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推进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改革

2022-03-19 23:48周彬于刚王鸿鹏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能力培养

周彬 于刚 王鸿鹏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所面临的新挑战,参考中、美、欧洲工程人才培养标准,结合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兴产业需求,提出工程专业学位人才应具有交叉学科、创新能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沟通能力、数学能力、经济素养等17种能力。其次提出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应从传统的“重知识和工具讲授”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重能力培养”的以学为中心。最后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和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关键词: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粤港澳大湾区;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2-0047-03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升温,很多行业面临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能通过拔尖创新人才研发解决,而国家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水平的竞争[1],因此,有必要重新分析新形勢下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

一、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挑战

(一)学生能力培养的新挑战

“不确定的工程硕士生职业发展与追求稳定的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成为新常态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挑战”[2]。研究生培养质量逐渐从国家和高校评价转变为以学生和用人单位是否满意为标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到底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国内多数学者研究了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但是,对比美国工程教育鉴定委员会、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欧洲工程师协会联盟以及华盛顿协议提出的能力要求[3],工程专业学位人才应具有数学、工程素养、经济管理、人文素养等15种能力(见表1)。

(二)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新挑战

我国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各高校采用了多种改革措施,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做实、做细。在招生方面,动态调整招生指标;在培养模式方面,探索并落实项目制、订单式、中外合作等形式;在校企合作方面,深化实施校企实践基地和海外人才培养基地,在多个环节引入企业专家;在学位论文要求方面,增加多元学位论文形式;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采用诸如教师分类型评聘、衔接国内外专业认证和职业资格、健全内部保障机制等措施[4]。当前,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新挑战包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此种课程体系下培养的毕业能力能够应用到学生毕业5年后[5]。建立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能力,转变课程评价方式——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了解评价转变为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能力要求、是否获得进步。简言之,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新挑战意味着整个培养理念的变化——由传统的“重知识和工具讲授”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重能力培养”的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

二、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新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铺开,鲜明主题是“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满足“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培养模式改革,办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和水平,提高专业学位的社会认可度,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6-7]。

(一)国家需求

我国迫切需要培养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核心技术高端人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的驱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目前,“卡脖子”问题主要集中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等方面。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提出“未来中国将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 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2019年中国5G人才需求大数据报告》提出这些技术改革和产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高校应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尤其是面向新的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弥补不足。

(二)粤港澳大湾区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新信息、新制造、新城市、新海洋、新农业等新产业高端创新人才。深圳十三五规划中提到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发挥企业家、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创新作用。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湾区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金融、跨境经贸合作网络服务平台、高端航运、新型国际贸易、离岸创新创业平台、国际文化创意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智慧城市;《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核心攻关领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现代种业与精准农业、现代工程技术。

(三)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需求

深圳需要人工智能、新材料、新生物、新能源、新航空、新海洋等新兴产业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支持深圳建设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8]。目前,深圳的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及文化创意、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海洋及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

由上述国家、地区发展需求可以看出,培养“跟随者”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需求,而培养“引领者”是我国现在亟待培养的拔尖人才。综上所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应包含交叉学科、创新能力、数学、工程素养、经济管理、人文素养、专业技术和工具使用、本专业前沿了解、调研实验、开发和设计、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职业道德、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沟通、国际化交流、终身学习等17种能力,其中交叉学科和创新能力来自中国经济发展需求,另外15种能力来自中、美、欧洲工程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范围是本科生的新工科领域和研究生的8个专业学位类,特别是人工智能、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疗、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三、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的

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近年来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推行“以目标为导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解决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办学定位、毕业能力对应关系不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不全面,质量保证措施有待优化等问题。

(一)以目标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

改革措施主要借鉴“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理念,解决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重知识、轻能力;重工具教授、轻责任培养”的局限,个别学科缺少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团队合作、经济管理(含财务)等学生能力的培养。改革的重点有以下几点。

1.修订培养目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将原来概括性的培养目标修订为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同时,增加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之间的对应关系,确保培养目标能够支撑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之间的部分对应关系见表2。

2.增加毕业能力要求。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应涵盖交叉学科、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经济管理等上述17种能力。毕业能力要求与培养目标部分对应关系見表3,哈尔工业大学(深圳)在部分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方案中增加团队合作、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以往未涉及的能力培养要求。

3.增加课程目标与毕业能力要求的对应关系。此部分是改革重点。培养方案中的每门课程均需要映射一个或多个具体毕业能力要求,而全部的毕业能力要求均能落实到所有培养环节中。课程目标与毕业能力要求的部分对应关系见表4。

4.增加课程考核方法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此部分主要体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传统的课程考核侧重于考核教师教授的知识和内容,而新要求则是一门课程的考核形式应与具体的课程目标相对应,所以学校增加了问卷、项目参与、测验、讨论等形成性评估手段。鼓励教师以形成性评估(以学为中心)和总结性评估(以教为中心)相结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鼓励教师重点考核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不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5.增加课程关系结构图。新培养方案要求增加课程关系结构图,便于教师、学生、管理者三方更好地了解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每门课程在整体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根据改革实践反馈分析,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关系明显弱于本科生课程关系,此部分为可选改革措施。

(二)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

1.调整并增加交叉学科课程。针对创新性拔尖人才应具备的交叉学科和创新能力,哈尔工业大学(深圳)增加了交叉学科课程。例如,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新开设了学科综合模块课程,学科综合模块课程由多学科相关设计与实践综合模块课程构成,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给出完整技术解决方案的能力。

2.增加校企合作授课及实践。哈尔工业大学(深圳)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地域优势,自创立之初,便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企业有华为、腾讯、中广核等100余家知名企

业。目前,学校建立了企业联合导师资质遴选机制和企业导师资质数据库。引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市场嗅觉的企业界资深人士,通过联合授课或现场实践的方式,为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介绍市场迫切需求与技术趋势,介绍最新的技术资讯,提升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过程与实际工程的契合程度与实践能力。

3.增加适应深圳新兴产业需求并按照能力分类的通识课程。哈尔工业大学(深圳)为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了除专业知识和专业前沿能力外的交叉学科、人文素养、工程素养、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能力培养通识课程。课程形式包括线下课程、线上课程和与其他高校共享课程。例如培养学生对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能力的“品牌形象战略与设计”课程、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职业能力拓展训练”课程、培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课程等。为贴合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需求,增加诸如“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实现与创新”“互联网与现代城市文明”等与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城市建设新兴产业相关的课程。

四、结语

高校可以将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定位为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根据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在培养方案中补充完善毕业生能力要求,并将这些要求分解到课程和培养环节中,确保所有的毕业生能力要求均能够通过授课、论文、实践等培养环节实现,从而落实以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同时进行交叉学科、校企合作授课、深圳新兴产业发展等相关的课程改革,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董鲁皖龙.打响“卡脖子”技术攻坚战[N].中国教育报,2019-12-26(1).

[2]冯涛,黄翔,南文海.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3).

[3]余晓.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12.

[4]贺随波,刘俊起.服务需求 创新模式 突出特色 提高质量——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二年总结[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

[5]祝家贵.深化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5(12).

[6]刘思炜.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2:77.

[7]孙也刚.服务需求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6).

[8]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EB/OL].(2019-08-09)[2021-03-21].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8/content _5422183.htm.

2063501186245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能力培养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