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
摘要: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病历,按其具体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对照组),17例/组。选取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对比两组总体治疗效果、生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94.12%、64.71%;治疗前两组各项生命指征水平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心率、呼吸频率、舒张压、收缩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5.89%、35.29%。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3--01
近年来,有数据显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不断上升,在我国该疾病的发病率达1%,其致死率达到了20%,可在短时间内造成新生儿死亡,故对该病的治疗引起了广泛关注[1]。该疾病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发的,大多数患儿在出生后4-12h内会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吸气三凹征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该疾病好发于早产儿,无遗传性[2]。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愈发成熟,其中无创呼吸机治疗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发取得了良好疗效[3]。鉴于此,本次研究甄选出34例样本对比传统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实际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病历资料,甄选出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具体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对照组),17例/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9∶8,平均出生时间1-7(3.69±1.25)d;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0∶7,平均出生时间1-7(3.65±1.24)d。数据差异小(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在相关检查后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临床资料完整度满足本次研究需求者;(3)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新生儿疾病者;(2)因疾病死亡患儿。
1.2方法
全部纳入研究的34例患儿均实施基础治疗:将患儿置入暖箱进行保暖处理、密切监测患儿各项生命指征;给予其抗感染及祛痰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各项指标。
对照组实施传统机械通气治疗: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其治疗方式为气管插管,首先需降低同步间歇性强制通气频率,5次/min。随后治疗的压力、空气进行调制。
实验组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机器选择:选用深圳科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NV8新生儿无创呼吸机。具体治疗流程如下:将呼吸器放置于患儿的口鼻部位,辅助患儿呼吸,呼吸器模式调节为NIPPV。参数设置:最开始吸气压8-10cmH2O,呼吸频率30-35次/分,呼气末压4-6cmH2O。当患儿已经适应上述设定参数后,再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总治疗周期大约为3-5日,当患儿呼吸窘迫的症状得到缓解、血气指标检测显示稳定后,再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时间进行调整,直到患儿的生命体征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止。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总体治疗效果,具体分为显效、有效、无效[4]。显效:症状已完全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有效:无明显症状,指标略有恢复;无效:症状未消失,指标未见好转[5]。(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2)护理人员分别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完成后记录并对比两组呼吸指标及生命指标,包括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
(3)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气胸、肺部感染、气道黏膜损伤。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总体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94.12%、64.71%,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儿生命指征
治疗前两组各项生命指征水平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心率、呼吸频率、舒张压、收缩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5.89%、35.29%,见表3。
3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些年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整体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疾病发生与母体因素、外界因素相关联。随着近些年来高龄产妇、妊娠合并症人数增加,疾病整体发病率相对上升,该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儿科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5]。
目前临床多采取机械通气的方式对该疾病患儿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随着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临床工作者发现传统有创机械通气疗的治疗效果或无法达到预期水准,多数患儿症状缓解较慢且并发症多发[6]。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另外有研究提出无创呼吸机治疗在实际应用中更具优势,能更有效率的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预后较好[7]。本次研究对比了上述两种治疗方式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如下:治疗后实验组心率、呼吸频率、舒张压、收缩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项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在于,首先无创呼吸机治疗具有在患儿的呼吸周期内吸收正压气体的作用,从而使肺泡扩张、肺泡氧有效弥散,使机体内氧合作用得到明显的增强,最终达到改善通气分布的目标[8];其次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使患儿气道内的阻力减少,同时可增强患儿呼吸功能,改善患儿缺氧状态,减少呼吸危症的出现。最后本次研究还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无创呼吸机治疗无需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能显著减少对患儿的损伤,在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梅,王奇伟,刘鼎立,等.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9):1514-1517,1556.
[2]韦婷艳,林桃,周结儿.新生儿无创呼吸机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6):681-683.
[3]张玉岩,孙广斐,耿化晓,等.PCV与VTPC分别联合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1,33(4):75-80.
[4]陳慧敏,迟春昕,谭宝琴.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干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3):3348-3350.
[5]廖勇杰,张华,全裕凤,等.无创正压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29(23):83-86.
[6]樊宏燕.无创经鼻塞式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1):1925-1926.
[7]朱延平,王坤,张卫军,等.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3):3103-3105.
[8]秦浩,武梦骅.无创通气联合咖啡因对新生儿NRDS合并呼吸暂停的血气分析、氧合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4):175-179.
190250078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