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蕙璞 博兴县财政局
市场经济体制稳步、深层次推行的背景下,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实效性不强,表现出较大不足,集中体现在预算绩效管理阶段过于偏重成本预算的系统性把控。为此中央、国务院结合现阶段绩效管理总的需求,提出了具有稳定经济作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所谓的全过程管理,就是要借助动态化管理思维,从绩效评估机制的高水平建立入手,实现绩效监控、评价等工作,借助可行措施,推进绩效管理改革。在具体的工作中,促使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获得实效,得以健全和发展,提高各级政府社会服务能力。
绩效预算这一理念,兴起于20世纪 70年代,先是从西方国家推广。实施绩效管理,是为了提高政府部门听民意、办实事能力,为了催化工作热情,将采用市场竞争模式作为牵引,支撑政府职能工作顺利落地,科学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优化行政质量。政府绩效预算,主要是致力打造“实效型”管理体系。通过研究发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最早的定义是企业为了战略目标,发起内部综合预算,通过有效控制和协调,搭建一套优质的绩效考核系统。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控制目标,高强度实现资金和信息整合,实现绩效的有效控制,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随着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这一指导理念的发展,该框架体系由企业逐渐转移到了政府和事业单位中,并同样取得显著成效。相对于企业中推行的管理体系,现实社会中政府部门对系统的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更高。为此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清楚“蛋糕”划分给各个部门以及划分多少的问题。同时还要追根溯源,了解清楚各级部门拿到“蛋糕”后又是怎样细致分配的,又分给了哪些群体。通过政务透明化以及相关问责制度的建立,确保财政支出稳步推行。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在整个过程中可以让政府预算管理更细致、透明、科学,从而增加社会公众信任度。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指导实质性工作的理念,而该理念的核心便是以人为本。在实际工作中,看重的是发展效益与质量,突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具体来讲,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的同时,更是要用之于民,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增效。科学发展观贯彻中,财政部门需将人民利益维护作为落脚点。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运用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可对预算资金的产出情况和真实应用结果进行客观评价[1]。在评价指标选定期间,会充分倾听民众的声音,将公众最真实的满意度作为有效的绩效衡量指标,让直接受益人参与评价,进而体现“以人为本”重要思想,助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还可提高政府建设的可行性与透明度。预算绩效管理执行意义重大,可强化支出责任意识,从而减少不必要财政支出,提高预算管理能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期间,要求政府部门保证做到对执行结果负责,在此基础上督促有关部门完成公共服务、市场监管以及社会秩序管理等职能的运用,进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决策服务水平,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为政府履行职能夯实物质基础,并提供体制方面的周密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在实施中,应建立绩效问责机制,对政府职能实施强化,合理推动责任政府的建设。除此之外,实行预算绩效管理,还可选择网络化相对透明的方式,将绩效信息公布,这样便可保障大众的参与和监督权,强化公众监督政府绩效的意识,在此前提下便于透明政府的建设[2]。现实中,通过预算绩效管理的持续强化,可增长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快各项决策的落实,合理提升政府形象,合理维护政府公信力。
从实际工作了解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还未全面铺开,理念渗透不深,机制尚未成型。在日常预算绩效管理中,主要以节点的方式对支出与分配实施全面性监管,相比之下,项目性政务的预算过程都没有有效贯穿起来,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等未能发挥作用。
当前,政务信息公开,没有健全法规作支撑,“绩效信息公开”的规定是相对空白的,缺少行之有效的操作标准。除此之外,在有些环节中实施标准不统一,预算绩效管理缺少行为规范进行维护,导致采购、签订合同相对重要的程序漏洞百出,这样的管理漏洞,会让资金严重流失,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除了上述问题外,还存在评估与监控结果未能充分应用的情况。结合现实经验可知,无论是事前评估,还是要求较高的事中监控,所形成的结果可强化部门责任意识,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在具体实践中,借助合理方式完整性锁定阶段性目标,可规避不合理行为,保障项目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优化预算绩效的流程,督促部门依法落实工作,让资金效益最大化,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3]。但现实情况是部门在资金预算方面,不懂得利用事前评估和事中监控所形成的结果,薄弱环节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评估和监控的结果不仅没有利用,也没有对外公布。处于未公开的状态下,项目的详细信息群众并不知情,没有了群众监督,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便失去了意义,形同虚设。
