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现状及对策

2022-03-18 06:21张春爱
河北职业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专业

张春爱

(潍坊科技学院,山东 寿光 26270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具有重大意义。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有利于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科学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我国积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职院校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抓住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使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得到良好发展,为地方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高职院校的不断努力下,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成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仍然处在探索阶段,还不够成熟,还没有真正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创新创业教育要从整体出发,系统设计,不能进行突击教育。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创新创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广,但需准确定位,提高深度

创新创业教育应具有跨度宽、层次深的特点,从本质内容、核心内涵和开展方式等方面要向纵深发展,为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多种选择。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欠缺针对性,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办企业开公司。这种功利主义的定位割裂了创新与创业的关系,舍本求末,只讲创业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价值取向。

多数高职院校针对少数学习成绩优异、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面向部分准备竞赛的团队,并非全面覆盖,有一定的局限性。高职院校组织了许多创新创业大赛,也相应成立了各种创新创业机构,如创新实验室、创业协会、创新创业学院等,但参加的学生较少,部分学生是局外人。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活动大部分是为了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比赛评比,未能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部分高职院校认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的毕业率,是学生毕业指导的一部分。

(二)课程体系已初步构建,但需加强系统化建设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课程,需要系统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多数高职院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完整的系统的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或教学模式,仍然缺少立足点,未能完全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尚未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无法真正地落到实处,使每位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需要进一步协调,大多数课程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必修课很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与通识教育相脱离,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脱离问题。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同,脱离了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无源之水,缺乏动力。

(三)师资队伍逐渐壮大,但需加强结构化建设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数量不足,创新创业师资比专业课师资相对薄弱。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所有专业,这需要较多的创新创业导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采取小班制的教学模式比大班制的模式更合理,因此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的数量未能满足需求。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专业水平低,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老师相对较少,师资结构欠合理。创新创业教育有的由各专业老师兼职,有的由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辅导员或负责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干部兼职。多数高职院校缺少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多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导师。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以前的老方法。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秉承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创新精神尚未充分发挥。教师往往凌驾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上,成为不容置疑的权威。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缺乏主动性,被动接受新知识,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限制。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

(一)合理定位,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观念

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素质为导向,目的是让高职学生增强“自我创业”和“工作中开拓创新”的能力。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突出多样性,从学校类型和层次,尤其是学校所处区域的客观实际出发,发现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必须合理定位,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几个有兴趣的同学去开公司,而要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认识和态度意志的培养。从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来看,大多数学生入学分数较低,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但是,这些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并不差。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育人为目标,纠正办企业、开公司为目标的想法,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管理、课外活动等各个方面和环节,纠正局限于某一具体学科的做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要让老师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创业教育并非面向少部分老师,并非是就业指导中心的任务。所有老师要意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的全过程,贯穿于高校培养人才的始终。

(二)构建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与创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可割裂开来。创业活动需要主体具有能动性、开创性,充分体现创业者的创新特征。创新的价值在于创业,创新只有体现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或者实现主体的自我满足,从而实现创新的价值,而创业的内在需求又推动了创业者不断创新。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纠正针对某一技能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参加某项创新创业竞赛的问题,而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其目的能否达到的关键在于课程体系建设是否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教育的手段,要打破课程体系中的学科界限,确立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之中。

高职院校应该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不但要把创业、创新的理念融入教学之中,还要强调教学的综合性和学科的互补性,把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知识引入其中,构建内容广泛、具有深度和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注重通识教育,拓宽基础学科课程。高职院校应该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把创新创业教育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人才培养体系中去。高职院校注重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和开拓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和多视角思维模式。反之,如果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脱离了通识教育,那么只能培养一批只有一技之长、视野狭窄的学生,偏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

高职院校应该广泛开展相关的基础理论课,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增强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活动是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具备广泛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创新创业基础、法律基础、社会学、统计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公共关系、心理学、企业管理、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应该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市场规律等,掌握将来在工作中需要的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2.结合不同专业,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又要为专业教育提供引导。高职院校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不断深化专业、产业、就业互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各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是一种顶层设计。专业教育是基础,没有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就是空中楼阁。高职院校应该从这种理念出发,指导专业课程设置,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计要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既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搭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习实践是让学生到企业工作岗位上顶岗学习、进行实际生产经营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获得感性的经验,并进行理性的深入思考。同时,他们接触并了解到本专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现状、发展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发展前景,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实习避免只是简单地从事一个岗位或一个操作的顶岗实习,要注重对整体行业或工作技术流程的学习与思考,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创业设计。高职院校支持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可以把学校后勤服务部门某些项目进行商业运营,交给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建立起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指导学生进行电商、微商等实习性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在企业平台上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

(三)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调整师资结构

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很多专业创新创业教师。教师需要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知识,掌握大量的实际操作,才能将创新创业思想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课程中,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

高职院校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水平,做到“走出去”“引进来”。经常对创新创业教师进行培训学习,让教师与社会企业进行交流,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科研工作。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社会上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导师。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专任老师的责任,而是学校所有老师的责任。各学科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把创新创业教育渗入到育人的全过程,引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把对学生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融入到教学管理过程中,特别是专业课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结合专业技术发展以及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实施创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方法既降低了教学效果,又忽视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适应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和技术,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把日常教学与网上互动联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质疑权威并提出独到见解,善于综合分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协商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形成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大胆思考创造的学习习惯。创新创业教育应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设计问题不必要求学生有标准统一的答案,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四)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评价,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水平。

在评价主体上,高职院校、学生和用人单位都要参与创新创业评价,使创新创业评价具有广泛性。在评价指标上,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评价,确定个性化的评价指标。在评价内容上,高职院校要从创新创业的课程质量和实践教学等内容出发,评价内容要科学、准确。在评价方法上,高职院校应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将创新创业实践、考试和学科竞赛等多种方法结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学分置换或互认。在评价效果上,高职院校不仅要从理论知识进行评价,更要注重整体效果。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文化基础差,需要纠正以书面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应该以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评价。高职院校应该激励学生发展创新创业能力,多开展创新创业设计竞赛,进行创意、制作、发明、创作等方面的活动,并把成绩纳入到学业评价当中。实施弹性学制,改革学分制,支持具备条件的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比如以下活动可以获得相应创新创业学分或者转换选修课学分:①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③获得授权发明专利;④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⑤通过学习考试取得国家公布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⑥参加学校认可的各种科学研究工作及其它创新创业活动;⑦业余或者休学自主创业。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