主题的作品,感受桃源的民俗和风情,还在参观中由专业人员对木器材质、木器图案、作品用途加以说明,将雕刻文化简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方便观众理解。展览为期一个月,免费开放,为广大市民学生了解湘南木雕文化创造了契机。
2.2.2 保护濒临的湘南木雕文化
在木雕文化意识普及之后,相信大部分人们都已激起文化保护欲,希望木雕这一文化能被永久传承下去,自己也定会乐意在传承的洪流中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提到湘南木雕文化传承,就不得不提李柏林;2019年5月,在记者的采访中他表示自己的爷爷和叔叔都是木雕师傅,从小便对木雕产生的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便开始做起了木工,学习期间他意识到湘南木雕已走上了一条衰退之路,偌大的木工厂,会湘南木雕的只有一位老师傅,他便决定拜那名师傅为师,每天起早贪黑苦心钻研,三年后他成功学成出师,而且将湘南木雕发扬光大,为更多人所熟知。
木雕文化保护同样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参与,例如,2021年中公教育便将《保护宝贵的木雕技艺》作为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在考试层面提起了全民木雕文化关注热潮。政府可也将木雕文化与时代热流“旅游”联系起来,通过木雕文化这一亮点吸引游客,以旅游经济带动木雕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带动本地木雕文化的长远发展,构建文化和旅游高度统一的和谐气象。例如,2021年5月在湖北美术馆举办的四省(湖北、湖南、安徽、江西)非物质文化联展就展示了1600余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100余名手艺工匠现场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民族工艺,在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号角。
2.2.3 奖励优质木雕传承者,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有肯定才有动力,在木雕文化传承的路上不乏有坚持不懈的工艺勇士,他们不畏潮流的变化,坚守内心的那份初心[3]。2021年8月,江西政府对研究木艺雕刻近20年的王全胜给予了表彰,王全胜表示,自己从一名普通的木工成长为传统木雕师傅,经历了不平凡的20年。他表示自己每天都不断地重复着“选料、设计、打胚、雕刻”这四个过程,但是从未厌烦过,看着一块块原本毫无生机的木头在自己手中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工艺品,便是最幸福之事。2020年底,山西省免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人员提供工作场所;王全胜便入驻了山西非物质文化街,在这条街道里,还有剪纸、漆器、舞狮等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们一起为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王全胜也被政府授予“木雕清刀”的称号。
3 “湘南木雕”的创新
3.1 创新的迫切性——精神文化的基调随物质文化而变
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的上层建筑。笔者在“湘南木雕文化”的意义篇章中提到,传统的湘南木雕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其中对鬼神的崇拜和对神话世界的向往是木雕图腾的发源。而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依托也不再是鬼神和神话,而是科技是现实。如果木雕仍以传统的鬼神神话为内容物,难免会与现代人们的认知脱节;人们的兴趣便没有着力点,最终难以挽救木雕没落的趋势。唯有不断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基调上创新突破,才能力挽狂澜,而且最终使人们接受并传承下去。
3.2 创新的途径
3.2.1 加大投入,博采众长
政府经济投入直接影响木雕文化的传承效果。政府的投资力度将与木雕文化传承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增长的关系。政府的投入包括物质投入和精神投入。物质投入包括为木雕工作者提供优质材料;提供优质雕刻工具和雕刻场所,精神投入包括对地木雕工作者进行观念培训,让传统的工作者在发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汲取新事物的养分,长善救失,完成意识的新构建,去伪存精,更好地顺应现代社会精神所向。
3.2.2 开办木雕学堂,开展切磋讨论,不断融合创新
包括两个方向——传承和创新。在传承中传销,在创新中传承。有组织地开办木雕学堂,增强木雕的影响力,实现有目的的传承。聚集不同的木雕师傅,让他们在探讨中不断推陈出新,磨砺出精湛的技艺并将新的技艺与传统工艺不断融合提升,最终服务于现代社会。例如,上文提到的李柏林师傅,在传统湘南木雕的过程中,大胆地融入自己的时代创见,发掘出新的雕刻技法——劈雕、意雕等等。不但发扬了传统湘南雕刻技艺,还更贴合现代社会人们对美的新追求。同时他还结合本地(郴州)的民俗特色,雕刻出具有现代地域特点的《白鹿图》和《五牛图》,在湖南艺术节创意成果展中荣获殊荣,他设计的有湘南特色的木雕家具常常供不应求。他说,肩上的担子还很重,一定要把这项特色技艺传给后辈,不能让它凭空消失。
3.3.3 分级设立奖励机制,对创新成果予以表彰
奖励的规则要尽可能细化。奖励细分为国家层面、省层面、市层面、县层面、社区和村、学校层面等;掀起“全民传承木雕,踊跃参与创新中”,充分调动各阶层人民的积极性。例如,2021年8月,大型东阳木雕《同心共筑中国梦》安家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这幅木雕巨制由著名木雕艺术家陆光正与2017年创作而成,寓意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创辉煌,东阳木雕从此在国家级殿堂有了一席之地,可以说是获得国际、国家和全国人民对东阳木雕的无限认可,是无上的荣誉。
4 湘南木雕的包装设计
包装是内容物思想的直观呈现,湖南木雕作为湘南地区的精神宝藏和我国的民俗文化标志,在包装设计上也应在保留传统和民俗的前提下,重点彰显其独特的文化风貌,并可酌情在外包装上篆刻湘南木雕相关文化的英文翻译,在文化传承的同时,促进文化传播的国际化进程,加强我国精神文化的世界影响。以这一原则为基础设计不同木雕形态的具体包装。例如,在设计“湘南花灯木雕”时,除了内包装要做好防震防裂措施,在外包装上可印刷花灯木雕的精美图片,使购买者隔着包装盒也能一睹湘南木雕的独特风采,还可印刷民俗图腾如日、月、山、河等等,增添民俗和傳统文化韵味,扩大文化影响;还可将湘南木雕的悠久历史翻译成地道的英文,扩宽其传播渠道。木雕作为一种手工制品,包装还可从个性化的角度着手,如雕刻客人的LOGO、姓名或指定图案,将湘南木雕作为一种文化信物与目标客户的商业内涵紧密联系起来,增加人文意趣的同时,也能促进木雕文化的发展和目标客户的商务影响范围。
5 结束语
湘南木雕是我国木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浓重的区域色彩和也是湘南人民民俗生活的真实写照,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为了不让这一文化渐行渐远,加大文化影响,采取有效措施保留文化和通过奖励表彰鼓励文化传承都将是现代社会的我们急需采取的措施;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建立良性的木雕学习氛围和奖励创新等途径进行创新也是新时代的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魏张燕.浅谈湘南民间木雕的美学特征在儿童插画中的运用表现[J].下一代, 2020(2): 0126-0126.
[2] 伍麒麟.湘南木雕——“吞口”[J].艺海, 2011, 000 (012): 187-188.
[3] 易么佳.湘南木雕中的悠悠典故[J].东方收藏, 2016(11): 35-41.
333350190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