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视角下税收筹划成本构成分析与决策

2022-03-18 01:10:16何海勇广东宏大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2年21期
关键词:最大化筹划税负

何海勇 广东宏大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在不断升级。对于企业来说,在进行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其核心竞争力,更是需要达到开源节流,不断扩充资金来源渠道的同时,节约内在资源支出[1]。减少内在资源支出的重要方式是强化企业自身的战略管理目标。税收统筹,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整体的税负情况进行分析和判别的方式,合理规划资金用途,减少企业税负。优化企业的整体税务结构,降低企业的整体资金支出,节约企业资源,达到可持续化长久化发展的效果,进而显著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2]。

一、税收筹划的目标

(一)实现企业的最优税负

税收筹划的直接目标并不在于最大限度地节税。而是通过最合理的纳税方式,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整体税务最轻,同时在规范的情况下,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税务支出是一项绝对性的成本,而选择节税一般能够减少企业的税务支出,增加税后利润,完成企业的纳税义务,但是,企业可以对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投资方案进行调整,使税收变成一种相对性的成本,在纳税义务并不确定的前提下,节税并不能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的过程中,更需要确定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方案,不能片面地强调减轻税负[3]。如果片面地强调减轻税负,以全面减少税务支出为目标,一方面会造成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思想上的误解和战略决策上的分歧,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纳税情况出现不信任的状况,进而减缓企业的实质性发展,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实现最优税负是指在合理合规合法的前提下,通过对不同模式的经营和投资方案进行选择的方式,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4]。

(二)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

税收统筹的根本性目标是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等业务行为进行相应筹划的方式来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在税收统筹的过程中,如何判断是否实现了价值最大化,则需要判断在进行减税过程中的管理成本是否要低于税负。不仅要起到减少税负的效果,更是需要使减少税负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等低于税负实际的减少额。才能保证其实现根本意义上的企业经济收益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5]。

二、税收成本的构成

(一)不同的税收成本构成模式

对于税收成本的实际构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历史上和学术界普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一部分认为税收统筹成本包括了时间成本、货币成本、心理成本和风险成本。而另一部分学者在长久的研究中认为,税务筹划的成本还应该包括非税成本,也就是企业在实施税务筹划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连带的经济行为而产生的成本。这一部分成本是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这一经济行为的过程中而采取的各类型的措施和投资调整造成的成本[6]。不同的学者对于税收筹划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的定义并不尽相同。他们有的是进行了时间线上的缩短,有的是对经济行为的宽度和广度进行了相应的约束。但不论是哪一种学者的观点,都认为税收筹划的成本最明显的构成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管理成本和非量化成本这四个项目。固定成本是指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必要的成本,而可变成本指的是能够通过企业进行经营和投资的调整来进行调整的成本。管理成本是指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相关费用。而不可量化的成本,是指在生产经营和税收统筹的过程中不可被量化,随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而产生的其他相应成本[7]。

(二)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实际上是反映了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的效果。如果企业没有进行税收筹划,直接以最原始的资金交付状态进行纳税,这一过程中企业的可变成本最高。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企业不断运行纳税统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等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随着纳税成本的不断优化,可变成本也会相应地降低。可变成本实际上是反映了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方案所承担的正常赋税负担与固定赋税负担之间的差额,更多的是能够反映税收筹划的效果。

(三)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项经营生产管理活动而发生的相应的支出。不仅包括了在选择相应的纳税筹划方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管理成本,还包括了企业在进行信息的收集、监督、谈判过程中所产生的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实际上是进行纳税统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的一种判定和核实标准。如果企业并不进行纳税统筹,那么在这一阶段的过程中,企业拥有的管理成本就是最低的,而企业逐步推行纳税统筹的过程中管理成本也在不断地上升,最终出现管理成本趋于平直发展的情况。企业在进行纳税统筹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管理成本和税负之间相应的平衡,避免出现税负实际减少额小于纳税统筹过程中出现的管理成本的情况[8]。

(四)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缴纳的税款的固定额,是指企业无论进行何种的纳税统筹或投资经营方式的转变,都不能避免的纳税额度。这部分的资金支出属于法律和法规强制性的资金支出,是企业无论运用何种管理方案都不能避免的支出。而纳税统筹的目标就是减少企业其他的税负,仅仅保留下最根本的固定税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能够承担的最低税负。固定成本是衡量企业在进行纳税统筹过程中的效果的一项有效指标,固定成本在企业的逐渐发展中应趋于一个常值,只有企业的纳税统筹不断发展,深入到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各个方面,才能保证固定成本的稳定性。

(五)非量化成本

非量化成本是指企业在其纳税统筹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元素而导致的相应的成本,它不仅包括了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代理成本,还包括了企业在进行方案拟定的过程中而放弃的部分利益。非量化成本也包括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由于政府部分政策的调整或宏观经济的相应变化而导致纳税统筹失败所产生的沉没成本。

