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玲 徐磊
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肺功能检查(pulmonary function testing,PFT)是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严重程度和疗效评估重要工具,也是外科手术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但是,作为一项常用的筛查和诊断技术,肺功能检查目前并未得到充分的开展[1],特别是学生见习后仍不能很好了解肺功能检查。这可能与肺功能和肺功能检查的教学还是停留在以基础理论为主,学生在短暂的见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内容相对枯燥,短时间内难以理解肺功能相关概念以及肺功能检查的进一步应用有关。微课(microlecture)是将教学资源有目的的通过教学视频的形式生动地传达媒介。这一概念最早源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所提出的60 s 课程以及1995 年英国纳皮尔大学提出的1 分钟演讲,微课是指使用微视频(时间一般位10 分钟左右)作为记录载体,教学目标明确。微视频的内容精炼短小、直观形象,应用方便快捷,集中说明问题的小课程。它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学习内容[2]。其形象直观的特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案例学习法(case study based learning,CBL),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基于现实案例进行说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互动式探索,从而促进学习的教学模式[3]。我们将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同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
选取2018 年9 月1 日—2019 年8 月30 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60 名同年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见习学生,随机分为微课结合基于案例的学习法为试验组(n=30)和传统教学方法为对照组(n=30),性别、年龄基线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试验流程可见图1。
图1 试验流程
表1 基础指标
(1)试验组教学方法:提前录制肺功能检查的微课视频(时长:10 分23 秒)并制作教学课件,内容包括正常的呼吸过程、肺通气的基本原理、肺通气功能评价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典型病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肺功能分析。微课视频供学生提前下载,并提前发布两个典型病例和相关思考题,与学生就教学相关内容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自主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2)对照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重点知识与试验组相同,认真制作出相应课件,通知学生预习授课内容,课堂上教师细致讲解、解释概念、引导应用,突出重点难点等,学生认真听讲并做笔记,理论教学后,分析经典病例,增强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3)共同教学方案:首先由5 名教师集体备课,安排课时、授课内容以及教学重点,从5 名教师中随机选择2 名教师分别教授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别授课2 个学时。
教学效果评价均采用学科考试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学科考试包括理论和技能两方面,其中理论考试包括理论基础(60%)和病例分析(40%),最终总成绩通过各项考核按一定权重比例计算,总成绩(T)=(随堂理论成绩×0.8+随堂技能操作成绩×0.2)×0.4+(学期末理论成绩×0.8+学期末技能操作成绩×0.2)×0.6,成绩以百分制计分(0~100 分),鉴于见习课初次接触实践技能,所占比例相对较少。随堂测试结束时,向所有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及接受情况的评价,以10 分制计分(0~10 分)。
本研究根据性别、年龄基线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图使用GraphPad Prism 8.3 绘制。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所有学生均参加各项考试,试卷回收率100%。两组平均成绩及差异性比较见表2、3、4,各组每次总成绩分布见图2、3、4。
图2 随堂考试总成绩
表2 随堂考试成绩(分,±s)
表2 随堂考试成绩(分,±s)
两组的所有学生均参加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回收率100%,结果见表5。
表5 问卷调查结果打分(满分10 分)
结果显示试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平均成绩存在统计学差异,即:微课结合CBL 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平均成绩方面可能更有效。另外,针对两组学生在前后两次考试不同题型及考核方式做出分析,结果显示在随堂考试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理论知识平均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两组病例分析、技能操作方面以及学期末的各项成绩,试验组的成绩均较对照组高(P<0.05),表明微课结合CBL 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病例分析、临床技能以及远期记忆和应用方面更有效,并且优势比较明显,本研究也有缺陷,如本次试验人数较少,学习内容单一,希望可以汲取经验设计更大范围的教学试验,评估教学模式的优良,从而为改进教学方式提供素材。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新型的教育模式更受欢迎(P<0.05),但目前参与调查的人数较少,问卷的设计以及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以后的教育形式评估提供合理的工具。
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病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贯穿于大部分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对肺功能有初步的了解是临床医学生理解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疾病的基础。肺功能检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其临床应用和教学水平亟待改进。有学者分析了我国肺功能检查的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着对肺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认识的不足、教学课本的欠缺、教学手段的落后、学生学习中的畏难情绪等[4]。目前针对于临床医学生的肺功能的教学方法,不尽人意,学生很难短时间内了解肺功能。对于临床医学生见习时候肺功能教学的探索也不受到重视,鲜有研究。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也很难掌握基本的知识。肺功能检查的临床需求性和和这种检查的方式特殊性决定其需要探索一种更为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正因为其传统课堂式理论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效果不理想。广州医科大学高怡教授等探索了网络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便利、开放的肺功能检查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可以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更多的肺功能专业人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但这种教学更偏向于已经工作的临床医生,对于临床医学生存在学习动机不足和肺功能学习内容较深和广度太广的问题。适合临床见习生的教学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探索。
表3 学期末考试成绩(分,±s)
表3 学期末考试成绩(分,±s)
表4 总成绩(分,±s)
表4 总成绩(分,±s)
图3 学期末考试总成绩
图4 总成绩
教学手段的有效创新很大程度决定教学效果优劣,微课与CBL 教学法都是当前较为广泛研究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共和领域。将两种方法相结合使用的的教学模式是对当前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6]。近年来微课已被广泛的用于各类教学[7-10]。微课中操作过程和视频讲解同时进行,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融入,有助于学生尽快了解掌握教学内容[11]。微课针对肺功能检查操作和应用,以及检查结果的解读进行讲解,可以明确目标,精炼内容,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肺功能的理论和应用;CBL 教学法是以病例和相关问题为导向和基础的学习模式,通过教师和学生合作,去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增进了老师与学生及同学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和探索能力[11]。CBL 教学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12-15],对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肺功能检查的应用有更深的理解,教学效果更好[16-17]。但是,就试验设计来看,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在对照组即传统教学过程中同样发挥更多的引导作用,从而增强试验研究的对等性。具体操作时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的阅读调查和分析思考,并通过交流讨论的形式,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CBL 教学方法的引入以及微课的推广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医学教学效果,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灵活运用,两种方法各取所长,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打破传统模式,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微课结合CBL 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应运于肺功能检查的教学有助于临床见习生短时间内了解肺功能检查,从而更好的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提高临床见习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医学实践教学质量和临床应用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