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针灸环针法钩沉发微及其临床应用

2022-03-18 05:15
广西中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壮医针法气血

林 辰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壮医针灸源远流长,以其丰富的医技方法和良好的临床疗效广传于壮族民间。由于壮族历史缺乏规范文字传承,无法形成和留下可供后人参考的壮医学文献。目前壮医针灸仍有许多医技方法、治疗经验散落壮族民间,还有许多奥秘有待探索和阐明,壮医针灸的作用机理、作用规律和临床经验有待总结和升华。壮医针灸环针法包括“8”环针法和“S”环针法,是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方法[1]223-224,也是壮医针灸治疗的灵魂之一。简单说来,“8”环针法和“S”环针法,就是选择穴位施行针灸的先后顺序,分别依据数字“8”和字母“S”的书写轨迹而进行针灸的方法,其特点是强调临证治疗时对穴位施针的先后顺序。“8”环针法和“S”环针法的实施,又包括局部“8”环针法、局部“S”环针法和整体“8”环针法、整体“S”环针法:即在身体以某一部位为单元,局部进行的“8”环针和“S”环针法,称为局部环针法;而以人体整体即天、人、地三部进行的“8”环针和“S”环针法,称为整体环针法。

1 “8”环针法

1.1 概念 壮医针灸“8”环针法,又称“8”字环针法或交叉环针法,是依照“8”字的书写轨迹施针的方法,是在壮医天人自然观、三气同步理论指导下,在天圆地方配伍选穴的基础上,具体实施针灸顺序的治疗方法[1]223-224。

1.2 操作方法 “8”环针法的实施,实质就是壮医针灸治疗的进针顺序:一般先针左侧天部穴位(以患者自身方位为参照),然后通过针刺人部穴位到右侧地部穴位,又从右侧地部到左侧地部穴位进针;再从左侧地部穴位到右侧地部穴位,然后从右侧地部穴位折返而上,依“8”字轨迹而上通过人部穴位,然后沿着右上至天部右侧穴位进针。见图1。简单地说,“8”环针法就是依从“8”字的“形”和书写轨迹,遵从中国的传统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左上开始,即从左上起针,顺时针往右下,在右下侧穴位施针;然后逆时针到左下,在左下侧的穴位施针后,再逆时针而上,与从左而下的环线有一个交叉点,这个交叉点可依据病情需要,给予施针或不用施针,然后继续往上到达右上穴位施针点,这是“8”环针法[2]。如果,还有其它选穴,还可以继续重复以上操作,而这种重复操作就是“8”环针法的多环施针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8”环针法施针方法

2 “S”环针法

2.1 概念 “S”环针法,壮族民间也称为蛇环针法,针灸时像蛇游动一样左右摆动,通过左右摆动加强针灸的作用和力量以增强疗效,从头到尾呈“S”形状蠕动,即临证针灸时从上而下、从左到右施针像蛇之游动呈“S”状,故称之为“S”形环针法,简称“S”环针法。“S”环针法,是依据壮医天人自然观和三气同步理论,在天圆地方配伍处方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患者实施针灸治疗时所使用穴位的进针顺序的治疗方法[1]223-224。

2.2 操作方法 “S”环针法的实施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原则。即针灸先从左侧开始到右侧(以患者自身方位为参考),依天、人、地顺序从上到下,然后又从右到左,就像“S”的书写轨迹,从左上开始,即从左上起针,顺时针往右下摆动,在右下侧穴位施针;然后逆时针到左下,在左下侧的穴位施针;如果,还有其它选穴,继续重复以上操作,就像蛇向前蠕动的轨迹一样呈“S”形[1]224-225。如图2所示。

图2 S环针法施针方法

3 环针法的治疗作用及临床运用

壮医针灸环针法的治疗作用,就是通过所选择穴位的功能和针法相结合而产生特殊效应,通过对穴位针灸刺激顺序进行运动轨迹控制,使得每个穴位的气血随着施针顺序轨迹而流动,由于不同穴位所对应天、人、地三部属性不同,表面看起来是针灸的时间顺序,实质是通过S 环针法或8 环针法的实施,调动体内之气血,催运壮气随针灸所到之处依轨迹有序运行,使气至病所,疏通局部龙路气血,调整机体功能活动,使三道两路畅通,三气同步。故环针法有通路祛瘀、通道止痛、调神减压、疏肝解郁、消肿散结、均衡气血、扶正补虚的治疗作用。临床常应用于慢性病和一些疑难杂病的治疗,如失眠、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颈肩腰腿痛、痛风、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盆腔炎性包块、多囊卵巢综合征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

