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三重维度

2022-03-18 06:51■邱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范生师德

■邱 林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7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德能兼备的树人理念[1]。“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现代化的第一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人才来源,是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力量,是承担教育育人、教育成才的担当。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关键问题的思考下重新修正人才培养方向,并且制定教育系统化的具体实施方略,我们需要从全新的方位、全新的视野、全新的格局重塑师范生师德教育,为祖国青年的教育重新思考,重新绘出新篇章。

一、师范生师德教育的三重维度

(一)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大爱维度

“大爱精神是人们对人类自身的价值、前途和命运的自觉关爱、高度负责与无私奉献精神”[2]。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新人,所以我国师范生大爱教育的维度要集中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一体。

“爱党”是大爱维度的方向与力量源泉。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惧艰险、万众一心,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筚路蓝缕地走过了社会主义发展与建设时期;党再次带领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得以腾飞。从广阔的历史与时代命脉看,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所以我们要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听党话、跟党走。正如“学党史,明初心,知使命”一般,我们需要深深地感召“爱党”这个伟大主题的、大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爱国”是大爱维度最深沉、最久远的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礼记·儒行》篇中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如司马迁所说的“国耻未雪,何以成名?”,亦如爱国诗人陆游留下的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深深地埋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与民族魂。在新时期,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党和政府提出并且运用多种手段普及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摆脱自私利己的思想侵蚀,从根本上树立“爱国主义”的伟大信念,让爱国主义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使学生自觉肩负起国家使命与民族使命。“爱社会主义”是大爱维度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经验的红色大党,中国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多样文明的国家,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不懈地努力和奋斗发展中国特色主义事业,我们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伟大胜利,正在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历史伟业。正如1918年,在国家四分五裂、民族危亡之际李大钊同志喊出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般,100年以后的中国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建设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成绩做出了“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回响,五百年来,人类追求社会主义的路途上,有鲜花芬芳,也有荆棘密布。一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闪耀着光荣和梦想,也充满着奋斗和牺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未退却、从未动摇。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面向未来,中国必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让这个正义而充满前途的事业迸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3]!新时代我们要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让“大爱”在社会主义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的号召下熠熠生辉,不断彰显与折射出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责任与伟大担当。

(二)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大德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素质的参评首要标准一定是师德师风。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对于德行、知识的尊重是由来已久的,在《孟子·滕文公》中就曾提到对于德行的看法与态度,如“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又如《左传·哀公五年》中“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又如《资治通鉴·周记》中“德者,才之帅也”等关于师德的教诲。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不断地从广阔历史中汲取营养,在“立德树人”“重塑新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下,不断加强师风师德教育,不断响应和实践教育现代化。大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控与学生、与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而应循的道德规范与应具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操的总和[4],是明确国家大德、遵守社会公德、严守个人私德的辩证统一、集中统一。师德教育的第一层明确国家大德,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在国家层面上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国家大德强化师范生的政治素养、补足精神之钙、浇铸信仰之根,为他们从教道路提供正确方向指引和思想领航,为他们成长为明道、信道的传道之师保驾护航[5]。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与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经济层面我们的目标与价值就是“富强”,就是人民富裕安康。在政治层面我们的目的与价值就是“人民专政”“人民民主”,通过制度与手段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在文化层面我们的目标与价值就是“文明”,文明是历史惯性与时代精神的切片,是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中华民族的文明特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诉说的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6],在新时代在全球价值冲突与地缘政治的背景下我们更是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价值追求与“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共同方向。在社会层面我们的目标与价值就是“和谐”,既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友善,亦是人与自然的万物和谐,正如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人与万物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般。师德教育的第二个层面是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和接受社会生活秩序与道德规范,积极倡导在社会层面上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马克思主义的最终指向就是共产主义,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逐步从必然的王国走向自由的王国,“自由”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实现过程中的应有之义。“平等”与“公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发展所收获的丰腴成果,是经过无数次磨难和考验所收获的人民幸福,所以我们要一以贯之地维护社会平等与社会公正。法治是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石,是社会实现平等与公正的准绳,“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只有通过维护与加强法治的建设才能使社会最大的公平与正义得到彰显,社会主义体制才能得以维护。师德教育的第三个层次是严守个人私德,积极倡导在个人层面上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每位教师在日常生活与个人领域中所展现的品德与修养都会成为学生竞相仿效的对象,所以大德教育首先要锤炼教师的个人品德,在强化自身专业知识的能力下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给学生做好“榜样的力量”,大德教育其次要通过教师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引人深思的理论与栩栩如生的实践来吸引学生,感召学生,加强双方互动,大德教育最后要通过制度建设牢牢扎紧个人品德的“笼子”,通过评价机制与考核机制对师范生师德进行追踪、反馈,从而让每位师范生更好地严守个人私德。

