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商融合”的高职院校商务日语师资团队建设

2022-03-18 06:21杨维波杨林生
河北职业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日语商务融合

杨维波,杨林生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0)

既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功底,又熟练地掌握商务技能的商务日语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倍受涉日企业的欢迎。然而,企业想招聘到这样的复合型高技能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却经常难以如愿。如何对接中日经贸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中突显自身特色,已成为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国际语言学界备受推崇的“内容与语言融合型学习”人才培养模式[1],通过“语商融合”方式推进人才培养改革达到市场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成为一个有效的方法。而高职院校要通过“语商融合”培养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组建一支“语商融合”型的教师团队则是关键所在,也是当前的难点所在。

一、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师资队伍语商分离的现状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以培养既通晓日语,又具有较强商务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商务日语专业教师自然应同时具备扎实的日语功底和过硬的商务能力,然而现实中的高职商务日语专兼职教师却远未达到这种应然的状态。

(一)商务日语校内专任教师语商分离问题

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教学通常主要由两部分教师来完成:一部分教师承担语言类课程教学任务,这些教师通常来自于商务日语教研室;另一部分教师承担商贸类课程教学任务,这些教师虽然承担了商务日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但他们一般并不归属于商务日语教研室。这种语言教师和商贸教师分属于不同教研室的现状,使得商贸教师在商务日语专业授课带有跨专业兼课性质。这两类教师组织归属及专业背景上的差异,形成了商务日语师资队伍上“语商分离”的状态,他们不但在主观上没有组建教师团队的动力和愿望,而且在客观上也不可能形成真正的“语商融合”教师团队。我们对11 所高职院校调研发现,商务日语专业师资队伍的构成相对较为单一,基本上来源于普通高校传统的日语专业,缺乏商贸知识是商务日语专业教师的一大缺陷;毕业于商务日语专业或具有商务和日语双重专业背景的教师并不多见,甚至是凤毛麟角。

(二)商务日语校外兼职教师语商分离问题

高职院校通常还要求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以便构建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和技能。然而,既精通日语又具备商务技能的“双师型”校外兼职教师也非常稀缺,往往也如同校内专任教师一样存在着语商分离问题,语言学科背景的兼职教师缺乏商科专业背景和商贸企业经历,商贸学科背景的兼职教师日语语言基础缺乏。因此在具体操作中,不少高职院校商务日语教研室在聘任兼职教师时,往往只注重考查他们的语言能力,甚至为了达到兼职教师比例要求,或补足日语教师数量,聘请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或校外培训机构的日语教师担任企业兼职教师。即使偶尔聘请了企业兼职的商务类课程教师,发现他们也如同校内商贸教师一样,很可能既没有涉日商贸活动企业经历,也对日语一无所知,更多的企业兼职教师是以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开展涉外经贸实践活动的。

二、语商分离对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负面影响

高职商务日语师资队伍上的语商分离,造成了语言和商务教师各自为营、相互割裂,难以真正形成一个共同体。而这种商务日语专业师资结构上的失衡,必然会影响“语商融合”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造成学生语言和商务技能的脱节。

(一)教学意识上的语商分离

由于商务日语教研室专任教师商科专业背景及涉日商务工作经历的缺失,不得不聘任没有日语基础的教师从事商务类课程的教学工作,这种师资队伍上的语商分离,让商贸教师觉得在商务日语专业从事商贸类课程教学是个副业,自然存在应付心理。而语言类教师在认知上却将“商务日语”专业视为“日语”专业,不仅对学生商贸操作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总是想增加语言类课程的学时,减少商贸类课程的教学量。因此,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都把教学的重心放在日语语言教学上,商贸类课程的开设数、课时量等远不及语言类课程,通常只是起点缀的作用。[2]学生的商务日语应用能力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所使用的教材也“以知识的习得和语言形式上的操练为主,但多止步于机械的语言操练,而非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也达不到语言交际的层次。”[3]这种语言教师和商科教师地教学意识上的语商分离,对高职商务日语学生自然无法起到将语言与商务粘合到一起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上的语商分离

在教学内容上的语商分离,是高职商务日语专业难以造就真正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因素所在。虽然各个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都会开设语言类、商务类课程,但均以《综合日语》《日语语法》《日语视听说》《日语泛读》《日语写作》以及考级辅导等大量的语言类课程为主,辅之以《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等商务类课程,通常还开设诸如《日本概况》《跨文化交际》等少量的文化类课程。简言之,很多学校的商务日语专业就是在传统的日语课程体系中添加了一些商务类课程,但并没有考虑如何将两者一体化。[4]这些语言类课程和商贸类课程在各自的内部往往都有一定的逻辑构架,但是两者之间关联很少甚至是互不关联的,并未构成一个自成系统的内在体系,导致整个教学内容呈现出语商分离的典型状态。就拿《商务日语》这门课程来说,它本来是一门典型的“商务+日语”课程,但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将语言应用于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只是单纯地强调商务活动中的词汇识记和语言表达。

(三)教学模式上的语商分离

当前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心大多停留在日语语言的教学上,通常围绕日语过级考试而展开。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着明显的语商分离的倾向:一方面,对接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中的词汇、语法、听力、阅读等科目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关注学生日语N1、N2 的通过率;另一方面,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跨境电商》等为数不多的几门商务类课程,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商务证书。语言课与商务课各自教学目标的割裂,使得商务日语专业的师生都认为这些是各不相干的学习内容。整体而言,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学设计更加专注于学生日语过级比例的提升,因此不可能在语言教学中关注商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学过程通常是单纯的日语知识点讲解,忽视对学生商务技能的指导,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商务日语沟通实践能力,枯燥而抽象的理论知识灌输不能有效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没有结合教学内容开发涉日商务职场的真实教学素材,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学生参与度低,做些浅显商务内容的中日文互译或对话练习,教学模式没有跳出语言学习的限制。这种教学模式很有可能会出现以文害意的情形,以商务翻译为例,商务日语中有大量的专业术语,但同一个专业术语在不同的商务领域其具体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无视其商务专业性而进行望文生义的翻译,很可能辞不达意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商务纠纷。[5]

