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临床观察

2022-03-18 05:15薛黎霞孙振祥胡玉荃
广西中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黄芪胃肠细胞因子

薛黎霞,孙振祥,胡玉荃

(1.桐柏第三医院,河南 南阳 47475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而CG 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不可分,且CG 病程漫长,易复发,若未及时干预,随病程进展,可出现胃黏膜化生,诱发癌变,严重危害人们健康[1]。临床多采用西医治疗CG,虽可缓解病情,但存在耐药性与复发率高等问题。中医治疗本病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弥补西医疗法的不足[2]。中医认为,CG 脾胃虚寒证主要是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寒邪犯胃,致脾胃失健,治疗当以理气和胃、温中止痛为主。本研究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配合西医治疗CG 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至2020 年3 月桐柏第三医院收治的CG 患者91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研究组 46 例,男 27 例,女 19 例;年龄 27~65(45.72±9.15)岁;病程1~7(3.60±1.28)年。对照组45例,男26 例,女19 例;年龄26~65(44.23±9.04)岁;病程1~6(3.48±1.2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诊疗指南》[3]:典型表现常缓慢起病,病情迁延而症状轻微,可伴有上腹隐痛、食欲减退、反酸、嗳气、餐后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见红斑(点、片、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斑等。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4]中医属脾胃虚寒证,主症:胃脘隐痛、喜按喜暖,次症:纳呆少食、食后胀满、大便稀溏、手足不温、嗳气反酸,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沉细、舌质淡有齿痕。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患者知情本研究,签署承诺书。

1.5 排除标准 ①伴发胃息肉、消化性溃疡、胆囊或胰腺疾病者;②消化道肿瘤或胃黏膜癌变者;③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者;④合并出血性疾病者;⑤过敏体质者。

1.6 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两组均禁忌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忌烟酒、浓茶,少食过酸过甜食物,适量运动,注意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1.6.1 对照组 Hp 检查阳性者予以标准四联疗法,即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国药准字H20060998,规格:每粒40 mg,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晨起吞服,每次1 粒,1 次/日;胶体果胶铋胶囊(国药准字H20065892,规格:每粒50 mg,哈尔滨好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餐前30 min服用,每次3粒,3次/日;阿莫西林胶囊(国药准字H23020415,规格:每粒0.25 g,哈尔滨三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饭后服用,每次4粒,2次/日;克拉霉素胶囊(国药准字H20065091,规格:每粒0.25 g,江苏祥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饭后服用,每次4 粒,2次/日。Hp检查阴性者,予以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晨起吞服,每次1粒,1次/日。

1.6.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加味黄芪建中汤化裁治疗,药物组成:黄芪20 g,白芍20 g,桂枝10 g,饴糖30 g,炙甘草6 g,大枣15 g,炒白术15 g,生姜10 g,枳实10 g,建曲20 g,厚朴10 g,党参20 g,半夏10 g。随症加减:便溏者加白扁豆、炒山药各12 g;胃脘痞满重者加木香、佛手各10 g;舌苔白厚腻者加佩兰12 g,藿香10g;纳少者加炒三仙(炒神曲、炒麦芽、炒山楂)各12 g;胃脘冷痛重者加延胡索15 g、吴茱萸8 g。每日1 付,加水浸泡30 min,煮沸后文火煎煮20 min,煎煮两次共取汁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

两组疗程均为4周。

1.7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按无、轻、中、重以 0、2、4、6 计分,次症及舌苔脉象以0、1、2、3 计分。②胃肠激素水平。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5ml,常规抗凝,离心取血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OT)水平。③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采集治疗前后两组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水平。

1.8 疗效标准[5]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4%;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浆GAS及MO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浆GAS及MO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血浆GAS、MOT水平升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研究组对照组n 中医证候积分(分)治疗前27.52±4.62 26.87±5.41治疗后9.30±2.37①②14.01±3.56①46 45 GAS(mg/L)治疗前91.02±18.79 94.98±19.05治疗后135.47±25.42①②112.16±26.04①MOT(mg/L)治疗前301.25±58.24 312.24±45.13治疗后420.33±62.35①②367.46±57.12①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IL-8、IL-6 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8、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8、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ng/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n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研究组对照组n IL-8 IL-6 46 45治疗前75.14±6.27 74.05±7.01治疗后34.23±4.37①②45.71±5.24①治疗前170.24±10.12 168.75±11.26治疗后103.14±11.03①②126.12±14.75①

3 讨 论

目前研究显示,CG 主要由Hp 感染所致,导致病程迁延,由泮托拉唑钠、胶体果胶、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成的四联疗法是治疗Hp 阳性CG 的主要西医方法,可抑制Hp 活性、胃酸分泌等,减轻临床症状,但有部分患者产生耐药性,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中医认为,CG 属“胃脘痛”“痞满”范畴,脾胃虚寒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感受寒邪、情志不舒等所致,加之脾虚中阳不足,中焦虚寒,脾失健运、胃失温养,脾胃升降失常,则出现胃脘隐痛、纳呆、喜按喜暖等症状。黄芪建中汤主要用来治中焦虚寒与阴阳两虚之证,《金匮要略心典》曰:“里急者,里虚脉急,腹中当引痛也……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则黄芪尤有专长也。”《金匮要略方义》则指出:“此方乃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黄芪建中汤中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有益气固表、补益脾胃之功;桂枝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白芍能止汗敛阴、养血调经、止痛柔肝;炙甘草具有益气补中之用;饴糖具有止痛缓急、补脾益气之功;枳实性味苦、辛、寒,归于脾、胃、肝经,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厚朴性味苦、辛、温,归于脾、胃、肺、大肠经,可行气消痞;半夏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可消痞散结、降逆止呕;党参归脾、肺经,具有生津养血、补益中气之效;炒白术可健脾补气、利水燥湿;生姜归肺脾胃经,能止呕开胃;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心经,可补益脾胃;建曲消食化积。全方共奏益气和中、散寒温脉、缓急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加味黄芪建中汤中有效成分黄芪皂苷清除自由基,减轻胃黏膜损伤[6],桂枝可促进胃肠蠕动,抑制肠道细菌异常增殖[7],白芍总苷抗胆碱能止痛,促进胃黏膜新陈代谢,提高胃肠激素分泌水平,调节胃肠功能[8]。

慢性炎症反应促进CG 进展,其中炎性细胞因子IL-6 病理增多状态下可破坏胃肠黏膜屏障,会破坏黏膜肌层,加重溃疡[9];而IL-8 可趋化中性粒细胞聚集在炎症部位,增加活性氧代谢物,促进炎症反应发展,造成局部胃组织炎症加剧[10]。本研究对CG患者加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后发现,研究组血清IL-8、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西医治疗能进一步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对促进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表明,加味黄芪建中汤辅助治疗CG 脾胃虚寒证患者,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胃肠激素水平,还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疾病转归。

猜你喜欢
黄芪胃肠细胞因子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黄芪是个宝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