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芹先生的“一语双文”论述评

2022-03-18 09:46:40
关键词:分野文学文章

张 天 明

(黄淮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曾祥芹教授一生致力于文章学、阅读学、语文教育学研究,被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前任会长周庆元称为“三栖学者”(1)2009年7月,时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周庆元教授,在南戴河举行的“全球化语境下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的闭幕词中首次公开提出。。其中,他创立和逐步完善的“一语双文”论,“既是曾先生语文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他学术思想的基本内核,体现着他的语文教育学研究的核心价值”(2)周庆元:《曾祥芹文选·语文教育学研究》(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一语双文”论是“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朱绍禹、刘国正、顾黄初之后的又一位著名语文教育家”(3)王伟:《论曾祥芹语文教育学科创新的鲜明特色》,《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11期。的重要标志。

该理论科学论述了语文学的学科构成及相互关系,描述了语文学的理论根系,对于语文学的理论建构与语文教育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将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表现出来。

一、“一语双文”论是对语文根本问题的回应

语文自从分科以来就和问题、争议伴生,直至20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得到集中呈现,从教材到教法,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编选,从语言教育到文学教育,涵盖了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当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着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经历与经验的曾祥芹对此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历数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语言课和文学课的种种偏颇,指出其深层原因,即“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语文教育的主要矛盾,对语文课的应用性质与任务视而不见,忽视了文章读写在语文教育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只有重视与抓牢文章教育与教学这个主要矛盾,语文教育与教学的其他矛盾才能迎刃而解,否则将有不可克服的问题。解决这个主要矛盾,语文教学的其他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他认为语文教育的目标与主务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文章读写能力,应建立并加强与人们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文章读写能力为主线的语文教学体系。曾祥芹多次把文章学与语言学、文学对举论证,并界定为语文学的学科内涵,初步形成了语言学、文章学与文学三足鼎立的观点,这可以视作其后来“一语双文”论的雏形。

当然,宽松的文化环境也为“一语双文”论的产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世纪80年代初,学术环境日益自由开放,西方各种文化观点、学说、思潮深受国人追捧,许多思想、理论、学派纷纷提出和建立,仅语文教学就涌现出许多派别,诸如“情感派”“导读派”“思维派”“管理派”“语感派”“目标派”“快速阅读派”“快写派”“大语文教学派”等等(4)张正君:《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这也是曾祥芹提出“一语双文”论、建立狭义文章学派的学术环境与氛围。

二、“一语双文”论的内涵与理论谱系

从提出“一语双文”论,到后来的逐步完善、丰富与深化,曾祥芹前后发表相关论文70余篇,代表性论文10篇。可以说,对于“一语双文”论的研究贯穿了曾祥芹学术研究的一生。

一门学科的建立必定要有其发展的理论谱系,即初始基础内容以及由此基础之上的发展内容,学科理论的建构就要把这种内容描述出来。1980年刊载的《呼吁开展文章学的研究》中,曾祥芹大胆地提出了语文学的学科内涵,即语言学、文章学与文学三者并立的观点。1989年发表的《“一语双文”论——关于语文学科内容体系的新构想》正式提出“一语双文”论,并进一步加以拓展,语文理论的三大支柱——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语文课程的三足鼎立——语言课、文章课、文学课。2018年发表的《扬弃“一语一文”旧语文观,普及“一语双文”新语文观》对语文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与深入分析(5)曾祥芹:《扬弃“一语一文”旧语文观,普及“一语双文”新语文观》,《殷都学刊》,2018年第3期。,从14个维度绘制了一幅生动的语文教育学的理论图谱——

(1)言语形态:生活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

(2)言语作品:话语作品、文章作品、文学作品

(3)语文知识:语言知识、文章知识、文学知识

(4)语文能力:口语听说能力、文章读写能力、文学读写能力

(5)语文素养:语言素养、文章素养、文学素养

(6)语文学科: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

(7)语文课程:语言课程、文章课程、文学课程

(8)语文教材:话语教材、文章教材、文学教材

(9)语文教学法:语言教学法、文章教学法、文学教学法

(10)语文教育:语言教育、文章教育、文学教育

(11)语文教育史:语言教育史、文章教育史、文学教育史

(12)言语文化:语言文化、文章文化、文学文化

(13)语文美学:语言美学、文章美学、文学美学

(14)语文学家:演说家、文章家、文学家

该图谱既从宏观角度建构了语文教育的理论框架,又从微观视角揭示了语文教育学的内涵。14个方面从小到大,从理论到实践,从批判到重构,由文本内部结构到文本外部功用,由空间维度到时间维度,由教学到教材编写再到教学研究,从知识的传授到对人才培养的期许,涵盖极广,堪称体大思精,宏纤包举,令人称奇,为语文教育学的研究与实施指出了“语言、文章、文学和谐发展”的通途。

三、“一语双文”论是在对四种“一语一文”说扬弃基础上提出的

“一语双文”论不仅是曾祥芹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升华,而且也是在对各种学说的批判与扬弃中形成的:

(1)“语文即语言文字”说(以王力为代表):以偏概全

曾祥芹认为语言文字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内容,但肯定不是主要的、更不是唯一内容,“以文字囊括文章、文学是不科学的”(6)曾祥芹:《“一语双文”论:关于语文学科内容体系的新构想》,《长沙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2)“语文即语言文学”说(以吕叔湘为代表):也是以偏概全

