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2-03-18 06:21黄玉平吴挺立万昭阳
河北职业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协同社区

黄玉平,吴挺立,万昭阳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我国社区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 年代,是服务于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而开展的。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例如在国家的重视和指导下,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社区教育的价值不断得到人们的认同,在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资源整合上也不断取得进步,部分地区社区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功能等得到充分体现。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国民素质、开展老年服务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理念深入发展和践行的基本途径和载体。社区教育具有自身职业性能,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同时也为职业教育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提供践行空间。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可以实现二者的共同诉求,即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终身学习理念的传递,也能满足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各自发展的需求。

一、研究背景

(一)政策导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深化的相关政策文件中,职业教育服务的面向不断扩大、服务功能不断强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战略中提到要“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和“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1],这在顶层设计层面确定了职业院校在促进社区教育发展、为社区提供教育资源的相关责任与义务。2019 年,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强调高职学校要拓宽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2021 年10 月份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当地情况尝试创办社区学院,由此可见在职业教育的纵横发展中推动社区教育发展是其使命之一。

2016 年《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社区教育的具体任务有社区教育机构建设及网络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共同体、学校与社区资源共享、教育培训、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等。从2018 年国务院的《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到《关于促进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社区教育随着时代发展被赋予了终身教育、学习型社区建设、家长教育、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婴幼儿护育等方面的时代任务,与此同时社区教育的发展需求也对职业院校面向社区提供的服务和资源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二)社区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

帮助社区居民提升综合素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推动社区发展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初心和动力所在,在社区教育的开展中社区是实践主体,尽管社区教育在社区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受到重视并得以不断发展,但仍旧面临着以下现实问题。

1.参与主体不丰富,教育内容针对性不足。社区教育的发展中,政府强调要发挥社区力量、市场力量、非政府组织力量等多个参与主体来共同推动社区教育的良好运行。但现实运行中,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仍以行政主导为主,通过行政力量来进行社区教育的调控,实行行政化管理,使社区教育存在形式主义、教育效率不高、教育资源浪费等现象。此外,在教育内容上,缺乏对社区教育内容反馈机制的设计和教学质量监控机构的建立,使社区教育项目、课程、活动等存在盲目性,没有对接社区居民的需要。在一些社区教育课程和活动中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把握社区教育质量,比如社区婴幼儿照护和农民工教育课程中就要求社区教育内容具备科学性和有效性,加上社区教育本身以非正规教育为主,兼具相应的灵活性和随意性,教育反馈机制和评估机构的缺失会加剧一些社区教育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尽管社区教育硬件设施和课程设置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教师队伍建设仍旧还比较薄弱,教师不仅数量缺口较大,专业化水平也有待提升。2004 年《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16年《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都涉及了社区教育的师资建设,并给予了相应的指导建议——要建立专业化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要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针对教师数量不足,两份文件分别从专兼结合、探索社区教育志愿服务制度给予缓解社区教育师资不足的指导意见。然而从我国社区教育的实践上来看,这些指导意见的落实任重而道远,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无法满足当下社区教育的现实需求,呈现量和质都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的现状。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社区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需要严格把控,这就要求政府等社区教育的参与者加快提供解决社区师资问题的方法。

3.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激发学习主体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我学习的觉悟是社区教育发展目标之一,我国虽然在政策层面已经构想出激发和培育居民自发、自主学习的组织形式,如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团、学习型街道等,但践行实效离政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除了上海、江苏等社区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外,其他地方的社区教育尽管活动丰富,但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一般、参与面也不广[2]。上海作为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先进的地区,创建了“百姓学习之星”“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文艺成果优秀作品评选”等激发居民参与积极性的丰富活动[3],在推动居民学习自主性和参与性上取得良好成效。而其他很多地方由于没有建立相对完备的社区教育体系和信息开放共享平台等,在激发居民学习自主性上没有进行良好的规划和组织,致使居民自发性的社区教育活动较少,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职业院校参与社区教育发展的不足

1.参与意识不足,缺乏共识。社区依托职业院校开展教育活动成为当前社区教育主要模式之一,有专家学者称之为“以社区学院为中心的社区教育模式”[4],尽管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中,有明确到职业院校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任务,但与职业教育推动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相比,职业院校服务社区的职责常被忽视,职业教育社区化的意识较为薄弱。此外,受传统的影响,职业院校在潜意识中更重视正规学校教育,无法在观念和行动上给予社区教育足够的重视。政府对社区教育的包揽过程中,社区教育的行政化让其他教育主体在社区教育中职责弱化,成为配角,因此职业院校的社区办学处于服从和执行状态,内生动力不足。

