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瑶 李晓宁 姚丽萍 刘雪 孟磊 徐冰 卢志山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重要工具,很多高校联通了网络,学生们也拥有了便携的上网设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发展使口腔医学的知识传播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味,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更快的获取知识。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3 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而“互联网+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两者间深度交汇融合,以创造新的发展生态[1]。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2017 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出“积极促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普及”。混合式教学(blended teaching)是一种将线上的数字化在线学习与线下的面对面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网络学习的优势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2]。近年来,教育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既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发挥其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又能体现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发挥其引导启发和把控的作用[3]。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针对课程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将教学内容与网络平台进行整合[4]。在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国内具备教育资源和技术的知名大学纷纷建立网络教育平台[5]。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线上教学工具“雨课堂”(rain classroom)作为智慧课堂的代表,逐渐被教师所接受。本文中我们思考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牙体牙髓病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带来口腔医学教学的新思路。
牙体牙髓病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分支,是本科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传统课堂进行牙体牙髓病学理论教学时,学生们在此之前并未接触过口腔临床专业的相关知识,因此对牙体牙髓病学教材上所提到的牙体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鉴别诊断等知识感到陌生、抽象,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提问不能积极回应,缺少师生互动以及主动学习的热情。
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课业繁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每个学生学习能力不同,课堂上对知识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大多数学生需利用大量课余时间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因此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获取新知识,交流汇报的机会较少,缺少创新思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医学院校中,教师多非教育学背景,教育学和教育技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明显不足[6]。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与控制能力,但其本质上仍以教师为中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7]。学生们多年来接受并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习惯于靠听课和知识记忆得到高分[8]。
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处于口腔专业学习的起步阶段,正确的教学和引导至关重要[9],这对口腔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随着牙体牙髓病学的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许多新的知识需要通过自学来获得。因此,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本科生有学习的兴趣以及不断自学新知识的能力是值得关注的。其次,在医学迅速发展、患者要求逐步提高的今天,仅仅教会学生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科研思维,增强学生人文关怀意识,锻造医学生良好人格。要达到这些教学目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显得至关重要。医学教育事业在飞速发展,教学方法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之一。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信息技术,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深度改革,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创新改革的迫切需要[10]。
2020 年2 月烟台市口腔医院的教师们对滨州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了线上教学,并设计了问卷调查来了解线上教学的实施情况,及学生们的反馈,形成了《2020 年春季学期在线教育调查报告》。
报告中显示,超过80%的学生可以熟练使用网络来进行课程学习,并对线上教学时与教师的多种互动方式感到满意。报告中也暴露了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比如少部分学生认为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才进行的网络学习,上课效率不高,容易走神;7.84%的学生无法明确学习目标,需要老师的引导。
通过调查报告可以看出,线上教学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通过多种与教师交流互动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然而线上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就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或互联网资源等线上学习资源,结合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微课等多种教学方式为一体的教学模式[11]。
“雨课堂”作为一款主要面向高等教育领域的智慧教学工具,其软件界面全部基于PowerPoint 和微信,而PowerPoint 和微信是高校教师最为熟悉的两款软件,因此“雨课堂”的易用性得到了教师的一致认可[12]。在此次线上教学实践中,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选择了使用“雨课堂”进行授课。为了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及线上教学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顺应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烟台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的教师们选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5 版《牙体牙髓病学》中的第16 章《牙髓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探讨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见图1,希望能为牙体牙髓病学理论教学带来新思路。
