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霞
近年来,中国创客教育运动发展得如火如荼,各种形式的创客课程在全国各地不断开展。创客课程成为我国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之一。2015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教技厅函〔2015〕76号),提出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1]。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创客文化”下的思政课程与创客课程从内容、基本特征等方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将两者进行深入地融合,可以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更好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创客”是近年来逐渐流行的新兴词汇。原意是指追求科技发明、创新技术新领域的人[2]。从广义上而言,“创客”指自身拥有一定的奋斗目标与创业梦想,积极实践自身的想法与观点的人。“创客文化”起源于国外,众多行业巨头,尤其是新兴电子科技产业巨头们,例如苹果、微软等公司的创始人,都可以看作是“创客文化”实践的典型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创客文化”的内容及形式在国外逐渐成熟,并形成了创客运动的潮流。在这一潮流下活动的创客主体主要以自身的创造性想法为基石,辅以对某一行业或事件的爱好与兴趣,积极创业制造满足自己要求的产品,并获得一定的功利性收获[3]。随着各国经济文化等领域联系日趋紧密,“创客文化”也随之进入中国,并逐渐向本土化、特色化方向发展。表现特别明显的是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中心的“创客文化圈”。这些“创客文化圈”不仅包括社会职业人士、自由职业者等,还有部分主力群体来自大学校园。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理想并追求理想的重要时期,高校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基础,还具有良好的创新合作氛围。大学生朝气蓬勃并思维活跃,所以当“创客文化”与高校大学生相遇,就会激起探究性、实践性的智慧火花,当“创客文化”和高校的思政课相遇,就会呈现高质而高效的教育实效。
“创客文化”具有“创新、创业”等思想理念内涵,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创客文化”的“任务驱动、实践参与”等活动形式是大学生乐于尝试并易于接受的。将“创客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程教育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提高思政课程培育实效[4]。具体而言,“创客文化”下的思政“创课”首先作为一门课程出现。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思政“创课”就是在创客文化下对思政课程教育途径的创新与发展;从教学手段角度分析,思政“创课”以信息技术为抓手,以提升课堂的灵活性、实践性与创造性为核心;从教学内容分析,思政“创课”在课程设计中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所学,积极主动创新创业,发挥自身热情的同时调动潜在的创造力。总之,“创客文化”下思政“创课”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内涵。第一,从“创客文化”出发,让创客文化进入课堂,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创新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化与落实。第二,以思政“创课”为着力点,大力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将“创客文化”的灵活性、自主性融入实践教学的设计中。一方面可以提升思政课程设计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思政课程与创客教育在创客空间内得到新的发展,从而使思政教育与创客教育相辅相成,在教学实践等现实活动中得到真正地融合与落实[5]。
思政“创课”中,创新精神是思政课堂教学的核心精神,“创客文化”也以“创新”为灵魂,所以创客文化和思政创课具有相近的内涵元素。二者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却可以实现有效地统一,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共同培养新时代背景下符合社会需求的新时代人才[6]。就思想内容而言,创客文化强调学生的自主创新,强调学生以高水平的创新思维实现自身追求梦想的热情与信念。思政教育恰恰是立德树人的一项课程,创客文化所倡导的价值取向正包含于思政教育的范畴之中。两者有效统一,可以促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分析,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面临着形式化、说教化的问题,而创客文化强调学生的主动实践与自主创新,鼓励学生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下,以个人兴趣为导向进行实践,二者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提升思政教育的现实成效。由此,在创客文化的引领下,思政教育得以不断改变自身的实践方式,实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育人目标,促进思政课程更加包容、开放的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强大助力下,新的思政教学平台的设计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自主学习。
首先,思政创课的整合性体现为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索与学习,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更加自由的学习设计,使思政课堂更加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其次,教师可以有效地整合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让思政课程的设计渗透到不同课程的方方面面,实现思政知识的综合迁移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实践与探究。再次,思政创课还是对师生结构的一次新的调整。创课活动可以有效地发掘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创造和合作力量,实现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统一,拓展思政课程的开展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践行思政课的丰富内容,从而真正做到学有所得[7]。最后,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以信息技术为学习互动平台,实现教与学的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不能仅仅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而被动地接受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而是要成为知识的理解者与创造者,在实践中践行课堂上的内容,才能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创新思维。人们常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每个孩子都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8]。在思政“创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政课程内容学习中,在“创客文化”的引导下,学生也并非思政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以独立思考与创新的方式去认识学习内容。在思政课程的整体构建之中,教师需要根据思政课教学内容,设置驱动任务,指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思想理论内容,同时,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上的升华,又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开展深入的实践探索,从而提高思政课程实现知行合一的良性循环,在这种良性循环的状态中,学生逐步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创造力,逐渐养成新时代人才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格[9]。