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反思
——以求职信写作课程为例

2022-09-26 04:03王艳冰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应用文习作思政

王艳冰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10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教育部有关政策[1-3]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各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政功能,努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使命。在教学过程中,将本课程蕴含的积极思想和价值追求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教学设计背景

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关键词,显示相关研究论文三十余篇,相比专业思政课程研究成果略显薄弱。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集基础课、技能课和人文课于一体。充分梳理、挖掘本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融入在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进行阅读分析后发现,这些论文主要从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改革的时代背景[4]、意义以及思政元素的挖掘路径[5]等维度进行探讨,涉及教学实施案例方面的研究成果不足十篇。从宏观层面思考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梳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融入到课程设计,最后都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因此,课堂教学是保证课程思政改革取得实效的主阵地。

求职信写作是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走向职场、步入社会的第一步。本文以求职信写作为例,从教学设计背景、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效果反思三个维度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索应用文写作课程知识教育、人文教育[6]和思政教育高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和方式。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梳理思政元素,确定教学目标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立足求职信写作教学单元任务,深度思考、梳理、提炼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资源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7],在单元教学目标中表述清晰,为教学实施提供依据。

1.梳理思政元素

本单元课程思政素材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求职信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方式;求职招聘现场图片、招聘启事、求职信范文、学生习作等。本单元思政元素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挖掘、概括、提炼而来,凝练后的思政元素有换位思考、尊重、严谨、诚信、爱岗敬业、工匠精神(详见表1)。

表1 教学过程及思政元素融入内容及过程表

2.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K1了解求职信的含义、特点;K2掌握求职信的书面格式和写法。

(2)技能目标

S1能结合实际撰写格式规范、得体的求职信;S2能从格式、内容、语言等方面分析、评价、修改自己和他人习作。

(3)态度目标

A1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爱岗敬业;A2培养学生具备换位思考意识,能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思考和处理问题;A3培养学生具有诚信的品质;A4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语言及写作习惯;A5培养学生养成客观、真诚地评价他人,并虚心接受来自他人评价的良好心态;A6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用心打磨每一篇习作的“工匠精神”。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如表1所示,本单元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实施+课后巩固提升”。课前预习主要以微课(融入了思政元素的知识内容讲解视频)学习为主,并辅以相应的章节测验检查巩固,为课堂教学奠定理论基础。课后巩固采取写作调查报告的方式,提交网络平台,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其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改革实施的核心领域,下面概述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教学活动及思政元素的融入情况。

1.情境导入

“师”:PPT展示招聘求职现场图片和与专业相关的招聘启事导入单元任务——写作求职信。

“生”:分析情境,接受任务。

“融入路径”:通过了解招聘求职现状,分析招聘岗位条件和要求,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企业、行业的整体情况,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对未来从事的职业产生认同感。

2.“检查预习+案例分析”

“师”:发布线上测验或口头提问,PPT展示求职信范文。

“生”:完成测试,分析、回答问题。

“融入路径”:“检查预习+案例分析”本质上都是对知识点进行检验,前者通过在线测验或口头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课前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后者通过设置问题对求职信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求职信的书面格式和写法,为接下来的写作练习做好准备。通过测验题讲解和案例分析,将求职信蕴含的思政元素(尊重、严谨、诚信等)融入到讲解之中,达到育人目的。

3.情境回顾分析

“师”:引导学生回顾招聘启事,仔细阅读、分析招聘启事的要求和条件。

“生”:阅读、分析。

“融入路径”:引导学生理解写求职信的目的,热爱岗位、敬畏职业;帮助学生分析招聘岗位的要求和条件;引导学生具备换位思考意识,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思考应在求职信中重点呈现哪些内容以及如何通过书面语言呈现;培养严谨的写作思维,客观认识自己,回顾、梳理过往经历,思考依现有条件如何写作求职信。

4.写作训练

“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撰写求职信,发布小组任务,选出小组代表作业上传网络平台展示。

“生”:结合个人实际撰写求职信,完成后,组内讨论修改,推选一份作业提交到网络平台参与考核评价。

“融入路径”:引导学生明确求职目标,遵循求职信的书面格式和写法。结合个人实际撰写求职信,在写作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和谦虚谨慎的原则陈述求职条件,否则会信息失真,毫无价值可言[8]。注重语言文字简洁质朴、使用符合书信体要求的礼貌用语[9]。完成作业后,组内同学要团结协作,互相点评,客观、真诚地给出意见,同学要本着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认真修改习作。

5.成果展示,分析评价习作

“师”:PPT出示评分标准并讲解,教师点评、赋分,指导学生修改作业并上交至网络平台。

“生”:熟悉评分标准,对各组提交的作业进行分析、赋分,指出优点及改进之处,学生修改完善作业及提交。

“融入路径”:互评作业可以促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互相取长补短。引导学生养成客观、真诚地评价他人,并虚心接受来自他人评价的良好心态;教师可再次将求职信书面格式要素及字里行间蕴含的文化积淀和生活智慧融入作业点评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相对预习知识点的讲解,此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写作经验,更易理解和接受教师的观点,达到知识学习和文化育人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根据点评意见,本着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用心修改习作的“工匠精神”,打磨、完善习作。