(三)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大情怀维度

教育情怀是教师内心执念于教书育人的精神叙事,是教师执念追求教育的生命意义和坚守育人职业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7]。师范生不同于其他专业门类的学生,他们未来将走向教学岗位,将成为一个又一个的教育“园丁”,他们不仅仅在课堂上传授基本技能知识,也在课堂下传递着价值、理念,他们需要更多的对于教育教学的情怀。首先是对于“家国主义”大情怀的培育,我们需要始终明确的是我国教育体系培育教育人才的目的和使命,我们需要始终明确社会主义教学的初衷和方向。家国主义的大情怀是人类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怀,家与国是互构在一起的,家与国共同滋养、哺育了我们,所以对于“家国主义”的大情怀是我们始终的培养方向。其次是对于“教师岗位”的大情怀,我国历来具有尊师重道的历史传统,孔子作为一位“私学家”被后世敬仰在于他提出的“有教无类”。当教师走向讲台的那一刻,每一位学生都在用心去倾听老师的声音,观察老师的行动,模仿老师的话语与老师行为的方式方法,在自己的观察与想象中建构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与思考,表达对于朋友、亲人的友善,所以小小的“教师岗位”实际上凝结的是学生对于生活与这个世界的最初想象与认同,站在教室讲台上的那个人,决定着教育的基本品质[8]。所以,我们更需要重视“教师岗位”的大情怀。最后是对于“人性”关爱的大情怀,“人性”既有简单的一面,也有复杂的一面,既是历史性的也是生成性的,可以说“人性”是动态的、涌动的。而对于教师来说,如何认识“人性”、教导“人性”、孕育“人性”是整个教育阶段的长期的大问题,所以我们首先要教育好师范生对于“人性”关爱的大情怀,在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的引导下,通过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性的探索与反思,让师范生在集中于“人性”培育与知识孕育的背景下带着对于思考问题的深度进课堂,带着解决问题的力度进课堂,带着“人性”的温暖进课堂,在师生关系培育“人性”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人性的丰富、生命的绚丽、生活的价值与审美旨趣的提升。在对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大情怀培育下最终温润整个教育环节。

二、新时代师范生德育教育的价值意蕴

师范院校以培育优秀的教育从业人员为主要目标,师德师风教育的建设与坚守是办学的根本,因此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筑牢师范生师德师风教育对于我国教育行业改革以及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打牢立德铸魂的育人根基。十九大之后,我国将教育强国作为基础性工程。教育作为最中坚的力量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师范院校首要的目标是师德师风的建设,师范生作为最为重要的实现主体,担负着国家未来教育的使命,他们是教育的接班人以及传承者,担负着培养新时代育人的崇高使命。这对于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师德师风教育的价值意蕴,即为新时代的育人工程筑牢根基。首先,师范生应当在师德师风教育当中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助力教育强国的实现。与此同时,在师德师风教育的过程中,师范生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我主体意识之中,在日常的传播中切实践行,为新时代的教育注入灵魂。因此,师范生师德师风的践行过程就是一个认知、感受以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让核心价值如春雨润物无声。其次,激活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的动力源泉。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核心灵魂。师范院校要将师德教育排至在前,在学生心中营造一种“爱”的氛围,充分将“师德理想、师德观念以及师德价值”内化,激发学生的师德师爱之情,借此从源头上切断师德失范行为的发生。最后,顺应师范生个人成长的内在诉求与基本规律。师范生作为年轻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他们富有个性、创新性思维,勇于自我展示,应当顺应年轻人的特点,教育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角色观念,即使在不良师德师风的影响之下依旧能够坚守底线,积极成就自我,加强职业认同,在新时代要深刻地认识到师范生师德教育所处的大时代大背景与自身所蕴含的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

三、师范生师德教育三重维度的总结

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提出了要培养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的繁育在于社会主义的哺育与鞭策,在于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改革,在于做好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树立远大理想,培育崇高信仰,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基本素养,坚定政治站位,努力奋斗,斗志昂扬,求真务实,练就真头脑真本领[9]。青年是一个国家最具朝气的群体,青年是祖国的发展与希冀,正恰似毛泽东主席对中国革命的前途与命运所说的那般,青年人的未来是站立在高山之巅远观东方正在破晓一轮朝日,青年人的未来是在课堂上、课堂外兴趣、努力与奋斗所交织的不懈成长。青年工作的完满教育实践,教师恰恰是首要环节,在新时代培育师范生的师德教育是祖国青年教育的未来希望。我们要通过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大爱教育、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大德教育、家国主义人性培育的大情怀教育塑造出一批又一批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师范生。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范生师德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