2.内部机制不完备,协同发展动力不足。不可置否,职业院校自主办学能力有所欠缺,当缺乏政策制度支持和相关政府机构的指导时,出于对教育发展的战略考虑,职业院校对国家政策先行先试的方面显得较为胆怯,不能根据相关政策文件主动且及时地明确自身定位来协同社区教育促进自身发展,进而阻碍了院校和社区资源共享和合作发展的进程。此外,职业院校没有建立相对完备的机制来推动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在操作层面的配套措施上,机构保障、实施细则、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激励机制等措施并不多,如教师承担的社会培训工作没有被纳入教师的工作任务,更未被计入教师绩效评价中,且与社区教育合作发展的专项经费设置处于空白的情形,加大了二者资源共享的难度,合作发展的步子难以迈开。从社区教育方面来看,在参与二者的共同教育治理时,社区教育缺乏对院校参与的制度设计和倾斜机制,造成院校和社区两方的合作广度、深度不够。

3.师资队伍、课程建设不足。职业院校社区教育师资建设上,缺乏社区教育师资激励机制,教师参与社区教育培训的动力不足;教师的专业资源未能很好地整合到社区教育中去,又致使职业院校的社区教育资源动力不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推动职业院校社区化办学,到2015年,所有职业院校都要开设10门以上的社区课程,这个规划目标至今仍未达成,职业院校的任务尚为艰巨[5]。职业院校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备,课程资源建设中对课程的开发、目标、内容、评价等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使职业院校对教师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不能予以正确引导和提供必要保障,影响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二、协同治理理论与职业院校、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价值意蕴

(一)协同治理理论

协同治理来源于“协同学”,协同是为完成某一目标,对多个主体协调的过程和能力,突出系统的协调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6]。德国物理学家H.Haken 创立协同学理论,H.Haken 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着不同属性的各系统,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关合作,系统之间协同效应的发生依赖于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协作,如果相互合作得好,效应就高[7]。基于“协同学”发展而来的协同治理也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张仲涛认为,协同治理是政府和企业、社会组织或者公民等利益相关者,为促进解决共同社会问题而采取较为适当的方法进行互动、决策,其中的利益相关者对协同治理的结果需承担起相应的责任[8]。也有学者提出协同治理是指在一个不平衡的开放系统中,参与的子系统在共同目标上达成共识,用相互协作的方式完成目标,从而帮助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促使系统得到发展。从社区教育这个系统来看,它是具有开放性的,政府在系统中扮演的是主导者角色,是教育政策、经费投入等的决策者;职业院校、社区本身、社区居民与其他参与社区教育的机构等作为社区教育系统中的子系统共同参与着社区教育的运行。职业院校和社区在合作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协作进行资源整合、课程设计和实施教育评估,以推动二者的进步发展。

为更好地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以推动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落实,不少学者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对社区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如陈乃林在其文章中提出社区教育中政府、社会(民众)、企业等主体的地位要注意平等性和相互之间关系,由仅仅重视政府指导不断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转变是社区教育时代发展趋势[9]。朱伟文认为将协同理论引入到社区教育中去,可以促进社区教育治理效率的提高和社区教育公平的提升,可以在更好、更广的层面上满足居民的学习需求[10]。周延军立足于协同治理理论对基层社区教育治理进行探讨,在基层社区教育发展的路径上提出要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培育社会组织、搭建平台、拓宽内容[11]。可见,协同治理理论引入社区教育或者社区治理的相关研究已有不少,文章从职业院校和社区协同发展的视角来思考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二)职业院校和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价值意蕴

1.协同发展,实现共同诉求。2015 年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发布,从文件中的可持续发展总体要求来看,职业教育的政策发展、学校运行、人才培育等方面也需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中[12],在推动优质教育、帮助全民拥有终身学习机会是职业教育助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使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建构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资源供给扩大的落实也需职业教育积极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2021年《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鼓励职业学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指示又再一次提出了职业院校是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阵地[13]。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和全民学习的内涵和功能上有较高的契合度,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全民学习的落实是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二者的共同诉求。职业院校的校内外培训基地,既可以服务于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又可以满足社区居民学历提升、技能提升等学习需求;而社区教育的功能不断延伸,对专业人才的渴求,也为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技能学习提供了机会,有利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

