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艳萍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经济责任审计中心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全新阶段,国民经济正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若想紧跟时代步伐,就必须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以此积极应对新经济、新业态、新生态,为后续建设奠定基础。在当前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在逐渐增多,为此对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想要切实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便需要着力打造企业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共同协作,这对企业内部审计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企业的“生命线”在于自身质量是否契合时代标准,在内部控制过程中要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等内容,要以决策、预算、评价等方面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关键点,结合当前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对制度进行调整,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将运营风险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以此预防其他问题的出现。同时,内部审计控制还需要进行质量改进等活动,要求在内部控制中结合当前行业政策变化以及经营活动进行优化调整,以此切实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力度,提升企业的管理效果,保证后续管理活动顺利开展。内部审计部门是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加大与企业其各方面的业务联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从企业整体出发,对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判断现阶段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风险,为此应了解企业全局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审计结果的准确性。结合现存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地识别,并对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和优化,发现企业发展中隐藏的风险,将隐患“扼杀在摇篮”。
内部审计的概念起源于1936年,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A)首次对其进行了相关定义,1992年对其定义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即以目标实现为主提供合理的规划和保障,包含了公司治理结构与管理基本职能,从审计学角度进行相关研究与论述,并结合实际做好企业的风险评估。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风险评估时,要从具体数据中发现各类问题,为此需要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根据风险的种类做好预防。在评估风险的过程中,还需从企业经营角度上进行细化分析,根据其影响进行合理化地风险评级,了解在经营中可能会面对的风险。同时,需要结合发展需求调整风险评估工作,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找出风险产生的源头,在了解根本性原因后制定出应对方案,有效避免风险问题的出现。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各类内部审计规定也随之产生,我国当前审计工作开展也是以分离式CA(Continuous A uditing)为基础,基于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契合后续发展建设的服务模型,强调了CA环境、审计系统和数据获取,适应持续审计国际发展需要。为使企业能够持续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和服务,需要从审计方面入手,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产品和服务,最后将其应用在企业对外发展业务中,从而提升生存与发展能力、增强实现预期目标能力。一方面,内部审计科学化预警可以对问题进行预防,避免因处理不及时而对其他方面带来隐患,切实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而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能够找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将风险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在实际执行中要根据不同的风险影响因子进行管理,结合日常工作提出具体方案,从而有效加强对风险的预警作用。
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审计内容进行研究,基于价值管理的公共项目建立审计博弈模型,效果体现在问题揭示和效益提高上,以“新定位、新体制、新素质”作为纲领,站在全局高度谋审计、助发展,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把审计监督融入经济发展大局,强化审计监督的唯一性、独特性,以此构建出相适配的审计集中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企业若想加快自身的发展速度,就必须优化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监督审核,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并分析,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降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综合能力。在内部审计作用下,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确保各项业务活动顺利进行,规避后续可能出现的隐患问题。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不仅需要关注内部控制,还需要注重财务、经营等方面,强调全过程监督,如存在疏忽可能导致企业面临风险。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的情况,审计时间滞后且覆盖范围较窄,工作难以发挥出自身作用。同时,企业内部审计除了范围狭窄、角度单一外,还存在体系欠缺等问题,严重缺乏事前、事中监督,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质量,最终工作开展无法监督全过程,导致客观性、公正性无法把握,与企业经营管理出现了脱节的情况,后续应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将此类问题坚决杜绝。
当前企业在审计中存在技术滞后的情况,即所选用的方法与手段与实际情况不匹配,通常是以制度为基础开展审计工作,各类现代化技术手段未能有效应用,在此过程中如出现信息偏差问题,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同时,制度本身虽然能够起到约束作用,但其自身较为固定,在不同环境和情况下无法精确给出预期结果,达不到预警风险的目的,最终产生审计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现阶段审计业态、发展周期、环境复杂,工作流程不能完全统一,难以明确审计的责任,且在实际执行中部分项目为了降低审计风险,虚报所得评价结果,此种审计方法并无法突出主观能动性,也不能为企业风险防范提出建议。
