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传播的现状及优化路径

2022-03-18 07:52飞,周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育者政治思想

梁 飞,周 鲁

(山东建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培养和造就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根本上就是做人的工作,务必紧紧围绕大学生、关心大学生和为大学生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适时调整过程,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必须与时俱进发展创新,才能实现自身承载的重任和使命。当前,智能互联已融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成长环境、学习工具和交往方式。”[1]从教育传播渠道维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随社会传播媒介方式的发展而动态呈现出与时代同步的调适和创新。

“融媒体”一词是在“媒介融合”和“媒体融合”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2005年,“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率先被蔡雯教授使用,并将其定义为各类媒介样态的内容、传播渠道和媒介终端实现融合的过程。学者张澎军、王宇从两个层面探讨了“媒体融合”内在意蕴。一是在广义上,“指历史上的传统媒体和各种新媒体实现融合”[2];二是在狭义上,是基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依托计算机网络、卫星等介质的数据传递,实现信息终端的跨界融合。2014年,“媒体融合”被李良荣教授提出,即各类型媒体样态界限的逐步消解,“多功能复合型媒体逐渐占据优势的过程和趋势。”[3]2014年8月,中央层面发布出台了纲领性文件《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媒体融合快速发展崛起起到了导向助推功能。2014年,栾轶玫教授首次提出“融媒体”的概念,这也标志着学界融媒体理论研究的开端。2015年,学者周鹍鹏强调“融媒体”是搭建在互联网思维上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依托媒介载体,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和整合,最终形成“资源通融、内容兼容、传播互融、利益共融”[4]的全新媒体形式。2016年,栾轶玫教授在其著作《融媒体传播》一书中指出:“融媒体就是充分利用一切媒介和载体,有效整合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一种新兴媒体运作模式。”[5]该论述对“融媒体”概念有了较为明确的界定,凸显了“融”的理念,深刻诠释了“融媒体”的丰富内涵。

一、融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促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6]这一重要科学论述,成为融媒体传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在传播学领域,权威专家威尔伯·施拉姆提出“选择或然率”的科学概念,即“选择的或然率=报偿/费力的程度”。将此概念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定语境下去理解,可以将其概括为大学生在获取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报偿越小,大学生群体获取需求满足程度越大,该群体满足感越强,对信息的选择性也就会越高。“融媒体”独特的传播优势,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信息选择时的费力程度,这一优势与当代大学生网络环境下信息获取惯习高度吻合,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效力。

(一)融媒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融媒体是综合使用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漫等多种媒介形态,“对不同媒体资源的长处加以整合,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7],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地展现传播主题的时代新样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开启了新思路和新渠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可以利用融媒体万物互联和跨界融合的开放生态特点,以智能互联技术为动力,全面改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设施,硬件上采用先进智能互联设备,软件上使用智能交互系统。融媒体模式促成从“一”到“多”,从“平面”到“立体”的传播方式的成功转变;坚持“受众第一”,注重即时互动。这些特点适应了新时代大学生乐于接受可视化、移动化、互动性信息的偏向。融媒体便捷的移动直播、即时互动和情景模拟体验功能,“使得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生能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思’‘想’。”[8]智能互联融媒体场景能够有效链接各类名师名家讲座和课堂、各类学习兴趣小组和权威媒体资源,这种即时互联便于师生、生生与权威之间的无缝衔接和互动,打通了媒介壁垒,推动信息链接与共享,形成了跨行业跨地区跨学校的智能互联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融媒体纵深发展

融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为动力的媒介传播变革。“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变革能有效推进融媒体在高校的纵深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依托融媒体进行教育手段、形式等创新,必将进一步激活高校融媒体的发展潜力,实现高校融媒体宣传效能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嵌入融媒体势必推进融媒体采编内容的供给侧层面转型改革,积极运用万物互联思维,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用户”理念,开展分众、互动化和精准“滴灌”传播,在可读性和吸引力上做足做实“绣花”功夫,强化主流舆论的有效吸引力和高黏性,高校广大学生的阅读流量将进一步促进融媒体在高校校园“火”起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融媒体中心的同心同向同行,“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10],必将进一步促使高校融媒体传播形式多样化和内容科学化丰富化,实现高校融媒体的纵深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传播的现状分析

通过融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应社会信息化程度提升的要求,进一步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创新开拓的显著体现。然而,对于高校来说,利用融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面临着诸如融媒体能力不足、传统灌输教育方式根深蒂固和校园媒体各自为政、影响力分散等务必要正视和解决的困境。

