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燕
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血压监测在县级医院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70例于县级医院就诊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血压监测,观察组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对比不同血压监测方式对高血压管理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日间收缩压负荷值、舒张压负荷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負荷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0级占比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1.4%,2级比例为2.9%,低于对照组的22.9%(P<0.05)。结论 县级医院采用动态血压监测进行高血压管理有助于动态监测日间、夜间血压负荷值,准确评估日间及夜间血压变化,为高血压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提升血压控制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县级医院;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以细小动脉硬化为病理基础,是一种全身性病变。高血压的危害不仅可引发头晕等不良反应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呈进行性发展,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1]。高血压患者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一旦确诊,患者需终身服药来控制疾病进展[2]。目前,人们生活结构加快,压力加大,加上饮食不节,导致高血压发病率不断升高。高血压的诊断较为简单,在出现头晕等症状后,可入院就诊,获得针对性的指导。患者也可每天在家监测血压,定期到医院接受系统化诊断[3]。由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情况较为常见,常规每天1次的血压监测难以准确反映患者昼夜血压变化情况,对血压控制不利。动态血压监测仪的使用能够为患者提供持续24 h以上的血压监测,可通过动态观察为高血压治疗提供参考依据[4]。本研究就动态血压监测在县级医院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70例于县级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2~80岁,平均(62.1±5.3)岁;病程5~25年,平均(12.5±5.1)年。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43~78岁,年龄(61.8±5.8)岁;病程7~24年,平均(13.2±4.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及精神正常。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精神疾病、阿尔兹海默症等认知异常,配合度差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监测,患者居家期间使用家用血压测量仪,在清晨时自行监测血压。定时就诊,由医务人员测量其血压水平,并做好监测记录。
观察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由医院医务人员使用动态血压监测仪作为工具,使用自带的袖袋将监测仪固定在患者上肢左侧,测定频率,白天为30 min/次,夜间为60 min/次。夜间测量时间在20:00~06:00。每位患者血压监测均持续至少24 h以上。将所有测量的血压数据全部进行动态记录,计算24 h血压动态变化值,其中标准值为130/80 mmHg。
1.3 观察指标
(1)评估日间及夜间血压水平。(2)统计两组血压达标率。(3)评估动态血压负荷值:分别评估日间血压负荷值及夜间血压负荷值。(4)管理前后高血压分级:1级,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 mmHg;2级,收缩压160~179 mmHg,舒张压100~109 mmHg;3级,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资料进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日间及夜间血压水平比较
观察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血压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动态血压负荷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日间收缩压负荷值、舒张压负荷值低于对照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高血压分级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血压分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0级占比高于对照组,2级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高血压在我国属于高发病及常见病,一旦发作,需要终身服药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明确的诊断及控制,需要依赖科学的诊断方式,因此,在临床干预中,血压测量技术是关键[5]。对县级医院来说,血压监测需要具备操作简单、测量准确的特点。
患者居家监测及入院监测方式都存在一定的诊断不准确情况。因患者居家监测血压,可能出现操作不规范,测量不准确情况。入院检测血压时间有限,缺乏对患者血压水平的动态监测,监测结果不准确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对临床医师诊疗造成不良影响[6]。动态血压监测则可以充分弥补这一不足,通过监测仪对患者24 h血压进行监测,充分记录患者日间、夜间血压水平,测量血压的数据更为准确。通过昼夜24 h进行高达48~60次的血压测量,自动获取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血压数据,能够准确评估患者血压变化。与患者居家监测血压及入院就诊监测血压相比,动态血压监测更能够避免因患者本身或者医护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者视觉偏差而导致血压测量不准确的情况[7]。通过动态血压监测还能够对患者静息状态、活动时及情绪激动等状态下、睡眠状态下的血压进行评估。从本次研究结果看,通过清晨高血压及夜间高血压等不同时间血压水平的监测,能够了解患者昼夜血压变化规律,可对患者血压水平准确评估,为患者临床用药做好充分的指导。通过动态血压水平监测,能够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确定服药时间,还可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便于调整血压控制方案。
动态血压监测适用于初诊高血压、已经因确诊正在使用降压药物或者存在靶器官损伤患者的血压监测中,可为患者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物提供可靠的方案,有助于控制日间及夜间血压负荷值,降低日间及夜间血压水平,可降低昼夜血压差,利于更好的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水平[8]。将动态血压监测应用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能够为高血压患者及易患人群定期进行血压监测,也能够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发现未控制的高血压及隐蔽性高血压,提升高血压临床检出率。通过动态血压监测还能提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的准确性,通过动态评估,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实施不同的降压药物指导,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无创监测手段,通过这种血压监测手段能够对患者進行24 h血压测量,发现其昼夜变化规律。目前,很多基层医师对高血压知识认知不足,在患者入院就诊时往往忽略了隐匿性高血压的可能性,导致漏诊或误诊,延续治疗时机。
动态血压监测也可应用在降压效果评估中,对不同患者降压治疗情况进行指导,根据血压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极大提升降血压治疗效果。目前,将动态血压监测应用在高血压患者临床诊疗中,可判断患者血压水平是否达标。若达标率低需要增加动态血压监测的频率,分析血压昼夜差及日间、夜间变化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时间及种类,提升血压控制效果。对合并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采取动态血压监测能够进一步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通过追踪血压高值、峰谷时间,结合峰谷规律降低高峰期血压用药,避开低谷区,从而及时发现用药不合理情况,为临床医师调整降压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控制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县级医院采用动态血压监测进行高血压管理有助于动态监测日间、夜间血压负荷值,准确评估日间及夜间血压变化,为高血压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提升血压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计兰.动态血压监测有助高血压防治[J].健康向导,2021,27(3):26-27.
[2] 白晨凯,张红灵.24h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中青年新发高血压病人的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2):2056-2060.
[3] 石新芳,董双华.动态血压监测在健康体检中筛查高血压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1,43(1):59-61.
[4] 朴正姬.动态血压监测在继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3):133-134.
[5] 张琳荃.24h动态血压监测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20):150-151.
[6] 翟向红.动态血压监测诊断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的临床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22,36(1):27-29.
[7] 张伟.动态血压监测不同剂型硝苯地平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J].医学信息,2022,35(10):152-154.
[8] 姜睿,姜礼红,孟佳,王君颍.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诊室外血压测量的应用前景[J].继续医学教育,2022,36(2):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