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平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广东 东莞 523000)
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提出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的新型职业教育制度,要求各职业院校尽快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启动试点工作。教育部随即在2019年4月份发布了《关于确认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首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通知》,确定了首批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培训评价组织和证书名单。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做了整体规划,在顶层设计上为“1+X”证书制度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1+X”证书制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考取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练就创业、就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通过“1+X”制度的实施,为创建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职业教育模式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中职学校是推进“1+X”证书制度的主体之一,如何应对“1+X”试点工作带来的影响,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学历教育过程中,是相关教育部门、行业企业和试点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1-2]。
自确定首批试点院校以来,现已发展到实施第四批试点院校的申报。目前合计共有5000多所中高职院校开展了培训与评价工作,开发的证书逐年增多。通过2019年至2020年的实践与探索,目前相应的试题库和考试系统逐步完善,条件成熟的院校已具备实施考试的能力。以Web前端开发等级证书为例,它跟目前业内有较大吸引力的Web前端开发岗位对接,深受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青睐,全国报考人数超过3万人次,2019年初级通过率为34.5%,中级通过率为32%,高级通过率为75%。2020年的成绩从目前的统计来看,整体通过率比2019年略高一些。该考证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客观情况:“1+X”制度实施处于摸索阶段,并为进一步完善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的课程标准提供了参考价值。各级部门对“1+X”证书制度的推广非常重视,频频开展相关主题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涌现出一批带头院校,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在Web前端开发等级证书试点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当前,随着目标的清晰,配套的完善,越来越多职业院校加入试点,如广东目前成为Web前端开发试点的中高职院校达92家。但是,仍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如社会层面对“1+X”证书制度的认识还不到位,部分院校仍处于观望状态等等。当然,作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模式的创新举措,“1+X”证书制度目前还处于迭代完善阶段,相信在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和院校的配合下,该制度一定会得到持续快速的推动,以实现职业教育未来美好的愿景。
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由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制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该标准以客观反映现阶段软件开发和互联网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为目标,明确了具有本专业职业技能人员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核心内容来源于社会对Web前端开发职业活动质量的要求,是衡量从业者(包括正在接受教育与培训的准从业者)胜任Web前端开发工作的基本尺度和规范,能够反映当前Web前端开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规格[3]。在考核等级上,Web前端开发标准的证书按培养目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已打破按照办学层次划分证书级别的模式,但是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年龄段,参考2019年的考证数据,本校第一阶段以实施初级技能证书教学为主。在前期摸索过程中,发现中职学校实施Web前端开发技能证书试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很多工作还在探索当中。虽然前期各级证书开发部门和制度实施单位已经通过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一个崭新制度的完善和成熟,不但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而且需要大量的教育专家和基层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的研究、归纳和实践去推进和完善。就现阶段来说,“1+X”证书制度就像一块有两个面的硬币:一方面有顶层的设计支持,出台的各项政策逐步夯实了“1+X”证书制度实施的基础,明确了“1+X”证书制度改革发展的方向,这是宏观上“1+X”证书制度的支撑点;另一方面,“1+X”证书制度在实施规范上还没有完善统一的标准,缺乏系统的指导框架,目前试点中职学校在实施层面上得到的助力是有限的。尤其是,“1+X”证书制度实施时间尚短,没有典型的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试点学校往往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围绕常规专业教学和考证培训的融合进行摸索。
首先,Web前端开发技能等级证书涉及的课程比较多,包括HTML网页设计、CSS+DIV布局、JavaScript语言、轻量级前端框架和数据库应用等。其中初级考证要求基础课时为96学时,中级要求课时为224学时,高级要求课时为320学时。为对接行业标准,除了专业课程的内容之外,还通过职业技能模块补充、强化和拓展了新的内容。其次,“1+X” Web前端开发的初级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编写代码习惯,这是在技能层次上对中职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在考核方式上,“1+X” Web前端开发考证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跟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分模块考核的形式相比,“1+X”的考证更强调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因此教学内容会有交叉,教学信息量相当大,要求参加考试的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全面的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这都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首先,中职试点学校对实施“1+X”证书制度的信心和动力不足。其次,试点学校的师生对“1+X”证书制度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整体上缺乏前瞻意识。在“1+X”证书制度的推进中,个别学校只是简单地将“X”作为附加给学生的考证任务,也有学校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混为一谈,认为“1+X”是双证书制度的“升级版”[2]。这样可能会负面影响师生对“1+X”证书培训的态度。Web前端开发技能课程综合性强,既有语法教学,又强调实际操作,从去年的考证结果来看,初级的通过率并不高。虽然是初次举行考试,但也会影响学生考证的热度。再次,“1+X”考证牵涉面广,设想中的“学校主导、企业参与、政府保障、行业推动”如何得到落实是个难点[4]。需要梳理清楚行校企的角色定位,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1+X”制度的推广。
