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丽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生涯规划指导是新高考必须开展的一项教育教学内容。但是,由于高校没有此专业,学校没有现成的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师资成为各高中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两类、三级、六结合”策略的分析,力图为高中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
从率先进入新高考的省份,以及提前为新高考做准备已经尝试开设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未进入新高考省份的情况来看,高中生涯规划指导教师来源可以归纳为“两类”与“三级”。
生涯规划指导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业指导、自我认知、升学指导、生涯规划、生活指导等。生涯规划指导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既需要课堂的专业引领,也需要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这些任务仅仅依赖一个或几个专职老师是无法完成的,甚至只依靠学校的老师也是很难优质完成的。因此,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需要两种类别,即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也就是说,生涯规划指导必须通过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的合力才能高效进行。校外教师主要指大学教师、优秀校友、学生家长等;校内教师则分三级:生涯教师(一般由心理教师兼任)、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这三级教师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由哪类老师担任生涯规划指导教师更合适?从生涯指导教师的任务分析,除了要具备给学生讲授生涯规划指导课的能力外,还需要具备能够为学生提供生涯咨询的资质,心理教师在此方面更具优势。著名生涯辅导专家金树人先生就认为,“生涯咨询涉及当事人改变的方法与策略,奠基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之中。生涯咨询师不仅要懂得生涯发展理论,还必须接受过一般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基本训练。许许多多的生涯问题都只是表象,必须回归到心理治疗的范畴。”[1]心理教师都要经过规范的心理咨询培训,并具备比较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再经过生涯理论培训,担任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非常适合。如果学校选择其他学科教师担任专职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那么,除了对其进行生涯规划专业培训外,还需额外进行心理咨询专业培训。
首先,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于学生非常了解,深受学生的信任,对学生的指导更容易令学生信服。其次,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指导活动,无论是课间谈话还是主题班会集体指导,时效性都更加显著。最后,长期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都具备丰富的报考指导经验,对于大学和专业相对其他老师更加了解,结合对于学生的熟悉,在指导报考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一方面,学科教师在本学科知识领域非常专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对于学生选科提供定向指导;另一方面,学科教师对于本学科相关专业的深入学习情况、专业对应职业信息了解比较多,可以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职业的介绍,以扩展学生的认识。
这三级教师,每一级教师的优势又同时是其他两级教师的不足,所以说它们之间的作用是互相补充、不可偏废的,这也是生涯规划指导需要三级教师的原因所在。三级教师应该在学校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小组(没有成立该组织的学校可以指定专门部门)的统领下,有计划地开展生涯规划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两类”“三级”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建立了,但是这些教师不能直接上岗,还需要一个培训、培养、促进能力提升、切实发挥作用的过程,可采用“六结合”的方式进行。
校内教师是开展生涯规划指导的主要力量,学校必须采用各种方法,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生涯规划指导水平。
专业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系统学习生涯理论。目前我国生涯规划指导的培训多是由社会上的公司开展的,而且价钱不菲,一般学校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经费进行全员培训的,只能是对于专职从事生涯规划指导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或者有选择的对学校中比较优秀的部分老师进行专业培训。学校的其他教师,就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来促进全员的生涯规划指导培训,使全体教师都了解生涯理论,知晓生涯指导流程和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咨询的初级培训,使全体教师初步了解心理咨询的方法、原则、注意事项,以便更有效地开展生涯规划指导。校本培训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可以录制微课,利用校园网进行线上培训,也可以组织专门讲座进行线下培训,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为教师购买专业书籍,订阅专业报刊杂志。
校内教研与区域教研、校际合作相结合。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需要正规的教研活动。校内教研要在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小组或主管部门的统领下进行,分三个层次:学科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研讨渗透的内容和方式;班主任定期研讨班级生涯规划指导的内容;专职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要定期集体备课,研究讲课的进度安排、讲授内容、讲授形式,对讲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探索解决的办法。专职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在一所高中只有几名老师,这种情况下集中同行优势,发挥区域教研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区域教学指导部门定期组织的教研活动,学校还可以争取区域教研员的帮助,与其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例如,天津市瑞景中学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与另两所高中建立合作关系,“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彼此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区生涯教育工作的整体进展”。[2]
研讨交流与赛课活动相结合。一位教师的不断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同伴的互助、引领,也需要在竞赛中锻炼提高。因此学校要开展论坛、研讨会、交流会等,搭建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同时,还要定期举办赛课活动,以赛促教。生涯规划指导课、主题班会课、学科渗透课,为三级教师都创造赛课的机会,促进三级教师的成长。
教师评价与相关待遇相结合。一般高中学校的生涯规划指导课都采取每周一课时或两周一课时的教学计划,教师的工作量不大,工资待遇不是很高,在晋级工作中更是没有专门的职称系列。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专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班主任、学科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任务已经非常繁重,是否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对于他们的工作无任何影响,那么提高他们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即是稳定队伍的关键问题。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对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常规评价和考核的同时,注重其工作的特殊性,将专职教师的咨询工作纳入工作量考核,将是否开展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纳入班主任、学科教师考核评价细则;在学生评教工作中,将此项工作作为一个重要评价内容。同时,在评优、晋级、绩效工作中,出台相应政策给予教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奖励。
校外教师主要优势在于对大学、专业、职业的了解,他们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全然未知而又神秘的知识领域,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现场考察和体验。所以,对于校外教师而言,重在选择合适的人和生涯规划指导任务的确定。
广泛联系高校,定期讲座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现在高校与高中学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高中学校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同高校建立稳定的联系。学校可以聘请高校不同专业的教授专家定期到学校进行专业讲座,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专业的同时,发现自身的专业兴趣。学校还可以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一些高校去实地考察,走进大学课堂听课、参观,真实感受大学生活,了解大学,也了解专业学习的要求和真实情景,这对于学生升学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集中优秀校友和学生家长力量,职业课堂与职业体验相结合。学生对于选择专业的迷茫很大一个原因来源于对专业与职业的对应关系不明了,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有一批能够深入了解职业的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广大校友是一个重要资源,一所高中的校友往往活跃在各种行业的舞台上,他们的职业分享会让学生受益。学生家长是职业讲师的另一重要来源,发挥家长的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也是大势所趋。家长可以到学校给学生开设职业讲堂,讲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使学生了解其职业特点、工作内容以及需要做好的专业准备;学生可以到家长的工作单位去零距离体验职业。例如,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家校合作,以协进模式开展生涯教育,给学生布置“一日职业体验”任务,让学生体验父母所从事的职业,了解父母的工作环境、体验工作流程,记录一天的工作感受,体会父母工作的不易以及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体验之后,学生进行分享交流,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与要求,明白看似简单的职业,其实想做好很不容易,从而形成对职业的初步认识。[3]学校要为大学教师、校友和学生家长颁发聘书,请他们以校外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身份到学校讲座或讲课,这既使校外教师明确任务,也增强校外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高考综合改革正在全国稳步推进,开展生涯规划指导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各高中学校必须为这项工作的开展,规划好师资队伍的建设。“两类、三级、六结合”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策略既符合全员、全面辅导的要求,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可以促进学校高效开展生涯规划指导工作。