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2022-03-18 03:35胡佳悦刘慧颖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社团红色

胡佳悦,刘慧颖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辽宁 大连 116100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思政课实践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高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自主思考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思政课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同学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主动寻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帮助。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辩证地理解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且能够以正确的方法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想改善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增强思政课育人的实效性,就务必要深化教学改革,结合学生和时代的特点探索全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我们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学特点,充分整合各领域的思政育人资源,使思政实践教学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中去,构建课堂教学实践、社团实践、红色资源社会实践、互联网实践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亲身参与、深度体验的方式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将思政育人落到实处。

一、课堂教学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切入点

课堂教学是教师发挥教书育人、传播知识和管理学生等作用的主渠道,教室中的讲台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挥洒汗水,传播知识,依靠自身的学识修养、人格魅力影响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外,与课程内容相联系的,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并且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1]。在课堂教学中关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作出合理的规划和安排。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科学思想的引导、教学工作的领导、学生精神成长的向导[2],在思政的课堂上给大学生人生的启迪和精神上的支撑,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实践环节主要是由教师设计和把关,将课堂角色进行反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对主流思想的认同感。课堂教学活动内容设计主要围绕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时事热点问题。教师设计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如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话题演讲、对抗辩论、诗词朗诵、新闻播报、视频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在准备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思考并分析问题。课前活动的准备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譬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讲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内容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历史观察”“晒实践成果”“品读原著”“视频感悟”等四种方式谈谈各自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式认识马克思主义。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自发地提出问题,再由教师针对学生们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答疑解惑,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激发同学们从内心深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认同。在讲中国精神时,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沉浸式演讲,让学生化身为伟大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讲述两弹元勋们艰难归国路和隐姓埋名数十年如一日的科学研发工作。通过伟大的科学家感人事迹的讲述,同学们了解伟人们为了祖国发展而忘我的爱国情怀,树立爱国奉献的榜样,树立报效祖国的决心。在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时,组织学生开展以“国学经典进课堂”为主题的课堂实践活动,通过课前朗读儒家经典著作《礼记》,引导学生将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换为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实践,潜移默化地让学生逐渐形成完善的道德人格。在学习法治思想和提升法治素养时,组织学生观看庭审录像、开展模拟法庭、组织法律常识竞赛等,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因为自身的兴趣爱好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促使课堂教学模式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模式,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校园社团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攻点

马克思[3]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亲身实践,能够更加直接、真切、深刻地感受和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而认同、接受和自觉运用[4]。大学阶段不同于中小学,中小学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占据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而大学的校园社团实践活动充斥着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校园社团活动是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的在校园范围内组织开展的形式多样、覆盖较广的学生素质能力拓展活动,校园社团实践也是大学校园的第二课堂[5]。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必须重视社团实践活动在校园和大学生群体中发挥的作用。将思政课的理论内容与学生课后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既可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性,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社团积极向上的发展。思政相关社团的建立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政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和主攻点。

首先,充分发挥如“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社”“国学社”“知行社”“演讲社”等学习型社团的核心作用。比如思政课教师带领社团同学开展宣传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知识的讲座,办板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演一些小品表现先进模范感人事迹等,通过社团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切实地感受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也让同学们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多地学习知识,以便应对未来更多的挑战。

其次,有效利用“技术服务社”“摄影社”“微视频编辑社”等宣传型社团的推广作用。在学习型社团编排小品、舞台剧或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的过程中,对学生表演作品的视频、音频进行录影留存;宣传类型的社团可以将作品进行精美的制作和剪辑,发布在思政部视频号或者校园宣传主页上,通过视频的方式更加直接、生动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传递给同学,极大丰富了思政相关教学内容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

再次,重视社会公益服务类型社团如“劳动社”“志愿者服务社”等的实践服务导向作用,通过公益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品质。这类社团主要是开展一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服务活动,社团秉承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宗旨向他人和社会传递温暖。例如,思政课教师带领“劳动社”“志愿者服务社”学生去社区慰问独居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为他们献出爱心。社团同学在校园里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系列讲座,分享劳模感人故事,在志愿劳动和分享事迹的过程中,向更多人传递爱和温暖,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做公益活动的快乐。这类活动都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精神,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仁爱”的一种宣传和推广。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如“文学社”“篮球社”等文艺、体能类的社团及各类其他社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红色资源社会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支撑点