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认为,“1+X” 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需要对接行业规范,确保人才培养的规格。因此,考试中心作为组织评价机构,针对硬件和软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尽管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加大了资金投入,中职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大幅的提升,但跟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的顶层设计相比,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加强的地方。毕竟,对标行业、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创设模拟企业模式的专业化实训场景是必须实行的措施。从长远来看,为夯实“1+X”证书实训的硬件基础,中职学校仍需加大资金的投入,升级Web前端相关的网络设备、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等,这些都是实施“1+X”试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除了软硬件更新速度较快外,新理念、新架构、新热点也层出不穷。从以往的经验来看,Web前端开发的有关课程经常伴随着产品的迭代不断改变,教学内容更新也很快。目前“1+X”制度下Web前端开发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来源于社会对Web前端开发职业活动质量的要求,能反映当前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3]。因此,证书的稳定性和技术的发展之间就存在一定的矛盾。教学中如何根据标准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软件版本,对教学内容如何取舍等都是试点学校需要不断跟进的事项。
作为试点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已经走在职业教育的前头,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但双师型教师是否就可以确定达到“1+X”考证培训教师的要求,答案是不一定。当前,双师型教师的发展重点还是以课堂专业教学为主,知识架构的更新和教学理念的转换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论技术水平还是专业素养都跟真正的行业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能快速对接“1+X”证书培训理念的教师并不多。因此,怎样整合现有的教师资源,解决师资力量的不足的现状,试点学校丞待解决。
作为“1+X”证书制度的试点学校,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对Web前端开发课程建设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整。首先课程设置对标标准,同时兼顾企业用人需求。将Web前端方向的课程体系、技能要求、证书考核深度融合。建立了“证学融通”或“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以Web前端设计标准为纽带,梳理、整合原有的相关课程并适当补充。将原有的网页设计、HTML5、JavaScript、CSS3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按新标准重构,增加jQuery的内容。其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突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多数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自觉性。加上社会阅历浅,就业意识薄弱。推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是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难题。以往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缺少行业普遍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无法证明其专业水平,企业无法准确地遴选人才。由于没有X证书的赋能,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社会认可度偏低,就业形势不容乐观[5]。“1+X”制度下的技能考证大大提高了考证培训的“含金量”,有望成为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突破口。在这种条件下,学校要帮助学生解读“1+X”证书的作用和意义,强调“学历重要,但能力更重要”的思想,引导学生从自身就业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经初步调查,计算机专业三二分段班有意向考取X证书的同学占95%,普通班也有约50%的学生考虑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因此,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和学生的意愿结合在一起,为学校推进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职业院校的“教师、教材、教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培育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学校有必要整合教师资源,创建熟悉国家教学标准、领会“1+X”证书制度、掌握Web前端开发证书等级标准和专业技能的创新型教师队伍。Web前端开发对教师的综合技能要求较高,教师需要成为专业技术的“多面手”。“1+X”证书制度为教师提供了很多学习机会,也是学校师资力量提升的契机。首先,试点学校应加强与培训评价组织的联系。目前,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在官网上提供了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线上资源,包括试题分析、相关课件和模拟题库,该网站成为Web前端开发相关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资源。同时,中职学校教师也可以通过参加“国培”学习,获得Web前端开发等级证书培训讲师的资质证书。部分教师还可以通过去企业锻炼,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其次,苦练内功,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主要是从教师的专业技能规划入手,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成长,培养Web前端开发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例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1+X”证书培训教师团队加强教师知识矩阵建设,笃实每个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逐步完善教师轮训和成长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各级试点院校借鉴。