三、打造商务日语“语商融合”师资团队措施

(一)多途径提升日语教师的专业认知水平

学校教务部门、师资培训部门以及二级学院乃至商务日语教研室,要不断强化专业认知教育,让所有的教师都能清晰地认识到商务日语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语言和商务双重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语言是学生未来从事商务工作的工具,语言与商务互融互通才能培养出市场欢迎的商务日语人才。与传统的外语教师相比,商务日语人才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除了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之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商科专业知识和商贸实务技能,这样才能胜任以语言与商务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6]正因如此,对语言教师而言,一方面要摒弃认为学生商务能力在未来工作实践中很快就会掌握,无须挤占在校期间有限的教学课时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要纠正学生商务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语言教师毫不相干的看法,不能错误地认为语言教师与商务教师应各负其责,打好学生的日语基础是自己仅有的职责。对商务教师而言,不仅要改变商务课程是在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中无足轻重的观念,而且要进一步主动学习日本语言与文化,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涉日商务知识和技能。对商务日语专业学生正确的专业认知教育也必不可少,是对教师开展专业认知教育的自然延伸,有利于强化教师对专业内涵的认知。在招生宣传环节、新生教育环节就应让学生尽早地了解:商务日语专业学生不仅仅是来学习日语的,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对日商务活动的开展。

(二)多渠道增强教师的“语商融合”能力

首先是提升专业知识,通过学历进修、高校访学、合作研发、定制培训、出国研修、跟课学习等多种渠道,提升语言教师的商务专业知识和商务教师的日语专业知识。其中,定制培训对于语言教师的商务专业知识提升是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将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所需的商务专业知识构架成若干模块,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专门化、长时段、持续性的培训;而商务教师则可以通过《综合日语》《商务日语基础》等课程的跟课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日语知识。其次是增强实践技能,通过企业实践、企业服务、赴日实习、校企结对等方式增强教师的商务实践技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所选的企业必须是日资企业、涉日企业或者日本境内的企业,所涉的岗位主要是外贸业务、商务翻译、跨境电商、商务合作、商务洽谈、商品会展、商务宣讲等涉日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学校应鼓励教师“一师一企”长期与企业结对开展持续性实践活动,并为教师赴日企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再次,提高语商融通能力,即语言教师着眼于如何将日语知识运用于商务实践当中去,商务教师着眼于如何将商务知识运用于日语的跨文化交际中去,从而实现语商“双能”互通互融。针对目前商务日语专任教师的专业背景多为日语或日语语言文学的现状,重点是鼓励纯语言背景的日语教师通过提升他们的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商事法律、跨境电商、财务会计等商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与已有日语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实现自身的“语商融合”,因为这些教师是商务日语专业教师的主体。

(三)多形式组建“语商融合”教师团队

专业学习共同体(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PLC)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具有积极影响[7],PLC 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导向。优化基层教学组织,打造一支专业互融、专兼结合、中外合作的教师团队,是商务日语专业开展“语商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的基本保障。首先,校内专任教师的专业融合是组建教师团队的基点。既要提升语言教师的商务知识和技能,又要关注商务教师的日本语言与文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语商融合”商务日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两类教师共同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协同实施科研、合力开展社会服务。如果条件许可,尽可能选聘具有一定日语基础的商务教师加入商务日语教研室。其次,专兼结合打造“语商融合”教师团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重点聘请具有对日商务实践经验的校外企业人员或日籍员工参加商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采用专兼教师协同授课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商务实践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实训,使学生获得相关行业的产品信息、营销策略、社交礼仪、谈判技巧、贸易实操、企业文化等涉日商务知识和技能。再次,中外合作拓展“语商融合”教师团队范围。外教首先要解决语言和文化教学问题,学生可以从外教那里学到标准的日语发音、地道的语言表达、适宜的文体运用、纯正的日本文化等。[8]不仅如此,商务日语专业聘请外教还应积极关注他们的“商务”素养,优先聘任具有商科专业背景及商贸从业经历的日籍人员。如果这样的外教聘任有难度的话,也可以创新外教的聘任方式,尝试聘任在日本工作的企业雇员担任在线外教,通过在线教学的方式承担某些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或者让他们在日本工作现场录制教学视频、收集教学素材。通过充分发挥外教的优势以及中外教师的团队协作,可以有效地推动商务日语专业在“语商融合”人才培养上形成自身特色。

结 语

在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商务”和“日语”视为一对矛盾的现象并不鲜见,是当前商务日语专业建设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对语言基础的重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教师的共识,但如果仅仅重视语言基础还远远不够,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只关注纯日语语言学习,而应更加注重日语在商务环境下的应用。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聘请具有“语商融合”能力的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行业企业需求为指引积极推进高职商务日语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因此,只有提高“语商融合”的专业认知,实施“语商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将语言学科背景的教师、商务学科背景的教师、从事对日商务活动的企业兼职教师紧密聚合在一起,同时教师招聘时积极吸纳具有“日语+商务”背景的人员加入,共同打造专业互融、专兼结合、中外合作的“语商融合”教师团队,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商务日语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日语商务融合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融合》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日常日语
商务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