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丹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学注重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议题式教学以议题为主线,以情境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学科内容的承载方式,成为新一轮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的重大亮点。议题式教学的创设与实施是促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抓手,是思想政治课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课堂议题式教学中,如何创设议题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地设计议题,促进议题式教学的发展,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价值。
一、基于生活素材,设置生活化的议题
议题式教学活动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活的灵魂。议题式教学主要以议题的方式呈现,并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一个好的议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以真实的生活场景为学习起点,将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发现、发掘教学资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这样做,既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事物,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与思想政治教学有关的内容纳入到教学中,尽可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把不同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把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讲透。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会被调动起来,从而逐渐学会联想、分析、归纳,不断提高核心素养。
以“市场配置资源”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如果仅向学生传递教材中的内容,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若补充事例加以论证,虽然效果有所提升,但是学生仍然较难理解,知识的学习仅停留在表面。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探求市场的特点及规律,从而使其真正掌握“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大多数学生都有过订餐的经历,订餐使用的支付手段、订餐涉及的食品安全、诚信经营与消费者维权等,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社会生活话题。这些话题与市场调节的优点、局限性、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等知识直接相关。基于此,教師可将“如何使市场在外卖行业更好地配置资源”作为中心议题,围绕议题设置探究活动。活动一:为什么春节期间订餐难?引出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和配置资源的手段等知识。活动二:外卖公司如何解决春节期间订餐难的问题?引出市场机制的相关知识。活动三:外卖公司从成立至今都需要和哪些市场打交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有关市场体系的相关知识。活动四:列举两起外卖行业没有诚信经营或恶性竞争的事件,组织学生讨论、辨析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性及措施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内容,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悟我国依法治国的成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法治意识,增强制度自信,实现政治认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在体验中,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意识、语言等与现实经历融为一体,在合作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增强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达到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要求。
二、设置思辨议题,激活深度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教学的真正魅力在于启发学生的求知欲,用积极的心态、探索的精神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逐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设置有思辨性的议题,不能把问题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层面。问题的设置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书本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其思维水平。设置思辨性议题,可以让课堂有思想高度、有辨析深度、有价值引领的力度。思辨性议题的设置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学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辨析不是针锋相对的观点争辩,而是在辨析中求异,在辨析中趋同。设置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议题,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教授“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课时,如果只是泛泛地介绍改革开放的进程,学生会感觉到这是对历史学科所学知识的重复,就不会深刻领会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历史的必然,就无法用历史事实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无法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更不能从情感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不能有效达成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任务。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真实的历史情境,设计思辨性问题,推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比较说明20世纪80年代初,为什么会出现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分田到户和河北晋州周家庄的集体经营。“大包干”与“大集体”哪个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列举自己身边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阐释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学生自主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改革先锋们解放思想、突破成规,探索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感悟到改革开放来之不易。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需要设计有辨析价值的议题,通过对“大包干”与“大集体”不同道路选择的争论,学生深刻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强国富民之路;理解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结合改革开放以来自己身边的变化,如住房、家庭收入、数字化应用等,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从一系列变化中感悟,改革开放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面貌,使我们的祖国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明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促进深度思维训练,让学生真正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自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归纳概括,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素养。
三、聚焦教学立意,提升价值引领
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我们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这既是思想政治课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好的议题,既要有可议性,又要有价值引领性。在教学过程中,巧设议题,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在多元思考、深入探究、思维碰撞中,对生活问题、社会问题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由知识转向人,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统编教科书必修4《哲学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教学过程中,综合所学知识,设置中心议题:传承爱国奋斗精神,青年学生作为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该如何作为?
学生从不同层面对这一议题展开分析。一方面,通过梳理所学知识,感悟到: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表现。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了抗击外侮,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捍卫祖国统一,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新中国建设发展时期,涌现的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强调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等。在分析过程中,学生意识到自身不足,产生对自我发展的紧迫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榜样的了解与学习,学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勇于担当的精神,感悟到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从而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言行。
另一方面,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学生明确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爱国奋斗的伟大实践体现在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用科学理论来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在比较鉴别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此外,学生还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和中华人文精神的借鉴意义,从心底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使爱国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坚了文化自信。在此过程中,知识升华为情感,既实现了学科知识的前后贯通,也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实现了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时代在不断进步,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策略,科学合理地创设议题,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用自己的智慧深度思考、自主探究、自我反思,形成对知识的真正认同,并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吴 莹)
31705019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