图1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雨课堂”的软件系统分为:手机端、电脑桌面端和远程服务器3 部分。教师电脑下载“雨课堂”软件安装,生成PowerPoint中的一个插件。学生手机微信安装“雨课堂”小程序即可使用。远程服务器用于支撑系统运行和大数据采集。“雨课堂”可以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同步全程覆盖课堂数据分析,使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节奏;学生对老师实现个性化的反馈[13]。
课前分组:使用“随机分组”的功能,将学生进行分组。
发布预习资料:教师需明确本章节需掌握的重点为各型牙髓病的临床诊断术语、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牙髓炎诊断三部曲;牙髓病的病理变化及分类,牙源性及非牙源性疼痛的鉴别可做为熟悉了解的内容。课前预习资料可以形式多样,比如:利用“雨课堂”制作带有语音讲解的PPT;中国大学慕课以及智慧树平台上的牙体牙髓病学相关课程视频;或者选择短小精悍,重点突出的视频、动画等相应的网络资源,通过“雨课堂”上传至网络。这些资料会永久保留在学生手机上,方便课后随时查看。
发布课前测试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发布课前测试题,由学生自学完预习资料后作答,检验课前预习的成果。
设计问题讨论并布置课前作业: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设计几个问题,比如,“牙髓病症状与其病理变化的关系”“各型牙髓病典型的特征是什么”“牙髓病的治疗方式是什么”“谈谈对非牙源性疼痛的认识”等,促使学生查阅教科书温故知新,从牙髓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等多方面掌握本章节重点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到两个问题,制作PPT 在课堂学习时进行汇报。
学生学习活动:学生预习过程中,通过使用“雨课堂”的“不懂”“收藏”“报告老师”“学习心得”等功能来向教师反馈知识难点,以便于教师根据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同时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查阅资料,尝试自己解决这些“不懂”的难点,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学生进行知识难点的解答:教师汇总并展示课前预习中反馈的知识难点,首先由学生发言,阐述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查阅资料得来的依据,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对发言内容进行引导和纠正。
PPT 汇报:针对课前提出的问题,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的答案进行PPT 汇报,汇报设定时间限制。汇报结束后,不同小组之间可以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及时的纠正错误,将讨论引导至正确方向。
教师精讲知识点:针对线上教学内容碎片化的特点,以及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将本章节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性的整合,采用讲授式教学做一个简短的讲解和总结,使学生们对本章节整体知识框架的认识更加清晰。讲授过程中学生仍可以通过“不懂”和“弹幕”等功能,实现师生互动,从而方便教师及时掌握课堂节奏。
病例分析:为检验学生是否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师列出与牙髓病相关的病例讨论题,先由学生发言讲出依据及结论,再由教师点评总结。
课后测试题检测:为了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电脑端“雨课堂”插入题目的功能,方便快速的导入各种类型试题,并可限定截止时间、考试时长、答案公布时间等,同时可以进行作业的批改。
课后阅读及知识拓展:教师提供相应的前沿文献,供学生课后拓展阅读,了解牙体牙髓病学领域的新知识,并写下阅读笔记;或者给出题目,让学生们自己查阅文献完成一篇综述。
课后总结:经历了课前自学及课堂中的激烈讨论,学生们可以对本次课程学习成果进行一个自我总结。学生完成后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作业。
学生理论课的成绩不再单纯依靠笔试考试成绩,而是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和终结性考试评价相结合[14]。过程性考核评价包括:课前阶段,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的统计功能,查看学生课前资料预习情况,统计课前测试题的答题率、正确率;课中阶段,学生们答疑,PPT 汇报,病例讨论时的发言、小组讨论情况;课后阶段,测试题的成绩,学习总结、阅读笔记、综述的完成情况,都将纳入考核系统。终结性考试评价为期末笔试考试,这部分成绩将在总成绩中占较低比例。学生的最终成绩为线上线下作业测试的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有效地引导学生注重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3]。
“雨课堂”的出现为“互联网+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充分融合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技术、教学评价方法等,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15]。
使用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学习部分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不擅长课堂发言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畅所欲言,勇敢提问。线下学习部分融合了LBL、PBL 及CBL 的教学模式。小组成员之间协作查阅文献制作PPT,并进行课堂汇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同合作的能力,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科研思维。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无论从探索实践还是依据多数文献来看,效果是肯定的,但大多是主观感觉,有数据支持的比较少,下一步应加强问卷调查、对比研究等,客观评价其效果[16]。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全面开展也存在一定的挑战。“雨课堂”强大的数据记录和统计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评估教学过程,为下一步教学设计提供依据[17]。这种教学模式看似利用了网络省时省力,实则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如前所述,国内医科院校教师缺少专业的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储备,习惯于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不熟悉,在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设计时会存在一些难度,课堂上师生互动时可能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8]。而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做好“线上”加“线下”的衔接,还要具有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18]。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习惯于被动接受式学习的学生们也是一个挑战。学习不再是一个需要教师催促参与的过程,而变成了自觉参与、主动思考的过程;学习也不再是一个人闷头学习,期末背书通过考试的过程,而是要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和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并且可以在课堂上自我展示的过程。另外,新的教学方式对评价体系要求较高,尤其是形成性评价[19]。
虽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作为一种有前途、值得探索的教学模式,仍将成为医学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8]。对于牙体牙髓病学这样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的理论教学来说,我们可以先从部分章节开始,探索混合式教学的应用,逐渐积累经验,探索哪些章节适合混合式教学,哪些章节适合传统式授课,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口腔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