临床上运用壮医环针法,首先要诊查病情,依据穴位的功效和主治病症,并按照天圆地方的处方原则开出针灸处方,然后根据选取的穴位或穴位组所分布在天部、人部、地部的情况,确定使用哪一种环针法。例如:胃痛的壮医针灸治疗,在天部选穴为手背二环4穴(TSBh2-4,双侧);人部选穴为腹二环3、6、9、12 穴(RFh2-3、6、9、12);地部选穴为右内三杆(DNSg,右侧)、左内上桩(DNsz,左侧),前上桩(DQsz,双侧),足背二环穴6、9 穴(DZBh2-6、9,双侧)。三部均选取有穴位,可使用“8”环针法。操作方法:先针左侧手背二环 4 穴,直刺0.5~0.8 寸;针右内三杆,直刺1.5~2.3寸;针左内上桩,直刺1~1.5 寸;针右侧前上桩,直刺1~1.5 寸;针左侧足背二环穴 6、9 穴,直刺0.5~0.8寸;针右侧足背二环穴 6、9 穴,直刺0.5~0.8 寸;针左侧前上桩,直刺1~1.5寸;针腹二环3、6、9、12穴,直刺0.5~0.8 寸;针右侧手背二环 4 穴,直刺 0.5~0.8 寸;最后回到左侧手背二环4穴实施运针,完成“8”环针法。

壮医针灸环针法的应用要点,就是讲究针刺穴位的时间顺序并与天人地三部的有序有机结合,操作具有“8”和“S”轨迹顺序规范,融入导引及气功的信息内容。“8”环针法和“S”环针法的临床应用均在左侧上方起针,从左到右行走,其区别主要在于:同样是在左侧上方起针,“8”环针法从左到右行走、是由上往下走、顺时针方向走,至地部穴位后折返往回、由下往上;而S环针法左侧上方起针后直接逆时针往右,然后再往下左右、右左来回摆动进针,无须折返进针。故察知病情、明确诊断、合理处方、通悉“8”和“S”轨迹规范顺序,才能在临床应用中熟练自如地运用环针法,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的“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3]83。

4 环针法机理发微

壮医认为,人之气为壮气[1]211,是维护人体健康之气,依赖于天、地之气的相互作用和三道、两路的正常运行才能完成其养藏,而三气同步运行及嘘勒(气血)的正常输布又需要壮气的引领。嘘勒在全身的流动与输布有规律可循的,在壮气的引领下运行于龙路、火路中,依靠天地人三气同步运行濡养全身,维护人体的健康。壮气的运行既着重于循行路线又不为循行路线所局限,而是与龙路、火路相互依赖密布全身[1]226;同时,壮气在人体内依据天、地、人三气进行升降和同步,利用三道两路进行出入,沟通机体上、下、内、外,在这样的循环传输中,人体上和下、左和右、躯干和四肢之间形成了相互对应的关系。正是因为人体的这种相互关系对应,使得疾病在人体体表的反应(体征)有迹可循,针灸治疗也就有“法”可依,为壮医针灸临床运用这种左、右对称和上、下对应取穴原则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人体的壮气,有赖于天、地、人三气的化生和养藏。三气同步运行的循行规律是固定的,即地气主升,天气主降,人气主和[4];地气天气一升一降,与人气相柔和,依从“8”形循环,使人体气血运行处于平衡状态,即健康状态。而壮医针灸所使用的“8”环针法,则是根据患者的机体状态而采用的,选穴与环针法二者存在着“静”和“动”的密切关系:环针法就是使用固定穴位,通过实施“8”环序变的针法,将人体壮气从天部引入至人部、从人部引至地部,再从地部折返回人部、人部又返回天部,从而循环运行,在这个过程中环针法如同这些穴位的激活剂,在经过穴位时对穴位所产生的刺激能激发穴位各自的特异作用,与所选择的三部穴位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使穴位所承载的功能从静态转化为动态作用,通过“8”环针法巧妙地把这些穴位的特殊功能传给“巧坞”(大脑),“巧坞”能快速做出反应,引动身体之壮气,针对性地调动人体气血的运行,引导天、人、地三气相互协调、制约化生,从而使机体的气血归于平衡,天人地三气同步运行。而“S”环针法则通过左右进针取类于蛇向前移动时左右摆动身体方式的针灸手法,与“8”环针法也有异曲同工的效能:“S”环针法的实施,能把身体所需的壮气,通过针灸对穴位的刺激和引动,由“火路”快速传递给“巧坞”,“巧坞”接收这些信息后立即做出回应,指挥并引动身体之壮气,导引天、人、地三气进行相互协调、化生,调动三气快速同步运行。“S”环针法所实施的这种协调调动及其快速同步运行,是针对患者疾病所在病所或患者因病所致的低能状态,而给予有目的的调节机制援助,同时通过从左向右、从右向左的动态针法导引,激活和增强机体的自愈力,令其内在的自愈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使患者机体的气血得以重新均衡,三道、两路畅通,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正常运行,促使病情向痊愈方向转归,从而达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