(一)通过融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有待提升

深厚的媒体素养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新媒体新技术高质量开展工作的应有素养。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依托课堂渠道,以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为讲授内容开展工作。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接轨,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搬到”网络平台上,并没有真正实现跨媒介的“融合”。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通过融媒体渠道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内容采编、融媒体传播兼容性调试、音视频资料编辑等多个方面,对教育者提出不仅做导演而且还要做演员的更高要求,这既费时又“烧脑”;二是高校宣传和倡导力度有待提高,没有形成一个有序鼓励使用和推广融媒体渠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体制机制;三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将课堂讲授视为主渠道,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整体信息能力偏弱和融媒体意识不强,融媒体渠道使用主动性不高;四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融媒体的变革规律和传播规律研究不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经验和技能缺乏深入研究和娴熟运用。随着融媒体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也产生了诸多变革,互动性和体验式教育教学日益兴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融媒体开展教育活动已成为业界共识,但要想充分发挥并实现融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独特效果,还应必须在具有精深专业学识的基础上又能够熟练掌控融媒体的运作,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于使用融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二)传统灌输教育方式根深蒂固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配之恰适的方式开展,二者相辅才能成效倍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习惯以灌输的形式进行,融媒体则要求其更加注重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对受众情况有一个真实、全面的了解是取得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前提。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受主观体验性支配多、自主意识特别强。“随着人们自主性的不断增强,平等互动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断深入人心。”[11]灌输式教育方式在互动交流方面极其欠缺,长此以往将会引起大学生的反感,甚至会从内心深处自动屏蔽信息接收,大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成效。这种现象的成因集中于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随着智能互联的高歌猛进,智能手机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智能互联使得信息传播具有平等、即时、双向互动性,不再是过去单向度的灌输。因此,受智能互联信息传播特点影响的当代大学生不再习惯于单向度灌输的教学方式。二是在智能手机人手一部的大学校园,由于短视频、抖音和手游等新媒体个性化的即时推送,紧紧抓住了大学生们眼球。三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实现即时与身处智能互联时代学生的互动互联。灌输性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征,新的形势要求必须注重灌输性和启发性二者的有机结合。融媒体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渠道,融媒体时代如何在坚持灌输性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借鉴融媒体传播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预期效果更好实现,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紧随时代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校园媒体各自为政,影响力分散

育人合力的形成需要“宣传口舌”的伴奏共鸣。随着智能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大学校园中除了学校、学院官方的媒体平台以外,还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其他校园媒体,主要涉及学生组织、社团的媒体平台。校园媒体各自为政,主流媒体的“发声”中心地位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产生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整体性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视野,是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本质属性的根本要求。”[12]对于高校而言,校园媒体也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校园媒体的运行应保持步伐协调一致,内容同频共振。目前,虽然高校对学校各类媒体强化了总体监管,但没有找准校园媒体“牛鼻子”,对一些校园媒体的即时监管相对薄弱。由于大学生心智并不完全成熟,易受到非主流的诱导,对负面信息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主流媒体。如个别大学生在校内一些论坛上往往就国内外和校内外的局势和事件发布一些自己主观思考和见解,更有甚者会隐晦曲折地发表一些错误言论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却不能及时被发现和处理。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高校内部各单位宣传部门的信息闭塞,加之条块分割管理,各自为政,导致信息不能共享,无法做到内容协同、声音共频;二是学校相关部门对校园媒体的监管力度还不够,没有形成校园媒体监管全覆盖,针对大学生存在疑惑的热点信息不能及时用正确的观点去回应和引领。这在很大层面上导致了校园媒体话语实效不强、影响力式微。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传播的优化路径

当前是融媒体发展的黄金时期,融媒体传播技术日趋成熟,影响日益深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克服各种困难,借力融媒体不断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传授。

(一)加强融媒体学习,提高融媒体应用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更是承担着铸魂育人的光辉使命,要想高质量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教育者必须首先重视加强自身的教育,增强融媒体教学技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步变革走创新发展道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加强学习,持续跟进时代发展才能跟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脚步。现代传播学发展突飞猛进,对其发展成果的关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所面临的前沿问题。身处融媒体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运用融媒体这一高效传播工具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难得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此为契机,迈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样板间”,“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13],以“钉钉子”精神勉励自己扎实增强融媒体驾驭能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清醒地看到,自身运用融媒体平台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融媒体教育教学能力,是当前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主动作为,构建合理的融媒体建设激励机制。邀请融媒体领域的“理论大咖”到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举办专题讲解专场活动,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融媒体的背景、发展阶段、传播特点等专业知识做到系统掌握,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融媒体知识的全面了解。打造激励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创新的体制机制,为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提供动力保障。