当前企业人员风险意识薄弱的问题较为严重,在实际工作执行中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直接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能力较低,相关工作难以准确开展。内部审计安排是否合理、充分、公正是项目重要的评价依据,当前部分项目开展在内部审计时采用信息化审计方式较少,且诸多企业未设置内部审计风险管理部门,难以有效进行预估分析,在此条件下管控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后续应对此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化。同时,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部分项目未能通过数据信息监控进行分类,无法突出实质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体管理效果,且耗费了大量不必要的企业成本。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意识的缺失是现阶段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之一,若想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后续要针对此类情况进行处理,从意识方面入手,提高内部审计的效果。
企业若想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结合实际设定相应的战略,而内部审计则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参考,为此应树立与企业发展协同的审计观,在既定目标下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牢记不是为了发现现存问题进行审计,而是为了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为此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过程进行监督、评价,改变以往只重视发现问题的审计工作,要树立起发展战略导向的审计观念,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针对经营过程中的现存缺陷,要注重反馈进行优化,了解体系运行中的各项步骤,在相关工作执行中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加强体系建设,以此提供更加优质的审计成果。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快企业发展经营的速度,需要针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设定针对性优化策略,使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保持协同内部控制建设,以此使其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内部审计方案必须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以及日期的设定,明确审计人员的分工,提升重点程序以及关键要素的掌控,仔细对比进行分析整理,确保工作顺利完成。
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必须降低其局限性,做到全面覆盖,深入管理的方方面面,以此切实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效果。内部审计必须规范程序,在实施进程中需要明确现阶段的经营状况,如有必要就需要做好内部人员结构的调整,通过内部审计来制定现阶段企业经营的具体策略,积极分析市场的基本动态,将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等其他部门相互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所有准备工作必须进行相应的优化,针对具体需求实施管理活动,保证审计全过程标准规范执行。为了能够使内部审计工作做到全面覆盖,要积极参与制度设定与日常经营中,结合内控体系做好融合;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深入分析日常运行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做好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工作,提升工作开展的有效性,避免出现与企业发展实际脱节的情况。
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化审计方式将会成为未来工作开展的一种“主流”,为此在全面落地的基础上应强化动态调整机制,以企业发展目标以及内审部门人员情况等作为考虑前提,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方面进行优化,将管理的不同职能分别授权不同的部门,并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制度,落实体系建设,凸显协调性和一致性。首先,利用智能化手段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对多维度、高频率的数据进行整合,构建审计分析体系,避免分析过程中出现偏差问题。其次,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化使信息暴露风险增加,为此需要构建企业审计私密数据库,不断强化数据管理,确保信息安全。最后,加强数据共享管理。为更好实现数据的及时快速共享,并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个人能力,保证信息化能够发挥出实际效果,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与时代接轨。
为进一步强化对企业风险的控制,监督中需要以整体要求为目标,概括管理实践经验,发挥出内部审计中监督管理机制的实际作用,以此让全体员工参与到工作中,并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及企业的优、劣势,对企业整体发展进行明确,强调质量方针的重要性,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进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质量。首先,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优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职能,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制定统一的风险管理系数指标,在风险管理体系中融入监督管理制度,风险隐患较大的环节则可以安排专人进行监督管理。其次,要提高企业全员风险管理及预防意识,建立健全问责制度,积极推广“全员风控”理念,站在全局高度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判断,保证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相辅相成,通过问责制度将风险管控责任落到实处。
制度建设是开展审计的保障,为此内部审计人员在提出审计意见时,要客观公正的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内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调整内部机构的设置,进一步增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以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从制度上、机制上保障审计的质量。管理部门还需要做好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环境的有效改善,以此来建立专门的团队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严格落实内部审计整改机制,最终让各个部门积极地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在此基础上,要做好内部审计环境、审计目标的分析,编制具体的内部审计计划与实施,要求做好企业发展的综合化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做好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管理,完成优化与调整工作,保障计划可以顺利实施下去,有效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是经营与发展的核心部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必须注重各类潜在的隐患问题,做好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等方面工作,通过内部审计预警做好预防,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在管理过程中,通过树立与企业协同发展的审计观、扩大审计覆盖面、加强信息化审计手段的运用和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等方式,以此促进企业的发展和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