曾祥芹认为该观点也是以偏概全,因为它涵盖不了整个语文学习内容。语文除了语言训练和文学鉴赏之外,还有文章的读写训练。

(3)“语文即语言文化”说(以罗常培为代表):失于笼统

曾祥芹认为“语文即语言文化”说,大而无当,有空泛之嫌,缺少实指性的学科支撑,易形成“泛语文”流弊,这已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中得到佐证。

(4)“语文即语言文章”说(以叶圣陶为代表):较为圆通,但其广义文章观未能解决好文章和文学的分野问题

对于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所提出的观点,曾祥芹并不盲从,既肯定其合理性又指出其所秉持的广义文章观,未能很好地解决文章与文学分野问题的不足,即用文章来包含文学,与“语文即语言文学”说中用文学侵吞文章的做法一样偏颇。

研读曾祥芹对四种“一语一文”说的扬弃,我们可以看到语文学本体研究的复杂与艰难。然而曾祥芹不惧权威,不盲从定说,以卓越的识见、深厚的学养,犀角烛怪,从现象到本质,层层剥茧,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分析四种或以偏概全、或失之于笼统的“一语一文”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即“一语双文”论。这种理论既挣脱了语文乃“语言文字”说的历史束缚,避免了语文即“语言文学”说的文体霸权主张,又圆融地吸收了上述几种学说的科学成分,最为合理允当。

四、“一语双文”论重点在“双文”论

对于语文之内涵的分歧主要在于对“文”的理解上,曾祥芹“一语双文”论的重点在于统一人们对“双文”的认识,认为“双文”之文是指“文章”和“文学”。他在与张会恩联袂而成的论文《论文章和文学的分野》中明确指出:“最迫切最艰难的工作是完成文章和文学的分野,这是我国文论史上很早提出而又很久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7)曾祥芹,张会恩:《论文章和文学的分野》,《殷都学刊》,1988年第2期。。的确,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文章和文学杂糅,异同难辨。后来人们认识到其内涵、特点与功能的差别,并试图加以区分。最著名的当属“有韵者文,无韵者笔”(《文心雕龙·总术》)的论断,这种依音韵为标准“文”“笔”之分自有其合理之处,但简单粗疏显而易见。有人据此认为二者不能分,无法分,分不清。但曾祥芹认为“研究对象的纯化,是任何一门学科得以建立科学体系的根本条件”(8)曾祥芹,张会恩:《论文章和文学的分野》,《殷都学刊》,1988年第2期。,接着他从科学概念、认识论、反映论,真实论、典型论,思维学、心理学,文体学、语体学,章法学、技法学,阅读学、鉴赏学,表现美学、接受美学,教育学、教学法,现代科学体系的构成等方面来具体分析文章与文学的分野,包括各自内涵、特点、专用术语以及相互区别与联系等,分类论证,全面系统,洋洋大观,极见功力。

五、“一语双文”论的难点在于处理好“交叉文体”

从哲学角度看,文字作品分为文章和文学两大类,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特殊性,这在文体二分法的表现上即存在“交叉文体”,这也是一些广义文章论者反对曾祥芹文本二分法的主要依据,也是“一语双文”论实施之难点与关键。对此,曾祥芹殚精竭虑,先后提出了“文章文学分野论”(9)曾祥芹,张会恩:《论文章和文学的分野》,《殷都学刊》,1988年第2期。“文章文学差异论”(10)曾祥芹:《实用文章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在既坚持文章文学相分相别这一普遍规律的同时,又承认二者相通相融的特殊规律,即存在“交叉文体”的事实,他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论的观点并结合科学量化的手段,视虚构手法的多少,将杂文、报告文学归入文章,把文艺性散文归入文学,如此等等。

“交叉文体”的科学划分,既有其哲学基础,又符合文体的实际,不但提升了“一语双文”理论的科学性,为狭义文章学的自立提供了理论依据,更是较好地解决了文章文学自古以来杂糅的历史性难题,为文体发展、研究与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由于国人习惯性思维方式和当前“大文学”观、“问题”多于“主义”的实用观等方面的强力影响,“一语双文”论目前还没有得到学界普遍重视与广泛接受,但是“一语双文”论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又科学地反映了语文学的本质、内容及发展规律,因此也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与支持,并在教材建设、教师教育中得到初步应用。曾祥芹多次被邀请到全国各地主讲“一语双文”论。199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基于“语言、文章、文学三足鼎立”的新语文观,出版了“语文教师必读丛书”,包括曾祥芹主编的《文章学与语文教育》、倪宝元主编的《语言学与语文教育》和王纪人主编的《文艺学与语文教育》等著作。随着人们对语文教育本质与规律认识的加深,“一语双文”论定会逐渐被学界普遍认可,并在语文教育界产生应有的影响。正如曾祥芹所言:“‘一语双文’时代渐行渐近,必将到来!”(11)曾祥芹:《“一语双文”时代渐行渐近:全球化语境下语文内容结构改革的必然趋势》,《语文建设》,2009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分野文学文章
我们需要文学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的分野与整合研究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社会观察(2017年12期)2017-11-21 22:27:54
山川定界:傳統天文分野説地理系統之革新*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13
我与文学三十年
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