首先,树立科学理念。在现实工作中,需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的先进理念。合理贯彻绩效理念,将其落实到财政管理的方方面面,配合预算编制、执行等形成预算管理的有机整体。通过有效监管方式,使资金使用更加透明化,合理处于全过程监控下,不断提升社会形象。其次,加强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想要平稳落地,需要找准责任主体,结合具体工作内容,优化绩效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强化组织领导,提高工作有效性。除此之外,要科学设置绩效管理流程,匹配岗位责任制,将岗位责任有效落实。在具体实践中,绩效管理部门需承担主要责任,需了解上级单位文件的实质内容,加强人员业务培训,给予员工业务指导[4]。最后,做好有效的宣传。利用多种渠道,传播预算绩效管理内容,强化人员意识。加强人员和相关项目实施单位的交流,借此构建协作关系,获得完整的基础材料和业务指导。各部门需紧密配合,同心同德,实现预算绩效管理最理想化的目标。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我国当前存在绩效信息公开的支持法规有待完善问题,为此需加强制度建设,充实法律体系。总结工作经验可知,现实社会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需要遵从制度先行的原则。现实中,要尽可能凭借完善的立法支持,适当性、及时性减少改革阻力,从源头有效节约改革成本,彻底规避因人废事问题。建立完善法规体系,是优质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可行途径之一,不容忽视。想要提升制度建设层次,需以法律的形式明确预算绩效管理范畴,出台类似于《政府绩效成果法》的法律文件。在此基础上,实施统一管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最大价值。
现实中,需构建全过程管理机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将相关理念融入独立预算编制、监督管理中。借助合理化契机,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并将其与预算安排相结合,在此前提下实施绩效运行监控。利用有效的方式,加强对支出结果的问责,注重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在绩效管理框架体系中,明确绩效管理关键点。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实施阶段,为保障效果,需要立足于实际,及时发现其中问题,然后借助科学化的管控策略,将问题有效规避。利用预算管理体系的逐步健全,落实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确保该项工作实效性。站在组织结构层面分析可知,在搭建管理框架时,需做好常规的制度管理,明确工程流程,在实际工作中引入新方法和理念。以信息化的预算管理作为前提,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量与效率。具体工作中,管理人员需根据项目实际和基本特点,完成有效的绩效跟踪机制建设,与此同时做好分类管理,在此前提下确保会计核算准确性。预算绩效管理人员,需以项目内容为核心,实施有计划的绩效评价工作,并在整个流程中,注重短期、中期不同阶段考核,合理减轻预算管理压力,保障预算绩效管理质量。
现实中,还需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借此显著提升预算管理的综合实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开展深层次、多元化的预算绩效管理。实践证明,该项工作想有突出成绩,要有明确管理目标作标准化指引,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保障部门职能的发挥。合理规划工作任务,制定年度绩效目标。为了突出预算绩效管理效果,要结合成本投入、产出预期等,与此同时对基础考核指标进一步明确。上述工作完成后,还要做好绩效量化分解,将其作为保障性措施,落实好绩效管理任务。除此之外,结合实际经验可知,开展预算编制工作,需要打好数据统计的基础,同时确保数据真实性。(2)健全预算编制体系。在完整体系中推进部门配合和沟通,利用目标论证等可行措施,提升预算可行性[5]。此外,在预算编制阶段,细化分解目标,突出项目执行的效能,保障项目执行质量。(3)完善资金配置体系。在工作实践中,结合不同项目情况,保障资金分配到实处,发挥审核工作优势,借此提高资金利用率。在构建管理体系时,为强化效果,需科学总结绩效信息,并完成绩效目标的动态化追踪,对潜在风险及时洞察,最终得出纠正方案。
在上述措施基础上,还需加强监督,完善绩效监督体系。预算绩效管理相对复杂,想要保证管理效果,监督机制必不可少。研究发现,借助监督机制,可将绩效目标落在实处,充分和有关部门沟通,保障数据实效性、可靠性。当真实预算数值背离绩效数据,两者存在较大差异时,需及时定位问题根源,并协同相关机制,对绩效成本进行核查,顺利推进管理工作。为了确保资金利用合理性,可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完成预算执行情况督查,规避不合理行为出现。各级管理部门,在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基础上,还要优化财务分类管理。资金分配要结合不同部门职责以及需要的资金类型等,成立差异化管理体系。实践中,还要实施二级财务审核,应用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做好科学化资产管理,确保资产发挥最大效益,提升会计核算准确性。核算实际收益的阶段,需遵循市场规律,合理调整经济行为,做好财务管控工作。实操中,提升预算执行力度,落实好监督管理和预算方案的分析,高质量贯彻绩效管理理念,借助多项有力措施,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机制中,评价结果得不到应用,反馈也存在不到位的问题。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实施中核心目标是对预算管理机制进行健全,并科学利用评价结果,合理强化管理职能,充实绩效管理体系。想要达到上述目标,需以评价反馈机制作为基本保障,落实好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功能完善,提升评价反馈效率。借助以上思路,把控成本支出,提升工作部门责任感,合理分配公共资源。与此同时,在获得反馈结果后,还要充分利用结果完善奖惩机制,规避不合理工作行为,保障预算绩效管理效果。
在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今天,预算绩效管理需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品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需实施动态化监督管控,并充分融合预算管理理念,建立信息技术体系,保障财务管控良好效果。实践环节中,可结合现实需求,搭建好信息管理平台,将信息管理平台作为依托,完善和梳理绩效管理业务流程,通过动态化追踪和精细化管理,实现绩效管理规范化。明确绩效标准体系,并借助先进网络技术,成立数据共享资料库,落实绩效评价指标。从现实了解到,财务人员需丰富专业技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将预算绩效管理的等级提高,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
综上所述,新时期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影响深远,可辅助有关部门实施有效的资金分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了达到预算绩效管理预期目标,需结合现有问题,采取措施积极推进管理改革,在具体工作中通过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加强信息化建设等途径,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公众满意度同时,促进公共事业又稳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