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

2022-03-18 04:17施应应
读写算(中) 2022年3期
关键词:创设区域幼儿园

施应应

(南通市小海街道海尚幼儿园,江苏 南通 226000)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桥梁。幼儿教育应围绕孩子们的长期发展,创造丰富多元的教育模式,营造趣味性强的游戏环境,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幼儿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在语言、兴趣、智力、体格、科学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区域活动的创设,应该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与认知规律,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

区域活动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学前教育方式,通过创造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环境,并投放丰富的活动材料,促进幼儿相互交流与合作,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与乐趣。区域活动对幼儿成长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主动选择和参与活动

传统教育是被动的,老师把材料发放给幼儿,很少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而区域活动则打破了被动教育的局面,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利于调动幼儿参与活动与游戏的积极性。丰富的活动材料为区域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是支撑幼儿自由活动的重要前提。

(二)促进幼儿的互动交流

处于同一个活动区域的幼儿,在性格、爱好方面往往有相同之处。正因如此,幼儿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才会更加关注同伴的言行举止,在同伴遇到困难时,幼儿也愿意主动伸出援手,给予同伴关心、帮助与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动更容易激发其探索欲与求知欲,区域活动为幼儿打造了一个相互引导、启发、帮助、交流的平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有多个分区,比如语言区、益智区、美工区、音乐区、科学区、数学区、种植区等,几乎囊括了幼儿成长与发展中的各个方面。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需求自主选择活动区域。为了让幼儿获得更多乐趣,区域的设置要有层次性,材料的投放也要有难易之分,以便让幼儿在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四)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

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对新知的求知欲。区域活动中有大量的材料、工具可供幼儿选择,并且有老师从旁指导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在游戏、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也得到锻炼,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区域活动的环创应该丰富,但不能随意,环境的布置与策划都要有科学依据,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幼儿园环创应该充分体现出老师的智慧与专业水平,动态环境与静态环境相互分离。比如,阅读与美工都是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因此阅读区和美工区应该选择光线良好又安静的区域;表演、音乐等活动应放在动态区,并且要与静态区保持距离,避免相互干扰。科学区涉及很多与生活相关的小实验,最好设置在方便用水的区域。此外,区域活动的场地要合理划分,根据活动类型决定场地面积,以免出现拥挤或者场地利用不到位的现象。

(二)安全性原则

幼儿年龄较小,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对很多危险的动作和操作没有正确的判断。因此,区域活动中应全面渗透安全教育,并且做好安全防护,让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老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用幼儿的思维发现活动区域的不安全因素,消除安全隐患。活动中加强对幼儿的看护,实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仅要保护自己,而且不能伤害同伴。

(三)丰富性原则

幼儿时期是身心成长、个性与思维发展、培养兴趣爱好的重要时期,每个幼儿都是拥有独立思维的个体。因此幼儿教育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让幼儿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切实站在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创设活动区域,比如构建区、自然角、音乐区、阅读区、木工区、美工区、语言区、益智区等,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选择,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主动性原则

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新时期,幼儿老师在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时,应该立足于幼儿的个体需求,环境的布置要符合幼儿的审美,让幼儿获得良好的活动体验,在活动中能够驱动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带着对未知的好奇主动探索知识,强化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幼儿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翁。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教育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因此,安全性是活动区域材料投放的根本原则。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开展游戏、组织活动才有意义,没有安全的保障,幼儿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二)适宜性原则

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并充分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首先制定区域活动的目的,然后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教育目标、教育任务投放活动材料。材料的类型要丰富,数量要适当,如果材料太少,那么幼儿的选择余地就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如果材料太多,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无法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三)目的性原则

活动材料的投放应该与活动区的类型相符,而且要有针对性,不能毫无目的地随意投放。有学者认为: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把教育隐藏在活动材料中。这一观点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首先是同一种活动材料能够满足多个教育目标的需求;其次是一个教育目标可采用不同的活动材料实现。

(四)开放性原则

活动材料要形成开放、动态的体系,充分整合幼儿园、社区、家庭、互联网的教育资源。除了幼儿园提供基本的活动材料,老师和家长也可以带领幼儿用废弃物动手制作材料,不需要过分追求活动材料的档次和价格,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让活动材料可以在不同的活动区域流通和共享,并且摆放在便于幼儿拿取的位置。

四、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活动的规则不明确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首先要满足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需求。但纵观现阶段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部分幼儿老师并没有十分重视区域活动管理,错误地认为区域活动只是为幼儿玩耍和游戏提供的场地,发展较混乱,也没有对各个活动区域进行科学规划,更缺少规则的约束。部分老师对幼儿的管理十分宽松,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自主”,实则是对幼儿不负责任的体现。区域活动的环境需要规则的维护,而规则则需要在老师的组织下和幼儿一起遵守,规则的意义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培养幼儿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优良品质。如果区域活动缺乏规则,必然会造成活动的无序和混乱。

(二)活动区域较小

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持续开放,幼儿的人数正在逐年攀升,幼儿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十分突出,幼儿园不仅缺少人力资源,而且幼儿园的空间也普遍无法满足教育活动的开展。如今,如何利用有限空间划分出丰富的活动区域,已经成为困扰幼儿老师的主要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面对现实因素,很多老师不得不放弃一些活动区域,这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区域活动主题的多样性。一些老师在环创过程中甚至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也不确定幼儿是否喜欢活动区域的类型,区域的创设流于形式化,没有真正发挥教育意义。