壮医环针法通过对穴位针灸顺序进行控制,使得每个穴位在施行针灸均有时间顺序的运动轨迹,不同穴位对应不同的天、人、地三部属性,表面看起来是针灸的时间顺序,实质上是在运转气血,通过S环针法或8环针法的实施,调动体内之气血,随针灸所到之处运行,如同搅拌机工作一样,将气血在天、人、地三部之间进行调和、均衡。环针法就是一种运动的平衡,这种运动,可以把天气引到人气,把人气引到地气;又可以返回来,把地气引导到人气,把人气引到天气,就是这种天人地、地人天之间的相互交换,引有余而补不足,使天人地运行通畅,气血调和,三气同步化生。

从人体交叉力学、人体平衡力学和人体垂直力学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壮医针灸“8”环针法和“S”环针法在运用人体这三种力学时的巧妙和精准。人体在走动时身体由右肩经右腰至左脚,或由左肩经左腰至右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交叉摆动所形成的一种交叉力称为人体交叉力,主要是通过动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来协调维持身体平衡;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是人体的中轴,在脊柱两侧呈对称状态地分布着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其两侧的肌张力也同等对称平衡,故称为人体平衡力;人体从头顶向下到脚、从两肩到脚、从腰肌到脚、从臀肌到脚等从上到下的贯穿力量称为人体垂直力。“8”环针法和“S”环针法在临证运用时通过左右摆动的针刺手法,像蛇向前蠕动的轨迹一样,非常有力地调动人体左右穴位之气凝聚并形成更大的力量,并通过环针法施以左右、上下摆动手法,使机体的气血重新分配达到新的均衡。

此外,“8”环针法和“S”环针法的运动轨迹正如人体在运动时的手脚摆动态势,当迈出左脚时连动的是右手向前摆动,同样,当迈出右脚时连动的则是左手向前摆动,即手足之间是左右相互连动的:左脚在前右脚就会在后,右手就会向前摆动左手就向后摆动;而当右脚向前移动时左脚就会在后面跟,这时左手就会向前摆动右手就会摆向后。这符合人体结构的动态力学。人体正是由于这种结构和功能的协调,才能使机体时刻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故在壮医针灸临床诊疗中,如果患者出现左上肢病患或关节功能障碍时,那么患者的右下肢或关节也会出现一些与之相关联的疾病信号群反应;同样,如果右肩关节有疼痛和炎症状态,那么在人体的左脚踝关节也会出现一些疾病信号相随,如局部肌筋紧张或劳损等。右手、左足则以此类推。壮医针灸“S”环针法和“8”环针法的实施,正是这三种人体力学在壮医针灸学中的科学运用及其功能的延续和发挥。

壮医针灸手法,壮医环穴、络央穴、经验穴以及患者的机体状态,是壮医针灸学中的三个主要内容,而“8”环针法和“S”环针法又是促使三者有机结合的重要因素,可以称为壮医针灸作用的枢纽,通过这个枢纽的作用,可以有目的协助天气降、地气升、人气和,三气和谐、同步。壮医针灸对环针手法的总要求是:心明手巧、机动灵活、不拘一格。既可以依“天人地”或“地人天”的顺序施针,也可以按“人地天”或“人天地”的顺序行针,须细察病情,全神贯注,遵循天地自然规律,以达到运用自如、取效如神之功。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3]85

“S”环针法和“8”环针法是壮医针灸的经纬,是环针术的进一步延伸,较之散列的多针取穴,“8”环针法和“S”环针法针刺作用强烈,如DNA复制之过程,又如蛇行之轨迹,不仅能交通阴阳,使阴阳在人体动态中保持平衡,人与自然、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均保持平衡关系;同时,能沟通调和天、人、地三气各司其职,天气主降,地气主升,人气主和,升降适宜,中和涵养,与自然界之天、地同步运行,制约化生,生生不息;而且能均衡气血畅通三道,疏通龙路火路,使气血归于平衡,三气复归和谐同步,行调气解毒补虚之功效,身体得以康复[5]。

壮医针灸“S”环针法和“8”环针法,根植于壮族文化土壤,源自于生产和生活实践,蕴含着壮族人文、传统医学和科学的属性,体现了良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人和自然、天地人三气同步是始终贯穿壮医针灸的核心理论,对壮医针灸环针法的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将有利于壮医针灸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可以说,这也是在壮族尚未有统一规范文字时期壮族古人用以解释人和自然最原始的也是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天和人同源同质而又相分对立,承载着壮族先辈宝贵的实践经验和聪明智慧。壮人这种淳朴、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顺乎自然并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整体,天、人、地三气同步,天、人相依,“万物一体”,精神和物质相融,人与自然、社会融为一个和谐综合体。壮医针灸的理论,是在壮族传统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并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验证,饱含壮族特色的独特理论,完全符合《灵枢·岁露论》所说的“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3]614。

猜你喜欢
壮医针法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气血不足我来看
牙廷艺教授运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经验拾萃
壮医术语英译规范性问题及建议蒙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