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颜凤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护理体系在骨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215例骨科病房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干预(107例),试验组开展预防术后VTE护理体系(108例),评估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长于参照组,其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含量明显低于参照组,试验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显著高于参照组;试验组干预后风险评估中高危、极高危人数占比以及VTE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术后VTE护理体系开展后,可有效改善骨科术后患者凝血指标,减少VTE的发生。
关键词:预防护理;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骨科病房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3--01
骨科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慢,长期卧床不活动造成其机体血流速度缓慢,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较高[1]。VTE主要指静脉血发生非正常凝结对血管造成的阻塞,导致静脉出现阻塞性回流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相关的生理病理改变(如肢体疼痛、局部肿胀、静脉高压及浅静脉扩张等)[2]。本病若未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处理,栓子可能发生脱落随血液循环对机体狭窄部位形成阻塞(常见为肺栓塞、脑梗死等),不良影响巨大,严重可引发医疗纠纷。故本研究对我院骨科病房手术患者开展预防术后VTE护理体系,分析其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215例骨科病房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参照组男女比例59:48,年龄42~79岁,均值(60.47±3.59)岁;试验组男女比例60:48,年龄43~78岁,均值(60.52±3.5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均符合各种骨折临床诊断标准;符合手术指征;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精神失常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存在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参照组:护士做好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术后饮食干预、康复锻炼指导等干预措施。
试验组:成立VTE预防护理小组:(1)责任护士负责在患者入院24h内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其进行VTE风险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分级,并制定各级别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每日为患者开展VTE相应护理并进行详细记录,在患者床头牌处设置醒目的VTE风险警示标识,确保每班护士均准确开展分级防治管理;加强巡视力度,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及时反馈。(2)主诊医师负责依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对防治方案进行合理调整,以保障医疗安全;运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向患者耐心讲解DVI形成的原因及相关处理方案。(3)小组医护成员共同查房、协作沟通,并相互监督,以提高医疗质量;在辅助科室(超声科)开设检查绿色通道,患者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立即接受检查、及时获得报告为临床早期确诊提供便利。(4)建立重症VTE患者多学科会诊、转诊机制,并开展肺栓塞救治的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快速且准确的处理。
1.3观察指标
(1)凝血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处理后对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含量进行测定;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依从性:患者主动、自觉开展各项预防措施为很依从;患者在护士督促下开展各项预防措施为基本依从;患者抵触或拒绝开展预防措施为不依从。(3)干预后再次使用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VTE发生风险评估,记录分别处于低危、中危、高危及极高危的人数;统计VTE发生情况(静息状态下借助超声对患者下肢静脉进行检查,彩超声显示静脉局部血流消失,加压横切面、后纵面均无压迫[4])。
1.4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软件SPSS 21.0,(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凝血指标
两组干预前各项凝血指标比较(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PT、APTT明显长于参照组,其FIB、D-D含量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护理依从性
试验组患者护理依从性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VTE风险评估情况及VTE发生率
试验组干预后风险评估中高危、极高危人数占比以及VTE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如表3所示:
3.讨论
VTE作为一种潜在致死性疾病,其发病与术中损伤血管壁、机体内血液呈高凝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栓子一旦形成,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5]。常规护理干预中护士未能重视患者VTE发生风险的评估,导致术后护理缺乏针对性,血栓形成的概率较大,不利于手术预后。故临床开始积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
何晓红[6]等学者报道中认为,全程血栓防控体系中针对骨科住院患者开展医护患一体干预,可有效减低围手术期血栓發生概率(5.6%降至0.62%)。D-D属于人体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时D-D含量显著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干预后PT、APTT、FIB、D-D等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为护士早期为中高危患者应用弹力袜,通过对其下肢实施有节律的循环压力以促进静脉回流,动脉灌注增加,有效改善机体血液循环,防止凝血因子大量聚集与粘附,并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减少FBI及D-D含量,避免患者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达到预防VTE发生的目的。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护理依从性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示预防体系中加强对中高危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并利用患者对主诊医师的信任,由主诊医师负责全面讲解引发VTE的危险因素、具体表现及不良后果,使其高度重视VTE的预防工作,从而有助于患者护理依从性提高,积极主动配合护士开展各项预防性措施。本研究还指出,试验组干预后风险评估中高危、极高危人数占比以及VTE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说明预防护理体系中应用的风险评估工具具有统一性、科学性及良好的准确性,能够有效纠正既往临床护士主观判断所存在的误差,改善其被动执行医嘱的局面,为临床开展护理工作提供客观的病情评估依据;从而有效规避骨科术后患者发生VTE的风险、降低VTE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骨科病房开展预防术后VTE护理体系,能够有效降低VTE发生率,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及依从性,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黎凌云,吴嘉祥,李笑芬,等. 医护一体化防栓体系在骨科病房临床应用的研究[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13(5):645-650.
[2]何晓红,董雪云,王琦,等. 全程血栓防控体系在预防骨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52-54.
[3]黄蓉,袁青,屈万明,等. 老年骨科Caprini风险评估高危患者静脉血栓预防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21,36(15):36-38.
[4]丁洁琼,廖力. 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0):66-69.
[5]廖颖,李惠玲,程敏,等. 骨科住院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4):251-256.
[6]李海燕,王金萍,植艳茹,等.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方案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