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通过“1+X”证书制度促进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双元的育人机制。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邓小飞教授认为,创新Web前端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关键点是“对标岗位”,即通过企业调研、校企合作,深化“1+X”证书制度的内涵。中职学校在Web前端开发课程备考过程中,可以在校企合作交流方面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接互联网企业,开拓校企合作的“朋友圈”[5],把握他们的企业岗位需求,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提高办学能力,拓宽学生的发展路径和成长路径,以此提高人才培养的“含金量”;二是密切联系评价标准制定的部门或组织,加强与考试主管部门的沟通,有针对性地做好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工作。如与第三方的教育培训机构合作,使用它们的Web前端开发教学平台,参加它们的培训活动,少走弯路。三是以课证融合为改革方向,增加校外兼职教师,引进专业组织培训教师或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高专业师资团队的教学与培训能力[6]。
首先是教材方面,优先选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1+X”证书培训指定用书,把握“1+X”考证的知识点和大方向。随着“1+X”证书培训的深入开展,试点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发“1+X”考证校本教材。开发教材时应改变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和表现形式,随着试题库的更新、考证目标的调整等应及时将考证涉及到的Web新技术纳入教材。建议采用校企双元合作的模式开发教材,基于考试平台编写立体式、活页化教材,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7]。其次是资源库的建设方面,可以依托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官方网站提供的“1+X” Web前端开发等级证书的教学资源,结合自身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素材,建立校本 “1+X”证书考证资源库,为 “1+X”证书的备考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目前有很多基于“1+X”证书的Web前端开发课程实训平台。例如:成都中慧科技公司的实训平台,采用课-赛-证融通的思路,对接“1+X”证书相应等级标准,满足证书理论和实操题型的训练要求;TCL教育的Web前端开发学习平台创建了“1+X”证书的实验实训环境,全面支持Web前端开发课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试点中职学校可以请教相关培训指导企业,研究“1+X” Web前端开发实训平台的方案,同时加大教学实验室的投入,创建对接“1+X”证书制度要求的实验室。
课堂教学是做好“1+X”证书试点工作,把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从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探索“1+X”证书制度教学模式。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以证促学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和深度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进课堂流程,构建高效课堂。一方面紧扣专业的特点,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块化教学和学案导学等传统模式。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专业的优势,实施“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移动学习”等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流程,以“学、练、评、讲、训”为抓手,切实构建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生态[1]。再次,要丰富教学评价模式,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开展,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中参考企业的成长性培养机制,采取多维度的发展性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学生能有目标、有计划、有小结地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根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要求,“1+X”证书考核的考场最好设在相应的试点院校。以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为例,该校承办过国家级、省市级的各类技能考试,考试设施完备,考务经验丰富。作为Web前端开发证书的试点中职学校之一,首次承办了“1+X”证书的考点工作,通过与各方的配合,圆满地完成了考试任务。学校主动对接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按《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建设条件》的要求,更新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做好考点的准备工作。一方面向考证评价单位了解考试方案,熟悉考试系统运行的形式和要求;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交流活动,主动向有考证实施经验的院校学习,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考场环境。在考证培训阶段组织学生参加模拟考试,使师生更能适应“1+X”证书考试的环境。
“1+X”证书制度全面地重构了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和实践模式,对参与试点的中职学校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挑战是不明确的因素还有很多,目前的具体研究工作还是以理论框架居多,有效的检验和实践的成果相对较少。作为系统的工程,“1+X”证书制度带来的后续影响还会不断深化,例如:“1+X”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系统的开发建设正在按计划进行。今后参与试点的学生获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都将进入服务平台,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个人学习账户系统对接,记录学分,并提供网络公开查询等社会化服务,便于用人单位识别和学生就业。据了解,2020年开始试点的学生就会有相应的学分记录[8]。当然,对于试点中职学校来说,更多的是机遇。主要表现在学校能及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强化示范作用,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9]。以Web前端开发的证书为例,深入领会“1+X”证书制度,探索“1+X”试点工作的实施路径,能提高试点院校考证培训的水平。2020年11月,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共有87名学生参加Web前端等级证书的考试,通过率达88%,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校将有计划地继续探索“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理清思路,研究证书备考的策略,争取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其他专业的“1+X”证书试点改革工作[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