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敏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济源 459000)
文学作品能够有效地反映社会现实,一般具有较浓厚的地域特色,了解文学背后的地域文化,是解读英美文学作品的前提。在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文学作品的交流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学习并总结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深刻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本文主要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深度挖掘英美文学的语言特点,深化读者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精确解读。
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创作离不开宗教和神话的影响。
欧洲文化创建的基点是古希腊罗马神话,这种特有的属性推动了西方文化长久以来的发展[1]。英美文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继承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潜在的精英文化,从而成就了英美文学的独一无二性。首先,古希腊罗马神话为英美文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使其保持持久的创造力,也就是说英美文学是在神话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比如《神曲》中描述的情境以及建构的人物,大都可以在神话中找到原型,可见神话对于英美文学而言,就是取之不尽的素材宝库,英美文学可以在神话中挖掘素材并获得灵感以及创作思路,以神话的原型打造符合新时代的文学作品,包含较深刻的文化内涵。读者在阅读英美文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去联想古希腊罗马神话,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英美文学的语言特点,从而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涵。
英美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是时代特点、地域特色以及神话原型等综合化处理之后的结果。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众多人物都有自身的宿命与不幸,最终都走向悲剧的命运,这一创作思维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是极大的。英美文学在神话思维模式的指引下,与创作者生存的地域特点进行充分融合,在文学中既展现出时代的特性,又让读者感受到创作者的人生经历。所以,在跨文化视角下探索英美文学语言特点时,一定要将其与神话连接起来,寻找神话中的故事原型,这样才能结合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更加深入地了解英美文学的语言特色。
《圣经》在英美文学中扮演了一个较为重要的角色,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推进了英美文学作品的发展进程[2]。也就是说,《圣经》在英美文学作品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首先,《圣经》为英美文学作品提供了有效运用的原材料,供英美文学的创作者使用;其次,《圣经》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具有深刻的寓意,其中的宗教基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美文学创作者的思想,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作者也在不断地探索将其融入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新形式,不仅能增加作品的深刻寓意,还可以供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品味。
跨文化视角下对英美文学的理解一定要立足其本身的艺术表现力,遵循一定的解读原则。
从跨文化视角探究英美文学的语言特点,其中不可避免的因素就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英美文学作品本身文化的理解[3]。在对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之前,要对作品背后的地域文化、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所展现的时代特性等进行调研和理解,这样才能对作品进行深刻的阅读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作品的语言特色及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探究,为客观地分析理解作品做好铺垫。
经典的文化作品必然要反映社会现状,展现现实生活,呈现时代的缩影[4]。英美文学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承载了社会历史的变革,含有深厚的时代气息。从跨文化视角对作品阅读和理解,要能够对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有所了解和尊重,并能够敏锐地捕捉创作者对时代生活的超现实处理方式,进而表现出对经典作品由衷的喜爱。所以,读者在阅读时,一定要立足作品创作的时代或是创作者生存的时代,尊重时代发展的特性,感受每一个时代所呈现的不同魅力。在这样的氛围中抓住英美文化的闪光点,进行深度阅读,从而感受不同时代的碰撞感和交流感[5]。在此基础上,读者才能立足时代文化,感受作品的文化气息,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才能从本质上消除跨文化之间的隔离感,有效地挖掘英美文学作品中特有的艺术形式,并与其他地域的文学作品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增强文学作品之间的互融互通,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英美文学作品中不同作家有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对英美文学的研究不能拘泥于对作品本身的阅读和分析,要深层次挖掘英美文学所呈现的语言特色,总结语言表达的规律,理解作品深层次的含义。经典的文学作品一般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结构,比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是使用极为简练的语言,不仅让读者清晰地认识捕鱼过程,同时也刻画出一位坚毅勇敢的硬汉。英美文学的经典作品让大众在阅读时感受语言的魅力和创作者的文字功底。只有通过认真地研读,总结写作的经验,才能深刻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体会语言的魅力。
读者在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时候一定是基于作品本身的语言,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深层次的解读[6],所以对于英美文学的阅读,首先要了解英美文学的语言特点,然后有效地将语言的特点嵌入所阅读的作品中,才能帮助读者更好更快更深地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品味英美文学作品的精髓。