(六)成本分析

通过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总成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想要实现企业实际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降低管理成本和可变成本。同时,使固定成本逐渐趋于常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进行多么缜密的纳税筹划工作,都不能忽视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代理成本的存在,也即是说,不能避免企业在进行道德风险选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非量化成本。由于市场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管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筹划失败而造成的成本也是不可量化的。同时,在处理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必然会减少政府的实际财政收入。而政府为防止这一现象,必定会出台相应的财税政策,对于纳税筹划过程中的避税情况进行调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企业进行纳税筹划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

三、战略管理视角下降低纳税筹划成本的措施

(一)组好比例,降低成本

想要降低企业的税收筹划成本,首先需要对不同的税收成本进行相应的优化和分类。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的税收成本在企业的纳税筹划过程中属于固定成本,并不能通过合理规避的方式来减少它的数额,因此,企业在进行该部分税收成本的核定,核定信息获取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划分资源分配。对信息获取的精度和准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价值和获取成本之间能够形成动态的平衡。同时要求企业在进行相应的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要强化过程监控,针对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应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的拟定。按照纳税筹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相应的重要性排列,同时对信息的精度和广度按照获取难度进行分解,按照信息的获取成本和信息的有效性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在企业战略管理视角下,通过组好比例的方式,也能够保证企业的市场快速占据以及整体占据成本的降低。通过调整资金使用比例,合理强化纳税统筹资金使用方式,发挥资金最大价值。

(二)建立相应科学筹划目标

想要实现纳税筹划的最优化目标,首先是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和相应的管理层设定良好的纳税筹划目标。并不能仅仅将税负最小化设定为最终目标。而应该是综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对税收筹划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实现企业经济生产价值的最大化。通过不断调整税额、减少的额度和纳税筹划成本之间的关系的方式来动态调整企业成本,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因此起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效果。同时在对于筹划目标的选择和评价还需要坚持动态和静态的平衡,以强调资金的动态管理和设定纳税统筹目标为整体,对纳税统筹的实际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进行明确,避免单一的采用仅仅以降低税负为标准进行纳税筹划。另外,从战略管理角度而言,设置好企业的筹划目标也能够相应的为企业的市场战略决策和市场布局做好目标指引,强化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三)加强连接减少管理成本

企业管理成本的降低,需要企业在进行纳税统筹的过程中,做好企业自身和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代理机构之间的关系协调性,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减少信息的流转时间和流转成本,提升信息流转效率的同时,能够减轻信息在流转过程中所出现的成本。在实际地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管理成本一直有较大的弹性空间,需要企业对内部部门和外部部门之间形成协调关系,降低信息流转过程中和管理协调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

(四)密切关注行业变化和政策变化

企业的纳税筹划成本很大一部分也体现在非可量化成本上,而可能化成本更多的是与市场环境和政府政策相关联,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了解市场最前沿的资金筹划和纳税筹划方案。同时,针对不同环境下的纳税筹划方案进行相应的细节调整,按照市场进度来选择合适的纳税筹划方案,以避免出现筹划方案和市场发展进度不相符的情况,减少出现纳税筹划方案失败而造成沉没成本的概率。同时纳税筹划部门还需要密切关注政府的实际经济调节和相应的税收政策。进行纳税筹划,首先是需要在政府指定的框架内进行相应的投资和生产经营状况的调整,因此就需要纳税筹划部门不断强化自身的市场和政策嗅觉。按照政府的相应需求,在合理、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纳税筹划方案的选择。避免由于政府的反避税方案而导致的纳税筹划方案的失效。通过多维度的纳税筹划方案的选择来实现最终成本的降低。

(五)强化内控管理,提升筹划范围

同时,在战略管理的思维下,想要减少企业在纳税统筹过程中所出现的成本,还需要加强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通过对企业的各项部门的资金使用以及发展战略规划进行相应的规章制定的方式,来强化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强化内部控制的方式也能够方便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针对于资金流通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相应的筹划。确保企业在实现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能够从整体大局出发,把握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和规划,按照企业现有内部职能分工和数据生产投资的条件,在保证企业自身的投资、生产的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下,按照纳税筹划实现价值最大化和减少生产成本的要求,对企业的税负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加强内部控制,实际上是调整资源的使用效率,强化资源配比,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并且内控管理系统的不断实施也能够起到强化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侧面降低成本的作用,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四、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在进行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是需要对企业的整体支出成本进行相应的管理,纳税筹划是对企业进行税务支出进行规划,通过调整投资和生产经营状况的方式来达到合理避税、减轻税负、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效果。但是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纳税筹划所产生的相应成本,只有不断实现纳税筹划成本与税负减少额之间的平衡,才能彻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最大化筹划税负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12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44
“营改增”条件下建筑企业如何降低税负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19:58
税收筹划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55
交通运输类快递业营改增税负比较及对策
中国适度税负水平的估计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34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
山西农经(2015年7期)2015-07-10 15: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