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珊珊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4
新时代劳动教育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观的内涵,是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就需要把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劳动教育始终。劳动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体,劳动课程是劳动教育的实施载体,劳动实践主要依托劳动教育基地。不管是专业群还是课程体系,不管是顶层设计还是课程设置,劳动教育基地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群基地建设的意义对于提升劳动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不管是杜威的“做中学”,还是麦克·扬“作为实践的课程”,都体现了劳动教育作为实践课程的理论依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最主要的还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育和德育、智育、美育、体育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受重视程度和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强调了实践之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
“劳动,作为五育并举之重要元素,新时代将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结构中的重要‘成员’。”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需要与思政课融合,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基础,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建设也是如此。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到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建设中,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树立劳动观念,提高手脑并用的劳动实践能力,厚植学生的劳动情怀,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建设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
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知识构架,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劳动教育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表述渠道。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是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和优化,既体现了劳动理论的精华,也彰显了劳动实践的作用;既向学生讲解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的相关规定,也体现知行合一的内在要求,从而构成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即“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首先需要了解二者的内涵,用课程思政的视角充分挖掘体现劳动教育元素的课程,以此为基础确定与劳动教育基地相契合的课程群。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要以劳动课程为核心,学校主管部门主抓,思政课为依托,充分挖掘劳动课程授课教师、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比如有的学校成立了体美劳部,开设了劳动教育类课,将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建设纳入学校主要工作。不管大学、中学还是小学,都应根据自身的特色,建设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以此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的建设要坚持耦合性原则,劳动课程联动思政课以及其他课程共同推动。比如劳动课程与思政课相结合,学生现场聆听大国工匠的专题讲座或观看体现工匠精神的劳动模范视频等;劳动课程与语文课相耦合,学生可以朗诵体现劳动精神的中华传统诗歌;劳动课程与音乐课相结合,歌唱体现人民群众热爱劳动的歌曲。上述都可以以文字、视频等,在劳动基地展现,让学生感同身受。不仅校内各学科耦合联动,也要校外协同推进。比如学校联合所在街道社区,或者所在区县,延伸到家庭,协力打造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场的具体性十分突出。不同的现场,由于空间、时间、资源、文化等要素复杂多变,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安全保障、资源供给、人力协调、社会参与、文化营造、基地建设、团队打造等,都不是在既有的课堂上单纯讲授语文或数学那么简单。”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建设也是如此,需要多学科合力而为。为了确保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的长期顺利建设和完善,各院校应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的工作机制,成立教育基地工作小组,把与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相关的教学管理、计划实施、实践形式、评价标准、制度体系等规范化,明确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的主管部门、负责部门、场地维护等,落实到具体相关人员,专人专责,并且给予相应绩效考核。
劳动教育的载体是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的改革也要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随着互联网等传播手段的发展,劳动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也要求教师在遵循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授课方式。比如,德国在中小学校内和校外建设了一批劳动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机会,这值得我国院校借鉴。除了体验式教学、理论性研讨等,还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复杂性变革,与时俱进地采取创新手段,比如引入VR等新设备,让学生浸入式体验不同职业及工作环境等,吸引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搭建多彩的劳动教育成长平台。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何首乌藤、木莲藤……百草园深深烙印在鲁迅的童年记忆中,让他对中草药产生浓厚兴趣。长大后的鲁迅远渡重洋学医也跟童年的熏陶不无关系。这也值得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者思索:小学时期的劳动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甚至职业生涯的选择尤为重要。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彰显时代特征,挖掘劳动基地课程群特色。
不管我国还是外国的学校,都有因劳动教育特色而闻名的典范。比如叶圣陶在早年工作的学校里开辟了“生生农场”——田地,供学生开展劳动实践,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
而“陶行知”的名字,也是因为陶行知注重实践的作用,且以此自勉。陶行知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后,将文化知识与生产劳动教育紧密结合,以“劳力上劳心,在劳心上劳力”为校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生产劳动教育实验。此后创立的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始终保持着“在劳力上劳心”的“晓庄特色”。让学生通过扫地、抹桌、烧饭,培养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考察陶行知创办的学校,劳动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它是学校生活的基本内容。”“陶行知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和实践,在彼时彼地堪称是在荆棘丛生的教育荒原中实施。”通过开展生产劳动,传授生产技术知识,分任院务教学做,建设学校、修筑宿舍,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生产劳动等,形式多样,因地制宜,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