英美文学承载了古希腊神话的特色,语言表达的戏剧化比其他的经典文学作品更为明显一些。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对英美文学的语言特点进行总结,首先要了解我国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中国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和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直白之美,在此基础上享受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精读[7]。除了语言表达方面的不同,还存在其他的差异。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故事通常是曲折离奇的,但是最终都是美好的结局,一般不会出现悲伤的结局,展现出对美好期望的追求。英美文学作品中,一般是以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来推动故事的进行,主人公的情感表达以及理想追求是作品的牵引线[8]。比如《哈姆雷特》中就是以哈姆雷特的内心独白展现个人的困惑,然后逐步解决困惑,表现主人公如何与命运进行斗争,整个作品基本都是围绕主人公展开描述。英美文学作品中运用戏剧独白的方式很久之前就已经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英美文学的独特语言风格之一。戏剧独白的优势在于将创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分离开来,让读者直观地感受主人公的心境,同时也能够看到创作者对主人公的整体评价。在读者直面这两种状态的时候,能够对作品持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并沉浸于作品当中深刻地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同时体味创作者的思想境界。
英美文学作品相较于其他文学作品的优势在于其能够从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吸收养分,获取相当丰厚的写作素材,以此增加文学作品的厚重感[9],所以,英美文学写作的一大特色就是引用传统经典故事并与新作品融合。比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就是巧妙地将神话中的英雄故事带入新的作品当中,进行加工和创作,增加对主人公不屈不挠的精神描写,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英美文化的创作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其成长的地域和家庭背景以及社会背景都不大相同,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同一神话原型创作的故事,经过创作者的二度加工之后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10]。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首先要立足于对古希腊神话的了解,同时也要结合创作者的生存时代,在知晓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探究文学作品的时代烙印,感受不同时代的英美文学的语言特性[11]。英美文学的语言特点与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二者是融会贯通,互相影响的。如Achilles'Heel(致命伤),该典故出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阵营最骁勇善战的一支军队是由Achilles(阿基里斯)率领的。阿基里斯出生后,母亲便抓着他在冥河圣水中浸泡,希望将他打造成无坚不摧的英雄,但是因为脚踵部位被母亲捏住,没有沾到冥河圣水,因而成了他的弱点。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基里斯骁勇无敌,所向披靡,杀死了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Hector),而特洛伊的任何武器都无法伤害他的身躯。后来,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把阿基里斯的弱点告诉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阿基里斯被帕里斯诱到城门口,用暗箭射中他的脚踵,负伤而死,所以,之后的作品中一直用这个经典的故事传达弱点的信息。
文学作品是立足现实生活的再创造。阅读英美文学的时候,必须要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特性,感受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生命的表达和感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作品真正的内涵思想。英美经典文学作品是丰富多样的,写作手法以及表现形式都不是完全一致的,这是由社会现实所导致的。创作者不同的成长历史背景造就了这一时代的写作风格[12]。总体而言,英美文学的语言特点是比较简洁的,创作者皆是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作品强烈的艺术性和深厚的韵味,在简洁语言的背后蕴含深刻的内涵[13]。比如《哈姆雷特》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一句,短短几个字就将主人公的心境直观地表现出来,没有太多的赘述,没有太多的煽情,但是能够让读者感受主人公焦灼的内心。使用这样简洁且有力度的表达方式在英美文学中是常态,能够切实地反映创作者的语言底蕴。作者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绝不单单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而是发表自己对现实的反思。阅读英美文学,必须要追溯当时的社会背景,将时代特性嵌入文学作品当中进行深度理解,潜移默化感受作者的情感,体味作者的精神[14]。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不仅是作品的表达方式,也是传播的载体。语言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是作品独特魅力的体现[15]。
跨文化视角下对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特点的探究,要建立在尊重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作品所呈现的时代基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创作者的生存环境对作品展开精细的阅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读者能够深刻领会作品深层次的内涵。新时代下,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不断朝着文化大融合的方向发展。只有不断总结英美文学作品所呈现的语言特点,并与我国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才能深刻了解作品思维方式的不同,进而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深度学习,有效地借鉴吸收英美文学优秀的地方,加深我国文学作品与英美文学的融合,推动中国文学作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致力打造国际化的中国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