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徽县为例浅谈农村中学劳动教育的开展

2022-03-21 21:18:27张亚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劳动农村学校

张亚萍

摘 要:新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为各级各类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学生提出了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要求把全面育人的思想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思想品德的形成等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学校重文轻劳思想的影响,大家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大多数农村孩子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劳动精神严重缺失。笔者认为农村中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劳动教育,尤其是劳动实践教育。

关键词:农村中学 劳动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1.035

地处甘肃最南端的徽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小县城,这里的中学生按理说应该是熟悉劳动、热爱劳动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妇女专业陪读,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许多农村家长不遗余力地给孩子创造条件,让自己的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以前只有城里孩子才报的各种兴趣辅导班,现在农村孩子一样也不少。于是乎孩子的课余时间全被挤占,孩子应该做的各种家务全被包办,孩子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少,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农村孩子很少回农村,农村没农活、农民不种地,已成为徽县农村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徽县辖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耕种本来就不容易,尤其是在庄稼成熟的时候,农民还得整夜不睡觉看护庄稼,稍不留神就会被成群的野猪糟蹋。再加上我们这里的孩子大学毕业以后,在当地就业的机会少,如果考一个不好的大学,毕业后不但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甚至会成无业游民。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家里已经债台高筑,却又找不到稳定的工作,于是整天无所事事,正应了“高不成低不就”这句话。这种现象让部分农村家长忧心如焚。于是其他家长便把全部的财力物力都花在孩子的学习上,一定要让孩子考名牌大学,家里大大小小的劳动一概不让孩子做,他们希望孩子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殊不知孩子由于没有得到相应的调节,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而厌学,或者应付家长,进而对家长产生排斥的心理。

这些农村孩子在家里不做家务已经成了常态。到了学校,做值日时总是拈轻怕重,敷衍了事,有的甚至连卫生工具都不会拿,更有学生躲避劳动,还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校园里随手丢垃圾,在食堂里糟蹋食物,在宿舍里,臟衣服随处可见,还有部分学生是上课睡觉,下课胡闹。所有这些表现都是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出现偏差而造成的害怕劳动、贪图享乐、盲目消费的乱象。这与全国教育的大形势相差甚远,所以笔者认为农村中学必须尽快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

党中央将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列,纳入教育方针,要求五育并举,全面树人。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引导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教育。

新时代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劳动理论和劳动实践教育,把劳动教育做实做细,编订劳动教材,上好劳动教育课。让劳动教育贯穿中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让劳育与其他诸育相结合。学校一定要准确把握育人导向,认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完善劳动教育措施,注重劳动教育过程与实效。学校通过开设劳动课程,让学生意识到劳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动脑学习和动手劳动同样重要,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那么,如何在农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呢?如何扎实有序地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学劳结合,以劳促学呢?笔者经过两年多的劳动教学实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首先,学校要开设好劳动教育理论课,把党中央的各项劳动教育政策落实到教育教学上。学校从课程定位到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要做出科学部署,让学生真正明白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内涵。学校教师要在劳动理论课上大力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的专题教育,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这些工匠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国宝级的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用无可挑剔的技能书写着人生的平凡与不平凡,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时代、为社会奉献。他们的故事应该成为中学生耳熟能详的劳动素材,他们的精神应该成为学生们的坚定信仰。因此农村中学务必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既要教育学生具有吃苦精神、奋斗精神,更要让学生传承劳模、工匠精神。

另外,我们还加大了学生对劳动类文章的阅读量,每逢双周班会课都会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劳动类的文章或小故事。每学期都要让学生写两篇劳动的语文作文和英语作文,在期中、期末考试时,语文试卷中总会有一篇劳动类的阅读题,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使劳动思想深入人心。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研究员曲霞指出:“很多时候学生把学习知识理解为应付考试,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知识,所学知识可以为国家、社会做怎样的贡献,以至于认为学习和劳动是两码事。”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是普遍存在的,笔者调查的学校就有部分学生不理解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在他们脑海中,只有文化课和分数,在和他们的交谈中发现,他们的价值观是有问题的,比如他们认为只要能考好大学,挣到高工资,什么劳动都能花钱让别人做,何必浪费宝贵的青春做这些意义不大的体力劳动呢。这正是劳动思想扭曲的典型表现。我觉得农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要取得实效,离不开有效的评价机制,如果把劳动教育也作为像音体美一样的课程来开设,有作业,有考查,有评价,甚至可以作为评优、推荐、升学的一项指标的话,想必就可以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然后学校再投入资金,开辟场地,培训师资,开足劳动课程,适时开展劳动观摩课、劳动成果展、劳动技能擂台赛等活动,劳动思想就可以深入人心,只有把劳动教育常态化,才有可能真正使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在校园内开设劳动实践课。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内部的环境保洁,板报设计,草坪、树木修剪,给花圃浇水、自制垃圾箱、自制劳动工具、管道排查,线路检修,计算及维修等劳动资源,合理安排实践时间,让学生在劳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自主完成校园内的劳动实践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劳动技能,接受劳动精神的洗礼,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手脑并用协同操作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光靠劳动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把劳动思想融入常规教学之中,融入各学科课堂中。比如:语文课本中描写劳动的诗文就是很好的教材,语文教师要用好这一劳动素材,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各种教学用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理化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微机课上,教师除了教给学生计算机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学会计算机的故障判断和维修技术,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在班会课上班主任要大力宣传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意义,并且对全班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成果有全面了解,做出客观评价和必要的奖励。

