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
摘要: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型,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本文分析了在“教学做合一”理念引领下的初中语文课堂优化策略。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注重知识的应用,强化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新课改理念不谋而合。教师要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引领下,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考虑学生认知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一、引入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做合一”的基础与核心为生活经验,即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开展课堂教学,并指引学生结合实践学习知识,在此过程中拓展思维,提升综合素养与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语文教学不应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要在课堂教学中指引学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构建专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对此,教师可应用情景教学法指导学生回顾生活,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以部编版《雨的四季》教学为例,教师先让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生活经验畅谈四季雨的特征,再运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下雨声音频片段,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下雨天情境中能跟随雨声回想记忆中存储的不同季节雨的特征。再选择“沾衣欲湿杏花雨”等具有代表性的诗句作为导入,让学生辨别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雨。接着教师继续运用雨声作为引导,让学生自主阅读,要求学生在初次阅读时画出课文中最能打动自己的语句并在阅读后讨论,作者为何那么喜爱雨。学生可结合自身对文本的感悟加以分析,深层次感悟作者传递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将教学重难点放置于重点词汇解析和写作手法分析上,再次引领学生深度分析文本并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与优美词句。教师还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季节的雨进行描述,在此过程中学生可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形象化描绘不同季节的雨,深化对所学文本的理解,强化情感体验。
二、明确课堂活动目标,注重高效课堂构建
初中语文课堂中应当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发挥其课堂指导作用,保证课堂活动顺利开展。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下,深入分析教学目标,将其和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创新课堂活动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具体课堂活动中,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和要求,以课文内容作为基础,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的教学。《黄河颂》作为一首诗歌,需要学生掌握关键字词,有感情地朗读,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诗歌创作背景,品味诗歌中的语言,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体会诗歌中蕴藏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可以让学生对歌颂黄河的部分进行层次划分,找出分层的标志性语句,分析作者歌颂的内容。如“啊!黄河!”是三个分层的提示句子,通过共同探究和分析,感受每个层次的意思和内涵:第一层通过描绘黄河流域的产生、发展和壮大的历史,明确其历史贡献,哺育世代炎黄子孙。第二层明确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保卫中华民族。第三层结合黄河自然特点,歌颂黄河流域的宽广,歌颂黄河的巨大贡献。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逐层理解诗歌内容,探索诗歌中传达的民族精神,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加强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
三、重新定位师生角色,促进知识深层理解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部分实践类活动中学习知识并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习效率。学生在上述教学模式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因而教师应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明确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思想,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式,并在此过程中根据对“做”中“学”理论的理解,找寻学生现有学习习惯和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再督促学生加以改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想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效应用“教学做合一”理论,就要从思想观念方面加以转变,根据自身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在各项教学互动中渗透知识,并组织学生参与相关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达到“做”中“学”的效果。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的教学。课文从“久、美、坚”三个层面阐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结合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解释石拱桥的共同特点,重点分析两座桥的特点,表现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学生阅读课文把握石拱桥特征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石拱桥;或者让学生根据石拱桥的特点,利用相应的事物,自主制作石拱桥模型,深刻感受课文知识内容。在具体的观察和实践活动中,结合课文观察和分析石拱桥,了解石拱桥的特点,分析石拱桥的美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切身体验,让学生有更为深刻和真实的感受,理解课文内容,强化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四、以“做”為中心,加深学生课堂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率、质量等有着紧密联系。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多是被动接纳、吸收、消化知识。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应用先进教学理论和方式,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知识的欲望。对于“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而言,“做”是主要内容,教师可根据对该教学理论的理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知识,只有在做中教和做中学才能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核心素养。以部编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课为例,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和预习课文,了解课本中从做到说、从说到做的一系列过程,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想法演绎闻一多先生一言一行,从中体验和感悟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与此同时,该单元写作主题为“写出人物精神”,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度解剖,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特征展开更具有条理和更为细致的描写。教师在以“做”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头脑共同发挥作用。再以《新闻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之前需先让学生了解新闻基本知识,即三特征、五结构与六要素,随即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为每个小组分配阅读文本,要求各个小组画出新闻组成部分和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作用和特征。上述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并适当穿插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能深入了解新闻的特征与结构。最后教师设置课后练习题,即让学生以简述方式表述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以新闻写作方式描述自身所见所闻。上述教学方式不但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细心观察能力有积极影响,还能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五、结语
“教学做合一”是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促进社会和学校融合,加强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实际特点,明确课堂教学目标,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活动,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开展。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注重“教学做合一”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可以真正参与课堂活动,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高效构建教学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育华.有效引领 优化教学——教学做合一引领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优化[J].华夏教师,2019(25):81 82.
[2]王大金.“教、学、做”合一——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学周刊,2018(19):125 126.
[3]何钢.谈“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37 38.
责任编辑:黄大灿
34875005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