2.相互携手,共谋进步。职业院校协同社区教育发展既可以拓展职业院校服务功能,也可以提升其办学能力。我国社会矛盾已经发生转变,国家政策对教育的要求也已转变为“办人们满意的教育”,注重教育的人本理念,关注人民大众的可持续发展。社区教育为全体人民服务,其服务对象广、教育内容丰富,有着强烈的公共服务职能和教育公平意蕴,它能够通过精神引领人们,成为人们追求美好、追求人生幸福的场域,以此带动人们不断进行学习进而实现终身学习。但当前社区教育中尚存在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内容表面化、教育途径较单一的问题。而职业教育中强调要突破学校的围墙,要走出去多和企业、社区等联合办学,加强学生的技能学习和实践锻炼;同时随着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深化,职业教育需不断提升其自身社会服务能力并寻找放大职业教育优势的方法路径[14],对此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走进社区,大力开展社区服务,如居民需求咨询服务、资源共享开放服务和因地制宜地创办社区教育学院等方法来助力自身的产教融合发展和社区教育的进步。在职业院校和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中,职业院校与社区教育需找准契合点,把握关键环节以共同发力。

三、职业院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转变观念,提高参与意识

职业院校和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都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都兼具服务社会发展,促进人人学习、时时学习的社会风气形成。相比普通教育而言,二者都比普通教育更具开放性、多元性等特征,依据二者的共同特征可以协同发展互相成就。对此,职业院校的全体师生都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理性分析国家战略和教育形势,明晰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为社区提供教育帮助和支持。社区工作者、居民和社会公众要跳出对“非正规教育”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知晓社区教育在公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和教育公平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各社区要加强社区教育的宣传推广活动,激发人们内心的学习需求并提高其参与社区教育的意识。政府、社区、学校等要协作,共同制定出激励措施以便对公众进行引导,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教育,推动更多地区形成主体性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增强社区创办教育的内生动力。

(二)协同共治,共建社区教育学院

职业院校和社区共建社区教育学院是政府积极引导和鼓励的社区教育模式,当前这种社区教育模式在我国也已有实践。社区教育示范地之一的江苏省成立了多个社区学院,社区学院的建设和运行充分利用了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和职责,积极发挥了职业院校的社区办学优势。2016年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与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携手共建了南京市第一所社区学院——南京化学工业区社区学院。在协同努力之下,该社区学院如今发展为南京市江北新区社区学院,为当地十多个街道人民提供良好的社区教育服务,让一大批社区居民受益,江北新区社区学院因此被评为社区教育示范区,成为一个社区教育学院的办学典范。职业院校和社区要积极学习成功社区教育学院办学案例,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协同共治。首先要加强社区和职业院校的机制建设,以提供办学体制保障,在机制建设方面,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要采取灵活措施支持社区学院的建设。其次,社区学院专职人员要借助职业院校的管理资源,努力引进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士;要加强社区学院和职业院校师资的共享,发挥好职业院校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他们加强对社区教育的学习,了解社区居民的职业技能背景和迫切的培训需求,满足居民对职业技能水平、终身学习文化素质提升的需求。

(三)整合资源,满足学习需求的多样性

近些年来政府将健康、家长培训、中小学职业教育体验、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不断向社区伸延,为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社区教育亟需向社区内的不同群体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和培训资源。职业院校要在了解和细化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依托自身资源的多样性来整合和丰富社区资源。职业院校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和研究方法上有天然优势,因此院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实地调研进行社区居民学习的需求调查,获取居民学习与培训的需要,并以此为依据在院校现有的精力上准确地为社区建设课程资源,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增强职业院校课程资源建设的针对性,缓解职业院校在当前的社区教育服务中课程资源建设不足、培训针对性不足的现状。在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运行模式上政府要加强引导,努力整合社会资源,畅通各主体服务社区教育的渠道,使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居民的学历继续教育等活动联合其他主体更好的开展,满足居民多样的学习需求。关于职业院校教师参与社区教育开展的积极性,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教师参与社区培训的绩效评估和考核,量化教师在社区培训中的工作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对于在社区教育中获得良好反响与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在其职称评定时给予加分,以此在完善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上提升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自主性。

结 语

政府、社区和学校等主体越来越认识到社区教育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社会多方的协作共建,在开展社区教育多方合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也开创出有本土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路径。但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社区教育的发展还需不断努力,不断进行探索尝试以使社区教育更好地服务人民,更好地服务我国教育强国的建设。职业院校如果要切实扩大对社区教育的有效供给,满足社区居民丰富多样的学习需求,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理清与社区之间的协同关系,有效进行资源整合,不断畅通二者的协作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协同社区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社区大作战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