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
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如长期熬夜、运动减少等,使得虚寒型体虚易感群体越来越多[1-2]。经相关调查发现,因卫外不固、脾肺气虚,使得伤寒、伤风发病率日益提高,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此,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近些年来,随着中医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疗法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疗效确切、安全等优势。目前,中医疗法主要有穴位贴敷、脐灸、中药香囊。在临床治疗中,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可有效刺激穴位,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借鉴应用[3]。基于此,文章选择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虚寒型体虚易感患者70例,分析穴位贴敷、脐灸联合中药香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虚寒型体虚易感患者70例,按照抛硬币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试验组。纳入标准:(1)确诊为虚寒型体虚易感;(2)年龄≥18岁;(3)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问题或者智力问题;(2)伴有心、肝、肾等功能严重障碍;(3)伴有免疫系统疾病;(4)临床资料缺失。对照组35例患者,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9.58±3.86)岁;女性17例,男性18例。试验组35例患者,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8.13±4.35)岁;性别:女性15例,男性20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对照组应用穴位贴敷治疗,即将适量炒白芥子、细辛、元胡、甘遂磨成细粉,取1/3细粉,用生姜汁调制成黏稠膏状,取0.5 g药膏涂抹在穴位贴上(2 cm×2 cm)。具体操作如下:取患者坐位,暴露双侧风门穴、大抒穴、高盲穴、肾俞穴、膈俞穴、肺俞穴,并常规消毒,之后贴敷穴位贴,每周1次,每次2 h,持续治疗1个月。
试验组应用穴位贴敷、脐灸联合中药香囊治疗,穴位贴敷操作方法与对照组一致。(1)脐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隔日1次,每次15~20 min,持续治疗1个月。(2)中药香囊:让患者佩戴中药香囊(艾叶、防风、黄芪、藿香、薄荷),白天放在胸前,夜晚放在枕下,佩戴15 d更换1次,持续佩戴1个月。
以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为观察指标,对两组观察结果予以统计比较。(1)临床疗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炎症因子水平恢复正常,属于显效;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炎症因子水平有所降低,属于有效;患者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属于无效。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2)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文章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例(%)]
治疗前,两组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症状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进行比较(分, ±s)
表2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进行比较(分, ±s)
时间 组别 发热 流涕 鼻塞治疗前 对照组(n=35) 3.86±0.86 2.12±0.35 4.52±1.02试验组(n=35) 3.91±0.91 2.15±0.38 4.61±1.11 t值 0.236 0.344 0.353 P值 0.814 0.732 0.725治疗后 对照组(n=35) 1.01±0.21 0.65±0.13 1.17±0.28试验组(n=35) 0.40±0.08 0.23±0.06 0.50±0.09 t值 16.059 17.354 13.477 P值 <0.001 <0.001 <0.001
治疗后,试验组CRP、IL-6、IL-12、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3。
表3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s)
表3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s)
时间 组别 CRP(mg/L) IL-6(pg/mL) IL-12(pg/mL) TNF-α(pg/mL)治疗前 对照组(n=35) 34.32±4.69 35.42±4.95 65.37±6.85 1.30±0.36试验组(n=35) 34.12±4.56 35.03±4.82 65.03±6.73 1.31±0.35 t值 0.181 0.334 0.209 0.118 P值 0.857 0.739 0.835 0.907治疗后 对照组(n=35) 13.28±2.69 18.32±2.69 48.21±4.52 0.95±0.22试验组(n=35) 10.36±2.33 13.93±2.54 44.84±4.13 0.72±0.16 t值 4.854 7.020 3.256 5.002 P值 <0.001 <0.001 0.002 <0.001
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s)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s)
组别 症状持续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n=35) 8.94±1.42 4.98±0.81试验组(n=35) 6.71±1.23 3.01±0.72 t值 7.023 10.754 P值 <0.001 <0.001
虚寒型体虚易感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经中医研究发现,其与卫外不固、脾肺气虚密切相关。穴位贴敷是一种将制成的剂型药物置于特定部位或者穴位,经由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充分发挥药物作用,以此达到预期治疗效果[4]。在文章治疗中,将白芥子、细辛、元胡、甘遂药物制成药膏贴敷在双侧风门穴、大抒穴、高盲穴、肾俞穴、膈俞穴、肺俞穴,不仅可以祛散伏寒、温阳通络,还可以祛除表邪,进而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改善患者体虚易感症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5-6]。目前,在中医疗法中,脐灸是一种常用方法,不仅能够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的效果,还可以发挥敛汗固表、涩精补虚的作用[7-9]。此外,中药香囊也是一种特色中医疗法,通过长时间佩戴中药香囊,不仅可以促进中药吸收,刺激穴位,达到疏通脏腑与经络的效果,还可以发挥驱浊辟秽的作用。在虚寒型体虚易感患者治疗中[10-11]。联合应用穴位贴敷、脐灸、中药香囊,能够充分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表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发热、流涕、鼻塞评分分别为(0.40±0.08)分、(0.23±0.06)分、(0.50±0.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RP、IL-6、IL-12、TNF-α水平分别为(10.36±2.33)mg/L、(13.93±2.54)μg/L、(44.84±4.13)μg/L、(0.72±0.16)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71±1.23)h、(3.01±0.72)d,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关报道[12-14]的研究非常相似,具体数据如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0%)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发热、流涕、鼻塞评分分别为(0.41±0.26)分、(0.22±0.53)分、(0.51±1.16)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IL-6、IL-12、TNF-α水平分别为(11.25±9.24)mg/L、(14.02±5.45)μg/L、(45.93±7.02)μg/L、(0.73±0.25)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70±1.92)h、(3.45±1.36)d,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穴位贴敷、脐灸联合中药香囊治疗虚寒型体虚易感患者的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症状,降低患者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究其原因可能为:穴位贴敷通过药物对经络穴位的刺激,能够达到调理阴阳、调和气血的目的,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在穴位贴敷中,白芥子功效为通络止痛、理气散结,细辛功效为祛风止痛、解表散寒,元胡功效为行气活血、镇静止痛,甘遂功效为消肿散结、清热解毒。将上述药物贴敷在相应穴位,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症状,加快患者康复。脐灸作为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中医外治方法,能够发挥镇痛、改善微循环、调节血脂等作用。同时,在对患者进行脐灸的时候,不会受到体位、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安全性高等优势,也称之为绿色疗法,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与青睐。除此之外,通过中药香囊的佩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症状,艾叶功效主要为散寒调经、凉血止血,防风功效主要为胜湿止痛、祛风解表,黄芪功效主要为利水、益气固表,藿香功效主要为解暑辟浊、芳香化湿,薄荷功效主要为疏散风热、疏肝行气。
综上,虚寒型体虚易感患者应用穴位贴敷、脐灸联合中药香囊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加快患者康复。当然,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观察的治疗时间较短,研究病例选取数量较少,研究区域选定范围较小,等等,导致研究结果未能充分表明穴位贴敷、脐灸联合中药香囊治疗的临床效果,因此,可将治疗观察时间延长,进一步确定患者治疗效果,并增加研究对象数量,扩大研究区域范围,确保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为虚寒型体虚易感患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