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究

2022-03-18 12:34黄煌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徒校企岗位

黄煌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中山 528000)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特征,对传统相对封闭的校园内学生管理模式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只有制定符合现代学徒人才培养规律的学生管理模式,才能为推动现代学徒制提供保障。

1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

1.1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重要举措。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进行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1]。

1.2 现代学徒制的新特征

1.2.1 教育主体的改变:“双主体”育人

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下,校企共同联合办学、联合招生,企业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与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专业教材等方面。校企双方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与资源,共同组建校企双导师队伍。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以学科理论知识为主体的学校模式,要求学生参与企业岗位上技术技能的学习[2]。企业与学校共同成为教育主体,实现“双主体”育人。学生管理面临着“跨界”挑战。

1.2.2 学生身份的改变:双身份学习

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要求招生招工一体化,入校即入厂,校企培养人才。学生不仅是学校的学生,还是企业的员工。学生既要到学校里面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也要到企业岗位上进行技术技能的学习;不仅仅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也要遵守企业的各项制度;不仅要接受学校的学业成绩考核,还要接受企业员工业绩能力考核。学生管理面临“跨群”的挑战。

1.2.3 学习场域的改变:成才在岗位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相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时间和地点、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学徒的课堂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教室,还深入到生产第一线、职场最前沿。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更加灵活,更是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建立了以任务目标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强调岗位技能技术水平的新体系。学生管理面临“跨域”的挑战。

2 现代学徒制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挑战

2.1 跨界管理增加复杂性

“跨界”状态下,要求学校和企业两个办学主体共同承担学徒管理的责任。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内有完整的学生管理制度,有专业稳定的学生管理队伍,有学生突发事故的处理机制,在心理干预、危机处理、职业规划方面都有成熟的应对机制[3]。但是在企业职场一线,这种处理反馈机制相对滞后,企业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标,企业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益为主,对员工的管理更多是规范性与制度性,对于员工的心理危机干预、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缺少专业以及有效的预警、应对、处理机制。这种跨界的管理,必将导致学生管理的复杂性大大增加。

2.2 跨群管理降低可控性

“跨群”状态下,要求校企招生招工一体化,入校即入厂。学徒既有学生身份,接受学校各项规定的管理;也有员工身份,需要接受企业的各项考核。这两种身份的不断转变,需要学徒必须尽快做出心理调整。一是要摆正从学生到准员工的心态,突破心理上的落差感,克服传统思想与社会外在因素的印象,降低期待值。二是要尽快适应身份的转变,尽快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与学习环境,接受不同环境的考核。这两种身份的转变,给学徒心理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这无疑增加了管理的可控性,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2.3 “跨域”管理增强了无序性

“跨域”状态下,学徒的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学徒的管理不仅仅局限在传统课堂上,还要延伸到职场培训上,不仅需要考核学校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还要接受企业岗位的客户服务能力、绩效和素质、技能技术实践效果的考核;考核的形式不仅以学业分数为主,还要考核所在岗位创造的价值。两种管理方式的来回切换,必将造成学徒生活工作的无序性。

3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现代学徒制体系体现“双主体育人”“学习双身份”“成才在岗位”的新特征,必然要求学生管理的模式也要出现相应的改变。但传统的“以学校为主导”的学生管理模式并不能适应现代学徒制中学徒管理的新要求,导致校企协同管理理念不强、管理推动力不足、协同沟通能力不强等问题。

3.1 观念陈旧,校企协同管理理念不强

传统的高职学生培养模式渐渐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经过多年的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需要校企双方紧密联合,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以工学结合的模式,实行“双主体”育人。学徒制学生管理理念也要随之转变,传统的学生管理是相对封闭的校园内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学徒制“双主体培养”“学生双身份”“成才在岗位”的要求,只有充分发挥校企双方育人作用,学校与企业的导师相互协调,从专业理论知识,岗位技能实践、职业生涯规划,职场心理健康等方面,全方位地为学生的成才成长服务[4]。而目前,主管学生工作的专职学工队伍,并没有这种校企协同管理的意识,与企业协同管理念不强,影响了学徒制学生管理的效果。

3.2 制度缺失,校企协同管理推动力不足

首先,我国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管理的法律依据是《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以及国家对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但是这几个法律条文中均没有提及现代学徒制并明确其法律地位。关于现代学徒制的政策文件都很宏观,缺少了明确性、针对性,实施力不强。其次,校企双主体对学徒的管理制度比较零散,不成体系,很多资源的整合不到位,以学校管理为主的制度不适合学徒“双主体”培养、双身份学习的学徒制管理模式。最后,学校是以育人为主,管理方式相对温和,企业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管理讲究服从,与薪酬挂钩,这两种不同的认知差异,导致学生对两种模式不适应。总体来讲,制度不完善,导致校企协同管理推动力不足。

3.3 沟通不畅,校企协同管理关系异化

“学生管理工作中信息的及时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做好及时、到位的沟通,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而对学校来讲,传统的学生管理惯性,导致很多精力花在校内管理上,对校内出现的学生思想问题、心理问题能妥善处理,但如果把管理延伸到学徒岗位上,因为工作空间距离等原因,会出现对学生跟踪管理不到位,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习信息。而目前,很多企业更注重眼前的利益,更重视学生业务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在岗位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缺少必要的沟通以及反馈,导致校企之间协同不畅,特别是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更显力不从心。

4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管理的路径对策

现代学徒制对学生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建立系统科学高效的学生管理体系,以此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普及。

4.1 转变观念,校企合作拓宽学生管理新局面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紧密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徒管理长效机制是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保障。针对学徒制管理的特点,完善各类制度,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责任与义务。学校与企业要签订办学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企业与学生签订用工协议,学生确认自己员工的身份,享受在岗位的各项权益与义务。此外,校企要共建双元育人的学工队伍。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对学生思想政治、 心理咨询辅导、学生管理的经验不足[5]。而学校有稳定且专业的学生管理团队,但对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方面了解比较欠缺,只有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共同打造一支双元育人的学工队伍,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密切配合,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高效地解决问题。

4.2 加强职业精神培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其核心是职业精神。职业精神的培育,需要企业导师在日常的生产教学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企业的精神、企业的文化贯穿在生产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能感受到,并从心底认同,从而认同自己的身份并为之自豪。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生产过程中,要懂法、知法,一切行为准则要以法律为基准,以企业的规章制度为准则,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4.3 完善契合现代学徒制特征的学业评价激励机制

学生学业评价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特点,评价考核机制要围绕两个原则,一是全面与个别的原则。制订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考核评价标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二是多方评价原则。一方面,不仅仅要考核学生个人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确保人才质量符合职业岗位要求,能够实现学业标准与岗位标准无缝对接。以此激发督促学生刻苦钻研,全面提升个人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4.4 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学生管理平台

为考查学生在不同岗位学习的能力素质表现,应拓宽教育培养手段,通过运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推进信息化的建设,搭建校企网络化管理系统。例如,通过开发校企学生管理工作手机APP,建立学徒管理微信群、QQ 群,利用新媒体载体,加强学生情况相互通报,及时上传下达相关文件通知,定期开展网络交流反馈会议[6]。通过构建个人自学、集体学习、岗位培训、外出培训、 网络教育等互相融合的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平台,畅通交流渠道,缩短时空差距,实现信息互通,拓宽学生管理新路子,保障“跨界、跨群、跨域”条件下学生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学徒校企岗位
魔术师的学徒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