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创课教学主要以信息技术为引导,信息技术为思政课程的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技术平台可以集合网络上的多种教育资源,形成整体性的教学知识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天地。在创课的设计下,思政课程的教学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自由学习。近年来,以网络公开课和微课为代表的信息化教育课程在教育领域的迅速推广和应用,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另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各类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的潮流与趋势为教育创新发展打开了窗口[10]。学生在信息平台自主探寻的创客案例,对大学生的思维和思想都是一种新的启发,信息平台上创客创业的模式可以提供学生新的实践视角,创客文化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认知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思政“创课”首先要从目标上实现“创客文化”下的现实构建。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以为国家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因此,思政“创课”的首要落脚点在于“创新”一词。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具体活动之中,思政创课要落实知识与技能的统一、思想与实践的统一。举例而言,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目标不只是要获取并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能对所获得的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地运用和发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技能。在学习情感态度的层面上,基于创客文化的影响,学生应始终保持开放阳光的积极心态,形成对创新创业的价值追求,产生将思想转化为行动的意识,并乐于将个人基于理论学习产生的思想付诸实践。
思政“创课”基于坚定的家国情怀,鼓励学生从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去思考问题,对现实生活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创新,从而承担起促进社会发展的现实责任,以实际行动推动国家的整体创新,为创新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因此,思政“创课”强调,要让学生的自主思维时刻置于时代环境的大背景下,鼓励学生关注社会时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时刻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沿。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创新才是真实有效的现实创新,才能够真正将个人的命运同社会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让自身在社会的前行过程中找准定位,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11]。
思政课程改革从“评价”出发,通过逆向力引导其他要素发生转变,这就是创新成果对于创新实践的“倒逼”机制。结果导向的评价模式适合于以创新成果为考量因素的思政课程创新。但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到,评价不应仅局限于结果,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条件,要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过程进行具体评价。总之,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提升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而且在学生创新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保证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索与学习,避免走弯路现象的发生。
“创客文化”下的思政“创课”作为一种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的课程,主要利用学生的积极性与探索能力推动课程的开展。由此,思政“创课”以兴趣作为课程设计的首要原则。创设课程的趣味性设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强调思政课程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转单向度的知识为双向化的问题,通过设计趣味化的探索与研究目标来激励学生,以任务引导课程的开展。在任务化的课程内容创设中,学生通过任务的引导进行自主思考,对任务形成自己的理解,达到知识化与思维化双重并进的教学成效,也使得思政知识得以真正内化于学生的思维之中。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推动思政“创课”的生活化,为思政知识创设一定的、具体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与分析具体情境下的知识应用,形成一定的实践观点。由此在知识与生活情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源于生活。其二,加强思政课程活动设计的趣味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化思政知识的趣味活动。其中,大型活动主要依托学校教学与学习活动中心等。在特定的大场景中开展实践调研、理论分析、理论创新研究等。另外,在课堂上也可以随机组织实践活动,例如研究、实验、装配、模拟、竞赛、游戏等。教师灵活使用这些活动形式,将实践活动融入教学之中,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让课堂创新落到实处。
首先,从提升学校思政课上层建筑总体设计水平出发。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学校需要加强自身组织工作的体系化、制度化设计,以整体的建设促进多方面水平的齐头并进,不断获得思政教育的新成果,使思政教育不断迈入新阶段;减弱或消除在教育过程中的短板,以整体的视域分析服务工作,促进思政教育的发展。从制度方面,学校需要对于“思政创课”的开展制定一系列明确的教学制度,使得教师得以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其次,有条理的考核制度与规范性的教学流程也可以使得这一教学开展过程高效有序。学校一方面需要宏观把握教学水平,并合理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期望的教学目标,并将这一目标进行量化,从而可以在整体上通过分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另一方面,学校还需要活化教学评价标准,不仅能以知识性的学习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而且注重将学生的思想修养与行为能力纳入综合考量范畴。再次,学校需要积极构建思政创客的平台,为课程的现实开展提供支撑。要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作用,加强思政课程的生活化设计,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更多地得到学校思政教育的引导。除此以外,学校还应积极主动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做好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通畅实践渠道,实现学生能力的整全性自由发挥[12]。
在“创客文化”的大背景下,创客课程是将创客精神落实于教育领域的重要载体。思政教育与创客课程的契合可以为思政教育发展提供新的突破口,以实现思政教育的现实化、具体化、积极化、生动化发展。同时,通过思政教育,创客教育也得以拥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学生也由此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勇敢追逐梦想。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创客课程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空间,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