无独有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部的幽泉学院,至今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子前往。其办学宗旨是:“劳动,学习,自我管理”。劳动教育是幽泉学院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每个学生通过种菜、喂猪、放牛、挤奶、打理果园、做饭、刷厕所、修水管、维护网络等各种每周至少20小时的劳作,完成两年学业后可得到副学士学位,而将近80%的毕业生离开幽泉学院后直接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名校读大三,其他人则会先志愿服务一年。
本着耦合性原则,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要构建大中小一体化体系,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大中小学相互借鉴,根据大中小学各不同学段的特色,结合本学校自身特色和地域特色文化,校内校外结合、城市乡村特色,挖掘与各学校特色专业相对应的基地。尤其是专业特色明显的职业院校,比如农业、烹饪、建筑、科技等专业实训基地可以拓展成劳动教育基地,向中小学开放,让学生充分体验农民劳作、厨师工作、工人制造、创新实验等不同的职业工作,感受劳动乐趣。
中小学也要根据场地开辟特色劳动教育基地,比如类似“百草园”的劳动基地,让学生认识各种中草药,把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中国历史上的名医和现当代的钟南山、林巧稚、吴咸中、张伯礼等名医的故事讲给学生,特别是要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疫精神讲给学生,把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在正定、在梁家河等地时与劳动人民共同劳动的故事讲给学生。另外,各学校还可以经常举办“劳动小能手”等比赛,中小学生到职业院校参观学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
教师是劳动教育课程的最终实施者,对课程改革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教育家的鲁迅热爱劳动,亲自制作标本。在《吴耕民同志访问记——谈70年前在绍中的鲁迅先生》一文中提到“他认为要学生学懂科学,求得知识,不论文科或理科,必须接触实际,见到实物,亲自尝试一下,才能心领神会,易于掌握。”他带领学生远足旅行,到南京参观“南洋劝学会”,让学生顿感“此行胜读十年书”。他肩上挂着一个标本采集箱,采摘植物标本,还拾石块做矿物标本。“那时候大多数教师都以教书本为主,实地采标本、理论联系实际的真是凤毛麟角。鲁迅先生是我一生最初见到采标本供学习的第一人。”这同样值得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教师学习:事必躬亲,提升劳动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劳动基地课程群的建设主力是教师,不管是劳动基地课程群范围内还是范围外的教师,只要进入劳动基地,就充分挖掘和利用劳动基地的特色,把每次在劳动基地的实践授课活动当成带学生的实践旅行,也会让学生顿感“此行胜读十年书”,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劳动教育。
教师除了提升自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外,还要把劳动情怀传递给学生,讲好劳动故事。这个过程和影响是双向的。特别是职业院校教师,更要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故事带到课堂内外,将劳动模范的故事寓以理论中,于细微处见知著。但是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诸多方面存在滞后情况,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问题之一,是劳动观念及实践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劳动教育结合的关键。
教师要参加劳动实践,并带动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学生由浅入深逐渐深化道德认知,强化道德信念,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评价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院校的学生是社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对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与社会责任意识在职业教育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尤其是公益劳动、志愿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劳动中涉及的各种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规则意识与合作意识。
通过梳理国家颁布的相关劳动教育政策及国内外劳动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表明,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不同的功能;既有共同的育人目的,又有不同的育人渠道。劳动教育可以涵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劳动观,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品德等方面的培养,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劳动知识技能和劳动习惯等是学生智育和体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美的认识和体验是对美育的体现。
在分析劳动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功能与作用时不难发现,构建劳动教育内容体系对于劳动教育基地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建设劳动基地课程群时,要充分运用大思政思维,把思政元素运用到劳动教育始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所授课程中,将“课程思政”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深入拓展到教学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的始终。在思政课程中有不少劳动价值观的内容,劳动课教师要将“劳动至上”的理念融入劳动课中,充分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让学生懂得劳动是社会发展根本的认知;大力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和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突出中华民族的劳动创造力;积极拓展劳动实践教学的形式,开设特色劳动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领会劳动精神;鼓励学生通过劳动致富,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建设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方面,学校也要提供相应的政策、制度、师资、环境等方面保障。比如学校制定相应的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政策和文件制度,规范劳动教育基地的内容,可由校党委办公室牵头,成立由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工作部、体美劳部、团委、质量办、各分院、系部等所有部门齐抓共管的专项工作小组;遴选校内外优秀的劳动教育专职教师,让大国工匠、劳动模范、技能人才等典型代表走上讲台、走进车间、走到实训室,聘请他们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大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成绩突出的教师以相应奖励;开展劳动竞赛,注重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劳动教育社团为抓手,多鼓励学生参与扶贫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公益劳动;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探索劳逸结合的劳动方式;深入挖掘并打造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创新宣传活动等载体;把安全保障机制运行到劳动教育基地建设中,注重科学的劳动教育方法,家庭、学校、政府等自下而上地时刻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建设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既要突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重要作用,打造特色育人体系,又要跟其他课程构成课程群,形成协同育人范式。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建设在探索过程中,要与思政教育深入融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不仅让劳动教育落实落地,还要特色鲜明,学校、家庭、社会大力协同,共同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氛围,形成劳动协同育人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