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明
摘要: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是当务之急,也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尽的责任与 义务 。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德育渗透 策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使命。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渗透在每一堂课中。那么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把控课堂,培养良好习惯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在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良好习惯和行为。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更专心地学习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一是注重上下課路队习惯的培养。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课一般都在计算机专用教室上课,这就涉及换教室上课。每次上课前,教师都应该到班级门口将学生的路队排好,预备铃一响,组织学生背诵经典古诗词,有条不紊地走向计算机教室,下课回到班级也是一样;二是注重计算机操作良好习惯的培养。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对新生事物容易好奇,并且注意力还不容易集中,开始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在计算机教室里喜欢摸摸计算机的这里,碰碰计算机的那里。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并制定相关规范,杜绝学生的不良行为和 习惯 。
例如,在初次到计算机教室上课时,笔者先讲明课堂上的纪律,明确要求学生要保持教室卫生、爱护计算机等公物、物归原位等等。在实际上机的过程中,笔者一直观察学生是否随意敲打键盘、摔打鼠标,有没有在教室中偷吃零食或乱扔垃圾,如果发现这些行为,便及时制止,并耐心地告诉学生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让学生从内心认可和接受教师制定的纪律规范,这样学生才能自觉遵守。
二、深挖教材,渗透德育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看似仅有知识层面的素材,其实,只要是用心的教师,便能在教材中深挖到源源不断的德育素材,再结合校情、学情发掘能够适时渗透德育的内容。以下从四个方面探讨基于教材渗透德育的手段。
(一)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在教学《家乡百科网上搜》一课时,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搜索自己生活或者关注的城市,从大量数据中了解到自己生活或者关注的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并适时展开讨论:为什么有些城市的污染指数高?有些城市的污染指数低?我们可以为改善空气质量做些什么?经过讨论,学生们回答节约用水用电、种植绿植、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减少空调的使用、尽量绿色出行等,顺理成章地接受了一次环境保护教育。
(二)渗透网络健康教育
在教学《信息使用应合理》时,当学生畅游网络,享受着网络带来欢乐的课余生活时,也面临着身心健康容易受到侵害的难题,比如网络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网络游戏等等。此时,教师应从正面引导,告诫学生来路不明的网站、信息不要浏览,不在网络上留下自己的私密信息,不沉迷网络游戏等等。除此之外,还应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有切切实实的感受,从而教导他们不浏览网络虚假有害的信息、提防网络暴力、远离网络游戏等,自觉文明上网。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笔者在课堂上布置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动漫或绘画等艺术形式,把文明上网的内容表现出来。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又切切实实地对公约内容加深了记忆,提高了分辨、应对网络世界的能力。这又是一次教学内容与德育的有机 融合 。
(三)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电脑硬件知多少》一节时,讲授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国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再到超级计算机的不断出现,如“神威·太湖之光”“天河二号”排名世界前两位,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当学生了解到普通计算机的关键部分——CPU还掌握在国外少数几家企业手中,中国的“龙芯”还在研发阶段时,立刻有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感觉。通过这些案例的展示,明显激发了学生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决心。
三、加强自修,发挥引领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核心,是组织实施德育渗透的一线人员,这对教师自身的言行有非常高的要求。“学高为师、行为示范”,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所以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还要不断地加强师德修养,从而才能更好地言传身教。
信息技术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和上机操作,应该包含情感交流、团队协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情感交流,还要设置一些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使德育在教学活动中不经意间渗透,且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能不断学习。
总之,德育无处不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德育,不仅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创造德育时机,而且还要科学把握德育契机,在课堂上渗透德育,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蔡青,对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6(11).
[2]“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3]薛维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黄大灿
386450058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