其次,注重典型示范,发挥朋辈效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增进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发展。高校应该主动敞开校门,积极鼓励思想政治教育者走出去,关注前沿动向,走近成功典型、相互借鉴和参考各地各校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融媒体教学能力的同时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优势,推陈出新,打造符合本校特色且守正创新的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加强学习主动性的“能”赋到“神经末梢”,强化自主学习,提升对融媒体的研究兴趣,加强融媒体理论学习,提高融媒体应用水平,跟上融媒体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源源不断丰富自身融媒体素养,稳扎稳打,坚定前行。

(二)转变教育方式,注重互动式教学

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协同完成的过程,教育者必须注重和强化与受教育者一方的互动,才能更好完成使命任务。“教学,是‘教’与‘学’须臾不可分离的共生共存体与一体化的有机融合,任何的偏废都不可能带来高效的结果。”[14]融媒体的发展“打破了灌输、宣讲、教化的服从与被教育”[15],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方式,高质量履行铸魂育人使命塑造了新的媒体环境。判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度的标准是唯一的,即受众能否对所接收到的内容讯息深刻领悟并付诸实践。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单向度的我说你听、强势灌输开展,虽然传授的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科学真理,但大多陷入教条化枯燥说教方式,理论内容抽象深奥时就难以“入心田”,课堂吸引力低;再加上智能手机等因素影响,课堂上往往出现了“低头族”现象,这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大大降低。

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传播的预期效果,就必须因时制宜改变教学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挖掘、筛选、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及时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的内容,注重师生互动,倡导学生发表自己有见地的观点,重视了解其真实体验。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敏锐的察觉学生所表达的不当观点并即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主流观念。另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可根据内容需要录制一些短小精悍的微视频或者撰写精简的微话语及时发布正确的看法和观点传递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媒体平台上,用“微言”彰显“大义”,并积极向学生发出诚挚邀请和主动推送,让学生利用弹幕等形式针对相关内容展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在发挥思政教育主渠道的基础上,通过融媒体多种新媒介形式,不断巩固主流权威声音,更好肩负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使命。

(三)整合校园媒体,打造时时在线的融媒体思政平台

作为一项整体性工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涉及点多、线长、面广,要求“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需要构建体系、形成合力”[16]。必须注重各方资源的整合,重视多部门之间的高效协作。相关部门需要把视野放在大思政格局中,“自觉打破‘条块’、补齐‘短板’、‘消除’隔膜”[17],进行整合传播,这样才会促使各方“血脉贯通”,形成育人持久合力进而高质量完成思想政治教育重任。整合传播的关键在于对全新渠道的利用。融媒体传播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新发展。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将线下线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全媒体传播格局开展工作。当下校园中媒体平台数量众多,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各个独立的媒体也不具备单独进行多媒体内容生产的能力”[18],因此必须对校园媒体进行整合,建设校园融媒体思政传播新局面。

高校要从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按照全校“一盘棋”原则规划融媒体建设和运营、协调整合各个职能部门和院部的媒体资源,建构融媒体平台兼容思政的全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19]。在整合校园媒体的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牵准“牛鼻子”,精准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数据。与此同时,引入区块链技术,利用区块链技术特有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为学生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台账,深度挖掘、精确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为“靶向思政”制定精准“教育菜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有效利用该台账精准掌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所接受信息的特点等,因材施教,借助融媒体进行精准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融媒体传播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空间极大扩宽,要将校内日常交流、校园活动、教务系统等项目有效衔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平台,在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师生与融媒体平台的粘度;要鼓励学生在校园思政融媒体中积极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看法,不需要回避尖锐的问题。大学校园是一个百花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密切关注校园融媒体平台,及时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反馈、点拨,让师生在融媒体平台上即时在线,有呼有应,用科学的理论去引导学生,运用真理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日常化、生活化。

(四)加强校地合作,助推高校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校地协同,与地方融媒体中心的搭建相衔接。依托融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渠道,对于高校而言,尽管对融媒体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建设和学习,在理论层面对融媒体开展工作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在实际应用层面仍缺乏丰富的实操经验,应积极寻求媒体专业人士的帮助,补齐短板,推动融媒体建设落地扎根。目前,高校驻地的各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卓有成效,高校在服务驻地的同时也要将驻地融媒体发展成就作为自身发展的助推剂。高校应积极加强和驻地融媒体中心的联系和交流,主动创造条件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驻地融媒体中心运营者多沟通、多学习,依托驻地融媒体中心发展的实践心得、成熟技术和管用办法、有效资源反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建设,并以此为契机,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理论功底深、融媒体运营技术强的专业融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另外,高校应注重发掘现存的校园媒体中的优秀学生骨干运营者,并注重培养,把该群体的融入转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传播的新鲜血液。

总之,融媒体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高效渠道。高校应顺势而为,注重融媒体建设和发展,驰而不息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为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积聚起“破茧蝶变”的强大势能。

猜你喜欢
教育者政治思想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