第三,利用社会劳动资源。农村中学要搞好劳动教育,就必须在校外开设生产性的劳动教育实践课。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有关“农村地区可安排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的要求,学校负责劳动教育的领导要大力宣传,召开相关部门的协调会,使家庭、学校、社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构建三方协同的劳动教育机制。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课上以体力劳动为主、手脑并用,实实在在地下地干活,真正出力流汗。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能提高学生的认识,使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扎扎实实地把劳动教育实践课落到实处。在校外劳動教育方面,我们徽县各中学经过近两年的劳动实践,尝试以下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徽县的气候和环境适合养殖和种植,学校周边就有许多农户的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

这些现有的资源,在全县各学校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方面起到了较大作用,我们的做法是由县教育局教研室牵头,通过学校领导以及劳动教师、家长代表、村社负责人以及合作社成员共同协调沟通,三方通力合作,让每个实验学校与学校附近的农业合社签订协议:学生可在学校劳动教师的带领下,按照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规律,来合作社义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劳动工具由学校统一提供,劳动安全由学校教师和农业社“师傅”协同做好,让学生到基地体验劳动,学习种植、养殖的基本知识,体验生产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知“幸福来自奋斗”的真谛。

比如在大盆蔬菜种植基地,学生可参与备料、搭棚、耘田、平床、下种、浇水、除草、喷洒农药等具体劳动操作,在吃饭时间,可让学生自己采摘蔬菜进行烹饪,十人一组,由一个家长来指导,让孩子们协同操作,既解决了吃饭问题,又锻炼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能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改变了学生做饭只会煮方便面的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校外劳动实践也是如此。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出校门,平平安安返回来,我们制定了“农村中学开展校外劳动实践的注意事项”“学校组织师生外出劳动安全管理制度”“校外劳动实践程序与管理”“校外劳动安全应急预案”“校外劳动学校、农户责任与权利”等规章制度,保证了校外劳动基地实践的顺利开展。

二、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学校与当地企业、工厂建立合作关系

让这些厂矿企业配备专门的讲解员,让学生在进行农业生产劳动之外,再体验一下工业的生产劳动。我县许多学校都把建在伏家镇的甘肃省金徽酒业集团和位于柳林镇的甘肃省金徽矿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挂牌劳动实践体验基地,这两家企业以打造绿色生态企业而闻名,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基地参观和劳动体验,主要对学生进行劳动熏陶,让他们感受工人们的辛苦,了解产品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的精神。在这里,学生真正感受到国家倡导的“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真理。

三、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劳动资源,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劳动创造性

徽县高桥镇山核桃工艺和嘉陵镇燕子石采集加工全国闻名,所以好多学校都在这里挂牌教学;全县各学校打扫卫生的扫把、笤帚等工具,都是由学校先采集材料,再让民间艺人来学校手把手教学生制作;端午节前后,我们组织学生去中华蜂养殖基地参观蜜蜂的喂养,参与蜂蜜的采集工作;到了九月,柿饼的制作、花卉的嫁接、盆景造型,便成了我们特色劳动教学的资源。

四、各学校充分利用植树节、劳动节、感恩节、寒暑假等节假日,开展一定劳动实践活动

让学生到田间地头,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农药的类型及喷洒时间,将课本上学的二十四节气与具体的农业生产结合起来,既能用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古人的智慧,又能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努力学习、造福社会的信念与信心。当学生回到学校后,以年级为单位在校园展开劳动技能大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既可以起到宣传带动作用,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喜悦。

五、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时,取得了家长和社区的大力支持

许多学校在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教育之前,都对已经参与了农业合作上的家长进行了走访,听取了他们的宝贵意见,明确了劳动实践思路。在实践基地劳动时,有部分家长也带着农具自发和孩子一起参加劳动,亲自教孩子怎样使用农具,怎样劳动才不伤害农作物,怎样做能提高劳动效率,等等。所以我们组织的劳动实践没有流于形式,没有走过场,而是真正起到了教育学生的作用。各学校都会给学生布置周末劳动作业,家长都能把学生在家劳动的照片和视频上传到学校劳动教育平台。城区部分学校和附近的社区结盟,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课上到社区进行公益服务性劳动,得到了社区和业主的好评。

六、建立完善的农村中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学校开展好劳动教育的关键因素,它不但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了思路与方向,还能检测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实际效果,反映教师在劳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所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劳动之前有计划,劳动中有细则,劳动后有总结评价,根据学生的劳动表现,分等级记录,建立劳动教育档案。期末发放评价书时,都有劳动教育的评语。而这些都将作为综合评价的一部分,在学生中考、培优选拔考试、评先选优时作为一项指标。

农村学校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民,树立劳动创造幸福生活、诚实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实践在农村中学遍地开花,使每位学生都能“进得了学堂,下得了农场”,促进农村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劳动中接受生活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劳动教育专项课题“关于构建农村中学三方协同的劳动教育实践的研究——以徽县为例”的中期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X139)

3610501908239

猜你喜欢
劳动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学校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赞农村“五老”
中国火炬(2011年5期)2011-07-25 10: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