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先敏
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核心素养就受到了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以高中历史教育为例,核心素养可以保证学生在备战高考、冲击高考的同时,获得思想方面的进步。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目前高中历史教育的主要方向,其不仅明显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还有效促进了学生爱国爱党、不怕困难、坚韧不屈等优秀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5-0106-03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DENG Xianmin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Longyan College, China)
【Abstract】Sinc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ore literacy has been highly valued by education departments and schools. Taking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core literacy can ensure that students can make ideological progress while preparing for and impacting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refore,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has become the main direction of current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education, which not only significantly improves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cultural courses, but also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excellent qualities such as patriotism, love for the party, not afraid of difficulties, and perseverance.
【Keywords】Core literacy;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Teaching optimization
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主要教学科目之一,这一点从高考改革后,即现在的高考模式就可以看出来。并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历史文化对学生思想发展的影响,逐渐加大了对历史教学资源的投入以及态度上的重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将历史作为一门“副科”。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学生的历史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然而,从实际角度看,最终的教学结果并不如人所愿,没有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而仅仅是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对此,作为历史教师,应该继续秉持勇于创新、不怕辛苦的态度,深入研究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理念,并对以往的或者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和完善,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历史这门学科,并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及教学意义
一般来说,核心素养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的能力和品质,是促进我国教育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对历史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是教育部门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历史文化的重要性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从近些年的教学成果看,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大成功,笔者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得出,核心素养教育在高中历史课程方面主要包括以下教学意义:①明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绩上的进步。②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或者从不同的方向探究问题。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历史学科的意义,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性的探索,从而充分发挥出历史学科教书育人的价值,促使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格。
2.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能力
第一,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历史教师需要具有专业的历史知识,在新课标的改革下,有些教师因为缺少新史料的支持,历史观念比较落后,导致在专业知识上出现薄弱。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教师有更多渠道可以获得知识,也就是说有更多深造的机会。交流学科内的知识有助于教师了解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以及和历史专业有关的新知识,可以在互相讨论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自身的历史知识结构。
展示的专业知识是开展历史教学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拓宽历史视野。这样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教会学生唯物史观,通过复杂的表面看到深层的历史内容,加强对历史的认识,培养学生主动研究历史的积极性。
第二,出色的教学能力。教师不但需要具备专业的历史知识,还需要足够的教学能力。重点来说就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為教科书篇幅字数的限制,并不能将历史深处的知识完整呈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挖掘更深层的知识,利用动画或者图片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让学生真正了解历史的发展,通过动画的方式缓解课堂枯燥、压抑的氛围,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将重点放在学上,通过历史知识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详细的史料,把历史故事放在具体的空间和时间里,在整体上分析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事件以及人物。学生学习历史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表达,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效率,有效渲染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三,过硬的教学水平。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需要教师及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创造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能再一味地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座位上听课、记笔记,历史课本身就比较枯燥,如果课堂氛围凝重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在新课改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已经变成一个重点,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核心素养理念,提高自身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认识,在教学中渗入相关理念,这样才能和时代共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方法的时候还需要提高教學能力,将生活和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增加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近年来,在核心素养教育大观的引领下,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这一切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使得我国的教育事业得以不断发展。那么,在如今核心素养视域下,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都没有问题了吗?当然不是,从现在的教学结果来看,高中历史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最终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价值观方面受到了不良影响。比如,近段时间,很多流量明星暴露出来的比较严重的思想问题,就说明了历史教学依然需要改进和完善。具体来说,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将面临高考,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不小的压力,而历史学科又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在无意间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没有意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只能对其形成基本的记忆和大致的理解,却无法形成具有主观特色和客观认识的历史观念;第二,由于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较为保守,所以学生在学习历史后只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试卷答题方面,却难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无法结合历史事件思考现实问题,最终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难以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4.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1)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尽管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责任,依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进步。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会,以及学校聘请专业人士所作的教学培训活动,或者通过网上学习的方式掌握全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品德素养,在传授学生更多历史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和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历史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历史是一门文科类的课程,在历史学习中,学生面临一个又一个的年份以及一个又一个的条约。在刚开始接触历史学科时,学生可能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高中阶段,在各种新奇事物的影响下,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低,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出现厌学等不良情绪,导致历史教学的实际效果较差。对此,教师要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互联网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全民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人民英勇不屈、艰苦斗争的伟大精神。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前通过网上下载或者自主制作的方式准备好教学课件,为教学做好准备。要注意的是,无论从网上直接下载还是自主设计,教师都要保证课件的质量,并通过备课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保障整体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开始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推进,打开自主剪辑的和抗日战争有关的视频,通过真实的历史场景以及演员精彩的表演,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体会到在抗日年代虽然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但却依然保持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最后,再结合现在的美好生活讲解抗日战争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和安定是多么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思想品质。
(3)巧妙运用小组讨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形象地体现了历史对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也说明了每个人都需要对不同的事件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小组讨论教学,让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交流,并在产生不同意见时进行合理的辩论,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
比如,在教学《两次鸦片战争》这一课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开展小组讨论教学。首先,按照科学的方式将学生分为4—5人的小组(具体按照实际班级人数划分),并以民主的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举一个组长,担任管理、总结的作用;然后,教师为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讨论内容,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范围,也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教师可以提问:“①两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哪些关系?②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什么,对当时的清政府造成了哪些影响?③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都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在鸦片战争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的讲解,解决学生出现争执而又难以统一的问题,确保学生充分掌握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并通过交流、辩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4)合理开展丰富的历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文化
由于高中生要面临高考这一十分重要的考试,所以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导致最后的学习效果不佳。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考命题的方式和内容出现了较大变化,仅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取得进步,无法培养学生形成明确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此,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安排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丰富的历史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历史文化氛围,让学生深入实际生活中探究和发现历史学习的真正意义。
比如,在教学《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这一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富含生活气息以及浓厚文化元素的主题性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周末、假期的时间参观相关的场所或相关调查后进行总结,从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假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认真观察不同年代历史文物的特点,耐心听取解说人员的讲解,并在参观结束后作出总结。或者,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当地的寺庙,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其建筑风格,祭祀、祈福的方式和供奉的神像分别属于哪个年代,以及当地文化习俗中包含的历史文化,当然为了确保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当地的村志、县志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理念逐渐得到了重视和落实,对高中教育而言,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效推动了学科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因此,在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意识到历史知识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还要明白历史文化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开展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以及丰富的历史主题学习活动,从而在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成长为现代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高品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伟.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J]. 新课程,2021(04).
393950190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