6.总结反思

“师”:总结本课,强调重难点。

“生”:总结收获,提出疑问。

“融入路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次课的收获、存在的问题,思考改进策略,谈谈感受、体会,帮助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教师全面总结,并再次强调多关注职业发展,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胜任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强调本着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用心打磨习作的工匠精神,修改、完善求职信。

7.布置作业

“师”:在网络平台布置难度适宜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并布置下次课预习任务。

“生”:完成作业。

“融入路径”: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逐步提高写作技能。

三、教学反思

(一)实施效果

1.掌握求职信基本知识,能够撰写规范、得体的求职信

通过本次课知识内容学习、个人写作训练,组内、组间、教师点评习作,课后巩固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求职信的相关知识,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撰写出格式规范,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求职信。

2.对本专业、职业、行业有了了解,初步产生了职业认同感

除了极少数同学目标明确,选择了本专业,大部分同学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不多,甚至完全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以对口专业的招聘启事导入教学,分析招聘条件、要求,客观上促使学生对专业、未来从事的行业有了较多的了解,对职业产生初步的认同感,为专业学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学生综合人文素质和能力得以培养,为职业生涯发展蓄积能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换位思考,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思考求职信的行文目的,能够结合招聘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撰写求职信,能够客观、真诚地从格式、语言方面对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价,能够根据评价意见认真修改自己的作业。这样的练习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写作思维和习惯,实现了书面写作能力、整理加工素材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毕业求职做好准备,为其职业生涯发展蓄积了能量。

(二)设计特色

1.创设真实求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竞争激烈的求职现场图片、专业相关的招聘启事导入,创设真实求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未来工作岗位,以及了解职业、行业的基本情况。情境任务聚焦学生毕业求职的现实问题,教学变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极具现实意义,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理解应用写作本质,构建应用写作思维

应用写作的本质是解决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应用写作,学生应有读者思维,即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进而有的放矢地提供信息及解决办法。只有理解应用写作背后的深层原因,构建应用写作思维,才能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文种、格式和语言风格完成写作任务,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求职信是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展示自己,进而获得工作机会的应用文本。引导学生在分析招聘岗位要求和条件的基础上,围绕求职目标展示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素质和能力,并按照求职信的格式和要求书写成文。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未来遇到任何情形,学生都可以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完成写作[10]。

3.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科学规划未来

和其他公共基础课一样,应用文写作课大多开设在大一上学期。有学生认为自己刚入大学,很多课程还未开始接触,社会实践经历也少,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因此没必要写求职信。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大学一年级练习写作求职信,可以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总结、梳理自己在过去学习生活中的成绩,更客观地认识自我;基于对行业、职业和工作岗位的了解,认识到自己与目标岗位之间的“差距”,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才能正视“差距”,制定可行性的计划及实施办法弥补“差距”,这个过程也是真正的学习、成长过程。

(三)诊断与改进

1.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加深对各专业、行业的了解

以本单元教学为例,教师若想更好地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仅专注于求职信写作本身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本专业、职业、行业的情况,引导学生爱岗敬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做贡献。然而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授课对象是全校各专业学生,这为教师深入了解各个专业及行业发展情况带来了困难,在教学实践中必然受到制约。

改进思路:分院系集中落课,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在学期初落课时,实行教师负责分院系落课的办法。即每位老师负责一个院系的几个专业,这样能保证大家集中精力深入了解一个专业。并积极利用假期进企业社会实践的机会,和专业老师一起深入企业,了解实际情况,为课程教学做充分的准备。

2.秉持仁爱之心,探寻因材施教之道

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能认真完成课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按时提交作业。可是仍有个别同学课前不预习,课上表现不积极,偷看手机、打瞌睡、趴桌子、作业不按时提交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改进思路:探寻原因,找到解决办法。课后找合适时间向辅导员了解学生情况,走近学生与他们多交流,了解他们学习不积极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本文以求职信写作为例,试图从案例设计到实施完整地呈现出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探索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效策略。在点评习作过程中,当说到求职信的书面格式承载着华夏文明几千年诗礼的敦厚,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生活智慧时,我看见了学生眼里的光芒!短暂的沉默里,师生的内心涌动着一样的情感……。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的效果并不总是当下立现的。教育的对象是人,而每个人成长环境不同、个性存在差异、接受能力有别等等。这些复杂的因素都会影响教育效果。课程思政建设所能做的是通过教育教学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求知的种子,悉心培育,静待种子破土萌芽、茁壮成长的那一天!

猜你喜欢
应用文习作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