(三)材料投放缺乏科学性

材料是区域活动中重要的教育工具,但很多专家认为,现阶段幼儿园投放的活动材料很难发挥出教育作用。尽管材料的数量较多,但品质却不高,一些材料的结构过于简单,无法让幼儿产生兴趣;材料的摆放不整齐,管理不到位,更新不及时;材料类型较少,缺乏多样性;材料投放比较随意,层次模糊,没有体现出动态性,而且可操作性不强;绿色环保材料太少,二次利用率较低;活动材料与幼儿年龄脱节,无法适应幼儿的兴趣、认知和能力水平。

五、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策略

(一)环境创设

1.提高空间利用率

区域活动空间并不仅局限于室内、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墙面空间,用来弥补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①突出空间的合作性:把格子、图形画在地面或墙面上,或者写上数字、字母。幼儿根据这些图形的类型和特点,自主协商讨论游戏类型和规则。这些简单的活动材料不仅不占用活动空间,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思考力。幼儿在与同伴的沟通中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②体现空间的教育性:根据教育目标,有的放矢地创设环境。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可以以“金色的秋天”为主题组织区域活动,在墙面上张贴与中秋节有关的图画;组织幼儿亲自动手制作灯笼和月饼盒,系在绳子上;还可以在墙上悬挂与秋天有关的蔬菜、水果,营造“收获”的氛围,营造充满节日与时令氛围的活动环境,动手能力强的幼儿还可以在泥工区自己制作中秋节小礼物。又如,圣诞节前,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制雪花,把名字写在雪花上,再把雪花一串串地穿在绳子上,悬挂在圣诞树上,营造冬天来了的氛围。幼儿在活动中不仅了解了中西方传统节日以及风俗习惯,而且锻炼了动手能力。③保持空间的趣味性:鼓励幼儿一起装饰墙面、地面,调动幼儿创设空间、打扮空间的积极性,促进幼儿与活动区域的互动,让幼儿把活动区域当作与自身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场所。比如,在“我长大了”的区域活动中,老师可以带领幼儿用纸片在墙面上贴一棵“成长树”,把自己的名字、身高、体重等与成长相关的信息写在小叶子形状的卡片上,然后粘贴在“成长树”上。幼儿不仅学会了描述自己的方法,而且还美化了环境,为幼儿成长留下了宝贵纪念。

2.根据区域功能创设环境

区域活动的环创,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区域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幼儿的意见。比如阅读区,应该安排在比较偏僻、安静的角落。考虑到阅读区的特点以及幼儿的阅读需求,阅读区不能太追求趣味性、互动性,而是应该为幼儿营造相对私密的阅读场所,可以摆放一些绿色植物,以起到“隔帘”的效果,避免幼儿阅读时受到打扰。布置户外环境时,应尽量强化幼儿的参与感,充分利用自然景物,比如在大树下开辟活动区域,躺在草坪上,斑驳阳光穿过树叶,洒落在幼儿的脸上和身上,还可以摆放一些小帐篷、蒙古包、小木屋、吊床、桌椅等,配备抱枕、图书、布偶、卡通图片等,让幼儿在舒适、温暖的户外环境中自由地和同伴互动,讲故事。涂鸦区适合安排在与水源较近的位置,方便清洗,为幼儿提供墙面、砖面、板块等新颖的绘画材料,让幼儿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画画,充分发挥想象力。

(二)材料投放

1.有的放矢的投放材料

活动区域的材料应该紧密围绕教育目标,同时立足于幼儿的实际需求,有目的地投放。比如,美工区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区域。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接触到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和喜欢的材料,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包括剪纸、绘画、粘贴、泥工、编制等;运用丰富的美工工具与材料,展现自己的艺术特长。投放材料时,老师还要体现材料的趣味性,多投放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材料,善于用童真的眼光与心灵观察生活;材料的投放还要具有实际的教育意义,及时更新材料,淘汰幼儿已经不感兴趣、无法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材料,并且要根据活动主题的类型投放材料。

2.体现活动材料的本土化

活动材料不仅要契合教育目标,还要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与风土人情,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自然生态,因地制宜地选择材料,用本土化的活动材料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比如,在体育区可以开展“好玩的绣球”活动,老师投放一些制作绣球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协商绣球的玩法,制定优秀规则,布置优秀场地。本土化的游戏材料能够广泛吸收当地的教育资源,普及和传承民间文化,加强幼儿教育和本土生活的联系,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家乡人文,感受家乡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

3.体现活动材料的多元化

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材料。幼儿性格中,“喜新厌旧”的特点十分明显,所以材料的投放应尽可能地丰富。但这并不代表越丰富的材料起到的教育效果就越好,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活动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的需求,让幼儿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为了节约资源,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在材料的选择上尽量保证同一种材料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活动区域,并且要让活动材料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在使用材料时能够开拓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意义。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方式,活动效果与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密切相关。作为幼儿老师,应该充分了解3~6 岁儿童的年龄、性格、兴趣、认知特点,在布置环境、选择材料时,兼顾教育性与趣味性,积极、正面地引导幼儿学习和思考,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猜你喜欢
创设区域幼儿园
分割区域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爱“上”幼儿园
区域发展篇
区域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