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2-03-21 21:18张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统语文文化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和方向,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逐步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近年来,随着新兴文化思想的不断涌现,对我国传统文化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具体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渗透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1.019

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是整个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涵养以及语文素养具有重要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全面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久而久之,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内在修养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其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数千年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凝聚了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不同年代社会主流思想意识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很高,可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完善,同时也会被赋予新的内涵及意义,优秀传统文化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近几年,人们逐渐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以及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教书育人是一个国家前进的指向标,承担着传播文化的使命,应当将传统文化积极融入现代学科教学中,小学语文学科本身涉及的知识面就非常广,包含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切实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及内涵,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这一载体,不断强化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在小学教育阶段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升自我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归属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如小学课本当中的经典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狼牙山五壮士》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深入全面了解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不畏艰险以及奋斗拼搏的精神。再如学习《赛龙舟》等内容时,学生能够了解节日的来源以及节日习俗,同时,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从小我做起,努力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与思想意识逐渐发生变化,部分家长开始溺爱孩子,很多孩子从小衣食无忧,缺乏生活能力,不愿吃苦和奋斗。很多小学生也逐渐将优秀传统文化抛之脑后,生活中铺张浪费,虚荣攀比,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因此,教师必须全面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友爱、奋斗拼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践行到实际生活当中。

小学阶段是整个学习生涯当中的起始阶段,也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极为必要的。语文学科属于综合性学科,也具有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先天优势,新课改也对语文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优化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机制,加强学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有效融合。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探索,不断优化渗透方式,从而保障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目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依然过度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很多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作为一项常规教学任务,重视程度不够,也未充分认识到该工作的紧迫感与重要性。多数情况下,虽然少量加入传统文化内容,但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教学态度不端正,比较敷衍,导致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效果不理想。还有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自己每天的工作量比较大,压力也大,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也不知道怎么做。这样便会导致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毫无章法,教师的不正确引导,也阻碍了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其次,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等内容时,过于依赖教师,很多时候都是等着教师带领自己学习,自己缺乏思考和探索。再者,教师也比较盲目,当教学效果不理想时,便会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不能深入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内涵,实际和目标相差甚远。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很多传统文化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存在一定困难。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无法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核心价值,学生如果在遇到问題时未能及时得到解决,自然会影响其满足感与积极性。这样会导致学生花在学习传统文化上的时间逐渐减少,而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传统文化难学难懂的印象也会越来越深刻。学生如果缺乏学习积极性,自然会导致传统文化渗透和教育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效果也不理想。为了解决该问题,教师要开展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将学生兴趣爱好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开展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当中。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大部分学生对讲故事、游戏等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特性,设置课程,安排教学。

在进行《晏子使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被故事情节所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带给学生新的学习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适应网络学习模式,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在观看动画内容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听音乐、人物对话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历史以及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简化了教学难度,学生也会得更加清晰全面地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主动开展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感

教材作为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至关重要。教材内容当中合理穿插着传统文化及典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但是,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够深入,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文化内涵和价值,体会不到传统文化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挖掘教材的内涵和价值,带领学生科学阅读,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文章的意境,通过阅读,不断加深理解和感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逐渐掌握优秀传统文化,自主探索古诗词,深入了解和体验古诗词创作背景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学习《登鹳雀楼》一文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积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其认知能力相对有限,同时也会将教师当作自己崇拜的對象,不管是课堂学习中还是课后,都很依赖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教师的思想观念自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优秀传统文化不只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更是教师必学的内容之一,只有教师深切感悟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才能够将其精华传授给广大学子。学校可以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培训、讲座,逐渐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个人也可以参加相关教研活动,或者通过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只有教师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学习传统优秀文化,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通过主题式教学,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良好的课堂氛围环境有助于学生更快融入学习活动当中,并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主题情境,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查找相关材料。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认知和了解主题相关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将某个月设定为成语月,并在每周五设定主题式教学内容,教师提前准备有关资料,并与学生在课堂中共同讨论、交流,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学生们在交流过程中,也能够掌握更多的成语,并且了解到更多的历史文化。还可以设定历史人物主题,由教师带领学生们学习历史人物的相关成语,如指鹿为马、负荆请罪等,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成语故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充分了解到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有所获。还可以设定与技能相关成语,如胸有成竹、入木三分、行云流水等,同时将这些成语和名人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成语的意思,掌握和理解成语。

5.丰富课外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决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中,课堂时间很短,内容也非常有限,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也有很大差别,统一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因此,学生必须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夯实基础,不断提升自我。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拓展与补充,教师可以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开展各项课外学习活动。同时也能够合理控制课外活动的规模、时间长短以及难易程度,保障课外活动的灵活性,绝不能生搬硬套。比如,在端午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端午节的由来以及习俗,并鼓励学生与父母一起包粽子,看龙舟比赛,真正感受端午节的浓厚氛围。在重阳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帮助妈妈做家务,给爸爸端水洗脚,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父母的辛苦,从而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自觉传承与发扬传统优秀文化。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传统民俗相关的朗诵比赛,指导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表现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学生也能够潜移默化地被影响,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与民族习俗,这些都可以成为良好的素材与传播载体,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教师在向学生们介绍节日习俗和由来的同时,还应当深入阐述节日的内涵以及意义,并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会通过该种方式庆祝节日。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思考与探究,这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营造生活化情境,比如在进行《北京的春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出春节文化传播广泛,同时春节也是全世界华人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教师还可以将北京的春节与各地方春节之间不同的习俗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阶段,很多学生都是在信息时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不多,甚至很多学生不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当肩负起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传统文化逐步渗透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从而不断提升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庆柏《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年第12期。

[2] 秦秀芳《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吉林教育》2017年第37期。

[3] 刘文翠《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年第8期。

[4] 陈卫花《试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新课程导学》2020年第2期。

[5] 张爱洁《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青春岁月》2019年第14期。

[6] 王营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年第47期。

[7] 杨红玲《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之我见》,《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2017年第45期。

(张连,1980年生,男,江苏灌云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3551501908264

猜你喜欢
传统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