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契合度。红色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也丰富多彩,可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文化资源。我国红色文化资源总量丰富,分布较广,开发潜力巨大,有利于向教学资源转化[6]。习近平总书记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一文中强调,要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的作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继承红色革命传统,延续革命红色基因[7]。新时代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是思维活跃、具有个性的一代年轻人,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因材施教,结合多种形式的实践化、个性化教学实践手段,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心情愉悦地接受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课堂互动中,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简化为具象和现实,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和思考。

首先,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省内优秀革命文化红色资源,把思政实践课与红色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实践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以贵州省某些院校为例,他们充分利用贵州省内革命文化资源,在贵阳、遵义、黔东南等地建立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基地。这些院校依托于贵州省红色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百年党史,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土城古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遵义市小龙山红军烈士陵园等,通过参观实践帮助学生了解体会红军当年的艰苦战斗历程,感受红色岁月的激情,对遵义会议前后革命形势深入了解,进一步体会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的历史意义。在思政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学生在党史实践中感受到党始终勇立时代潮头的作为和担当,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将思想上的认同转化为报效社会的行动和力量。

其次,高职院校也应充分整合利用校园当地的红色资源优势,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思政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大连本地高校可定期组织学生到本地的关向应纪念馆、东鸡冠山、旅顺船坞旧址、南子弹库旧址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参观。通过实物展示陈列、照片回顾和场景模拟等形式将革命英雄的光辉历程生动地再现出来。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回顾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欺侮的历史,学生切身感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通过实物、实景等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红色资源社会实践教学的固定开展,对于学生而言是近距离直观感受革命文化,感悟红色精神的难得机会;对于教师而言也有助于改善思政课教学效果,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创新性[8]。

四、互联网实践活动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突破点

近些年来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的身影,甚至有学者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的主战场,只有赢得互联网才能赢得当代青年。”[9]时代的发展和转变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也应顺应时代的变化发生相应的转变。努力将课堂理论教学和线上实践体验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和长处,进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成为思政教学改革研究的创新突破点。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多为“00后”,多种社交软件如QQ、微信、微博等在学生日常生活和相互交流中使用的范围较为广泛和普遍,这也为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师生交流互动平台。QQ、微信等社交软件具有使用广泛、反馈及时等优势,思政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社交软件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如在社交软件上建立班级“思想政治动态交流互助群”,在课前可向学生群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哪些时事政治相关问题感兴趣,在课上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课后还可通过交流群了解学生是否掌握课堂内容,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便于后续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在思政课上,实践教学还可以依托于虚拟空间进行,即开展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情景模拟教学。依托网络媒介,创建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般地参与到相关事件当中,从而落实实践教学[10]。如在微信交流群中分享一些如“复兴之路”线上展馆或VR红色教育线上体验馆的链接、二维码等。通过网络虚拟情景开展模拟体验教学,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有益于将思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此外还可以建立思政教学部专属的微信公众号,设置时事新闻、社团风采、党史教育、校园思政等多个模块。运营队伍主要由思政课教师和思政相关社团学生参与管理。运营团队定期推送时事热点新闻,校园雷锋精神、抗疫精神等宣传学生先进事迹,以及学生讲思政课和“四史”的微视频。通过先进事迹和学生讲思政课,全校师生在这些身边鲜活的事例中汲取道德力量。通过讲“四史”微视频帮助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与此同时,教师在创新思政实践教学改革中也应有效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如超星学习通、爱课程、雨课堂、智慧树等教学平台,各高职院校可酌情进行选择。网络教学平台具有教学内容的任务点、视频资料、文件资料、精品课堂在线观看等强大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多种互联网交流软件、平台的加持下,思政课教师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热点问题的追踪评论,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变化,能不受时空限制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和关心,解决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社团红色
缤纷社团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追忆红色浪漫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K-BOT拼插社团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